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协商民主注重在公共理性和共同“善”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协商的方式来达成法律和决策的共识。协商民主以其公共性、平等性、责任性和一致性等特征超越了选举民主的理论悖论,并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相勾连;它通过强调参与、协商和讨论等具体方式而摆脱了选举民主的在中国所面临的实践困境,并与党的领导相融洽。因此,协商民主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参与意识的觉醒,近年来在中西方理论界被广泛讨论。最新的协商系统研究与以往协商民主模式相比具备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系统化视角旨在把协商过程中的协商活动、程序、制度整合,破解长久以来协商民主研究的孤立化困境。中国作为当代世界协商民主的最大实践场,反观西方相关的探讨和案例,在实践中发挥政府主导的独特优势,有利于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理顺思路、化解分歧、凝聚共识。  相似文献   

3.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在自由主义受到多元文化的外部挑战,代议制民主自身出现困境和公共领域与个人领域趋向两级分化等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其基本要素包括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领域和包容、公开、平等、理性的基本价值理念等。党的十九大对协商民主有新的定位和新的发展要求,新时代协商民主发展仍可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找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模式意在克服代议失灵的现象。不同于代议民主的竞争性参与模式,协商民主中的公民参与以公共对话和理性协商为主,其目的在于寻求基于公共利益的一致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正式制度的协商和非正式制度的协商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并通过一定的制度渠道有机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论协商民主与公民精神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精神是公民社会的美德,它本质上是公民社会的精神纽带与核心价值。良好的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协商民主是建构这一基础的重要途径。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它不仅标志着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而且能有效促进公民精神的培育与养成。  相似文献   

6.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我国的政治学家也认为,从现实政治的角度看,协商民主也是当代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发展之一。协商民主是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存在着体现协商民主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如今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人们从古至今所向往并为之奋斗的东西,也是实现人类解放、民平等的重要手段。随着学术界对民主的不断探索,出现了协商民主理论。这不仅表明了世界政治局势的转变,也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能够参与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并通过反思、对话、辩论等形式,就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达成共识,并赋予立法和决策的合法性。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当代政治协商理论的重要部分,它的价值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值得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民主党派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进一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独特作用,这是发展和促进民生、维护法制权威、提升公民参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民主党派应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增强组织领导能力、加强民主监督能力及强化制度保障能力等为途径,推动协商民主发展,使协商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发挥总体效应并形成合力,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传入中国后,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标。从结构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包括党内协商民主、执政协商民主、国内党际协商民主以及人民协商民主四个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国既存在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民主传统缺失、选举民主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等不利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思想上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以及选举民主的内在区别,在制度上要将协商嵌入票决民主的已有制度结构,在行动上要选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论协商民主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具有平等性、公共理性等特点,其实质在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公民精神培育等方面.协商民主在我国具有独特的实践形式,推动我国的民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协商民主:一种新型的民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义上的民主是直接制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直接制民主受到参与人数和参与者文化素质的影响,而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则受到代表独立性的制约.同时,直接制民主和代议制民主都容易出现投票悖论和赢者通吃现象.作为对直接制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的超越,协商民主既具有平等性、公开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又具有整合、教育等功能.不过,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其理论自身也有一些逻辑上的模糊性,对利益、公共理性、异议风险等涵义的解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2.
带有选举至上主义特征的西方传统政党政治,并未给予弱势群体的正义问题以足够关注。正在兴起的协商民主通过拓展民主参与的包容性,以及要求福利国家俯身对话,而更为积极地正视弱势群体问题。然而,后现代主义并不满足于协商民主的这些进步,而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协商民主所内含的协商共识原则和理性审议原则。宪政社群主义和协商至善主义的结合,可以为弱势群体的正义问题提供更加合理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近年来已经超越了纯理论的探讨,进入政治实验阶段。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最能够与协商民主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政治协商制度。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基本精神和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面对着转型社会带来的挑战,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特色路径的协商民主,已成为发展和完善我国民主建设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协商民主理论成为我国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对协商民主的内涵、理论渊源、价值与局限性、在我国的适用性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综述,试图理清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现状,旨在对协商民主理论在我国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虽然协商民主号称是民主理论的"协商转向",但是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着诸多限制。协商民主强调以共同善为依据达成共识,但是共同善常常无法达到;协商民主强调以理性对话为主,但是参与者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即使能够完全按照理性来进行协商,也未必能够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协商民主主张由一般民众在公开、透明、平等的情况下进行讨论,但来自政治精英、经济优势阶级、专家学者、媒体的政治操弄始终无法避免。由于这些限制,协商民主无法替代代议民主,它的价值在于培养公民的共和精神和包容、参与、平等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它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了哲学基本原理、融会了新时代精神要义,是兼顾儒学底蕴、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的民主思想和协商理论。因此,以多维视角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进行全面考察,对于进一步把握协商民主内涵、指导协商民主实践、实现协商民主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理论认为人们在进入政治领域时的偏好不是给定的和静态的,相反,它认为人们的偏好是未定的、动态的、需要转变的。通过公共协商的过程人们的偏好会朝向两个方向转变,即更真实的偏好和公共利益取向的偏好。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称,现实中的协商只会朝向更有利于资源占有者和信息提供者的方向发展,这就为优势群体的操纵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协商民主认为它能设想的公共协商会促使人们的偏好向更具公共利益取向的方向转变,这夸大了人们向善的动机,忽略了人们在公共协商中的不真诚和虚伪可能造成的协商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概念虽然兴起于西方,但在中国语境下的协商民主无论从内涵、逻辑起点和发展路径上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生长、发展的特殊性,现阶段的协商民主实践可以沿着正式的建制化协商、非正式的公民协商和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纽带的界面协商三种形态来拓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难题是如何解决“协商”与“决策”二元分离问题.罗尔斯主张协商民主只适用于“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等政治问题;而菲什金则将民主协商排除在代议制之外,推崇公民微型协商小组.哈贝马斯针对上述“单轨”协商民主及其二元分离问题,提出了正式公共领域与非正式公共领域的“双轨”理论,并通过公民与政府间的“交往之流”促使二者的融合;博曼的二元民主强调执法与公民的协商以勾连立法、执法与公民之间的协商;科恩则主张通过政党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促成二者的合一.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意味着在公共协商过程中只存在着一个主导着整个协商过程及其结果的单一理性;而多元理性论者古特曼等则认为:单一理性论者忽视了社会现实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等,因此主张“互惠原则”和“共融政治”.价值预设性协商民主强调价值、规范和程序的先定性,不免有强奸民意之嫌;价值待定性协商民主则力主:宪法只是一个对未来行动的一般承诺,具有持续性、对话性和再磋商性等.当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建立健全以党的领导为前提、以协商民主为核心、以程序法治为主导、以宪法统治为保障的民主政治体制,当为可取.  相似文献   

20.
对民主的肯认及对多数民主的警惕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共识.一定程度上说,孙斯坦的审议民主是对这种共识所做的进一步的探寻与尝试.孙斯坦主张对民主应进行宪法解释,他的有关审议民主的宪法构造以及宪法实践的观点,对于改进我国现有的民主制度以及完善我国宪法的民主设计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