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是执行领域长期以来的难题,近年来,法院系统通过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退出机制清理积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非所有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都可以通过该机制退出执行程序。虽然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并不存在严格的证明问题,但通过证据认定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以及通过调查发现无执行财产,是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关键。并且,可以通过探讨无财产可执行案件中的证据问题反思当前执行程序中的证据问题。  相似文献   

2.
连日来,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法院在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加大对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执行力度,注重从情、理、法等方面开展执行工作,促使被执行人主动配合执行工作,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据统计,该院2007年12月31日前未结的执行积案共有666件,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有12件,标的额51.86万元。截至2008年12月26日,12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已全部执结,其中通过和解方式执结的有8件,执行和解率达66.67%,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由于被执行人可能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后,有可能面临无法执行的风险。为此,内蒙古伊旗法院出台执行风险告知制度,要求负责执行的工作人员告知当事人可能面临的执行风险,要求当事人积极配合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并提供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线索,共同对付“老赖”。当事人对该院执行工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4.
郭瑞  江河 《法律适用》2013,(1):68-71
"执行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良性运作的顽疾。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探索出"债权凭证"、"终结本次执行"等路径解决"执行难"问题。这些路径因着眼于"结案"之目的,不仅没有最终解决问题,反而使"积案"越积越多,成为法院不堪重负之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中包括大量债务人为公司企业等商事主体的情况。在这些案件中,由于公司的经济活动范围远大于  相似文献   

5.
热点聚集     
《江淮法治》2009,(22):4-4
最高法再次部署执行工作 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第11次视频会议日前举行。会议强调,各地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进一步加大清积力度,确保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执行的质量,力争12月中旬完成清积任务。  相似文献   

6.
1.2011年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释〔2011〕11号3.自2011年5月16日起施行为了规范委托执行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执行法院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在本辖区内已无财产可供执行,且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将案件委托异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执行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法院的执行案子中,很多案件的被执行人为农民,法院在调查被执行人财产过程中很难发现其有农村房屋外的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对农村房屋的处置涉及到其占有的宅基地使用权,这使农村房屋执行难度远超对一般商品房的处置。目前各法院对农村房屋的执行态度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对农村房屋执行现状予以概括,对当前农村房屋执行过程(包括调查阶段、拍卖前后)中遇到的客观障碍予以分析,提出当前农村房屋执行的可行性依据及进一步解决该问题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房屋规范执行,保障此类案件申请执行人权利,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由于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内容所体现的金钱给付义务与民事执行标的物的差异,申请法院执行的债权人若想实现其金钱债权,则应该向法院申请行使民事执行标的物变价的请求权,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为之;在特定物债权执行中,当债务人给付特定物不能但有可供执行的其它财产时,债权人可要求债务人以该财产折价赔偿,并申请人民法院对该财产予以变价,以实现其债权。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文安县人大常委会把有效监督法院破解“执行难”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针对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县人民法院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先后召开院党组会议和中层干部会议专题分析讨论,制定具体措施,常委会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有效地推动了积案的执结,案件执结率明显上升,共执结各类执行积案713件,有力地破解了“执行难”。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难执行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法学界一直都在探讨“执行难”的根源及解决办法。事实上,“执行难”并不是法院难执行,很多案件不能执结的原因是当事人当初未能考虑自己的商业风险,是由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无财产可供执行以及根据法律规定不能执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就法院来讲,执行工作就是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将工作做得扎实细致,程序到位。为此,许多法院都在改革执行案件的内部工作程序,以此取得了执结率提高的较好效果。但除了法院内部机制问题外,还有因制度不完善相应制约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司法》2012,(5):11-14
2010年以来,安徽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整个执行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全省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65192件,正常期限内结案率达96.4%,实现对执行积案的有效防控;实际执行率达79.9%,执行标的到位率达79.8%,同比均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执行效果显著,大量执行案件实现案结事了;当事人自动履行率达到较高水平,全省法院民事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自动履行的比例达到60%,跃升约15个百分点;法院、人大等多渠道统计的涉执行信访案件数量均大幅度减少,突出的地方降幅超过80%,且息访率全部在95%以上。全省124个中基层法院,2010年有65个法院被评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2011年有80个法院被评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项新创的制度,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改变了我国法院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传统处理方式。这种改变不但在理论上冲击着人们对终结执行的传统理解,也在事实上调整了法院和当事人在被执行人财产调查中的权力义务分配。其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合理效果,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尤其是“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认定。为此,本文从《民诉法解释》第519 条的规定出发,对“可供执行的财产”的范围和“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认定作了相应探讨,以期促进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制度的正确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13.
刘英 《四川审判》2002,(1):30-31
近年来,通过全国法院解决“执行难”活动的深入开展,执行了一大批积案,执行工作被动局面有所缓解。但是,“执行难”仍然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执行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法院,“执行难”的现象更显得突出。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属典型的老、边、穷地区。近年来,巴中市两级法院从实际出发,对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绩,2000年全市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3289件,比上一年增加了4.25%,结案率达85.5%,2001年1至9月又执结案件1013件,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3,(22):59-59
民间借贷案执行难,是国内大多数基层法院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当遇到被申请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资产时,法院执行人员很可能“无计可施”。这正应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就笔者多年的执行经验,浅析解决民间借贷执行难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卢氏县人民法院自2011年以来从清理长期累积的老大难执行案件人手,彻底解决执行难问题:一是对近年来执行中的积案彻底梳理,全部上网清积;二是全面开展反规避执行活动,使赖债户无处躲藏;三是新收案件依照监督程序必须依法按期结案,杜绝新的积案产生;四是全年适时展开两次办案竞赛活动,重奖重罚,建立长效奖惩激励机制;五是对长期上访的执行积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两级法院切实加大执行力度,注重综合治理,狠抓清理积案,努力破解执行难题,取得了案件执结率明显上升、执结标的额明显上升、当事人满意率明显上升、执行积案数明显下降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几个实践问题研析叶向东一关于立案执行的问题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采取“申请执行人不能提供被执行人基本状况和可供执行的财产状况,则不能立案执行,但认可其保留申请执行的权利”的作法。某些法院甚至要求申请执行人负完全的举证责任,否则不予立案执行。对此...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苍山县人民法院以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为切入点,以争创无执行积案法院为目标,秉承“少讲执行难,多想怎么办”的工作理念,为缓解执行难,不断加强和完善执行工作,对执行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大促进了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执行工作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山东省平度市人民法院,这一情况却已不再是困扰法院工作的难题。该院通过创新执行机制,探索出了以执行透明、案件挂牌、法官竞办、逾期执行易人等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执行”机制,有效清理了多年的信访积案。  相似文献   

20.
执行不能的概念和特征就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来看,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执行义务人有清偿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执行标的的足够财产,这可以称作被执行人有完全执行能力。二是被执行人经营状况不好,尚有部分资产可供执行,但不能满足或暂时不能满足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全部执行额的实现,这可以叫作被执行人部分执行不能,或曰相对执行不能。三是被执行人资本运营不良,资不抵债,无财产可供执行,而且看不到在执行期限内有恢复执行能力的希望。这通常被称作无执行能力,或曰绝对执行不能。由上述分析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