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 BAS)是近年来建立的一种新型生物放大系统,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度的稳定性。适用于微量抗体和抗原的检测。本文采用生物素—亲和素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相结合的免疫放大作用,将ABC—ELISA技术引入猪旋毛虫病检测,对57头实验感染旋毛虫病猪血清特异抗体及抗体出现的时间进行了检测,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肉品检疫中,判断屠宰猪有无旋毛虫感染,主要采用肉眼与镜检相结合的检查方法,但对早期和轻度感染者的检出率低。自70年代以来,国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LSA)检测旋毛虫感染的报道颇多。我们曾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assay,IIP)和E-LISA试验诊断人体旋毛虫病,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亦应用SPA-ELISA诊断猪的旋毛虫感染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畜均感染本病,感染来源于摄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故肉品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以往采用的传统压片镜检法,漏检率较高;人工消化法操作复杂,需时较长,目前多数采用补体结合反应、凝集试验、血凝试验、免疫扩散、免疫电泳、皮内试验、絮状试验、环蚴沉淀反应、荧光抗体试验、放射免疫测定及免疫酶标技术等血清学方法检测旋毛虫病,仍不同程度存在着敏感性不高、特异性不强等缺点。为提供一种敏感、特异、稳定可靠的,能用于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肉品检验的方法,我们开展  相似文献   

4.
Kamiya(1981)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切片作卵内沉淀反应(Intraovalprecipitation reaction),神谷晴夫等(1981)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切片作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Indirect immun peroxidase test,IIP),曾宪芳等(1984)用肝卵组织切片间接免疫酶染色法诊断人体日本血吸虫病,均获满意结果。但在耕牛血吸虫病诊断方面,却未见同类报道,随着我国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耕牛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都大大下降,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理想的方法诊断耕牛血吸虫病,为此,我们采用肝卵切片免疫酶染色法诊断耕牛血吸虫病,并与环卵(COP)和间接血凝(IHA)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2年商业部下达的任务,中南五省猪旋毛虫病研究协作组进行了猪旋毛虫病生前诊断方法的研究。南阳肉联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并与虫体检查方法(镜检法、消化法)对照检测,表明ElISA间接法检测猪旋毛虫病具有微量、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是当前诊断猪旋毛虫病的一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酶标技术广泛用于人、畜寄生虫病诊断。1976年Ruitenbers等用旋毛虫幼虫制备的粗抗原,以酶标技术生前检测猪旋毛虫(人工感染)病,获得比荧光抗体技术测得更为满意的结果。本文用酶标间接法(ELISA)。以自己研制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rase、AKP)标记兔抗猪IgG,磷酸苯二钠为底物,对旋毛虫病猪和阴性猪进行检测,同时对抗原、抗体、pH、温度和时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猪旋毛虫病的诊断价值。对人工感染旋毛虫的猪血清,IFA的阳性符合率达98.70%。与已知阴性血清无假阳性反应。与弓形虫、囊虫感染猪血清无交叉反应。感染肌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及脱囊肌幼虫均可用作抗原。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IFA可作为诊断猪旋毛虫病的一种配套血清学方法并可用于血清流行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在动物旋毛虫病流行病学中,由于绵羊的食物特性和饲养方式与猪不同,故不像猪那样感染,传播旋毛虫病原而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但一些地区曾有因食用涮羊肉而爆发人旋毛虫病的报道。因此,有关学者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了解西北地区放牧绵羊感染旋毛虫的状况,我们用猪源旋毛虫肌幼虫对绵羊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用ELISA检测了内蒙、青海、宁夏和甘肃4省区部分地区放牧羊血清旋毛虫抗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猪旋毛虫病的诊断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许多诊断方法,特别是在血清学诊断方面如免疫荧光(FL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及间接血凝试验(IHA)等,都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这些方法或因操作复杂,反应时间长;或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限制了在生产实际中的推广应用。1987年以来,我们将玻板间接血凝试验用于猪旋毛虫的抗体检测,经对本厂2116头商品猪现地检测证明,该法操作方便,反应灵敏,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AB(FMDV 3AB)多肽为抗原,A G蛋白 辣根过氧化物酶为酶结合物,过氧化氢 四甲基联苯胺为底物溶液,建立了一种可鉴别FMD感染与灭活疫苗免疫猪血清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 ELISA),即3AB ELISA。通过对1779份健康猪、免疫猪及人工感染猪血清的检测,确定了该I ELISA的阳性 阴性判定临界值。该检测方法比VIAA AGID法检出率高,尤其是采用A G蛋白酶结合物后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对猪旋毛虫病的血清学诊断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缺少快速、简便、灵敏的诊断方法。为此我们开展了羧化聚苯乙烯胶乳凝集试诊断猪旋毛虫病的研究。以羧化聚苯乙烯胶乳作免疫载体,制备了化学交联的旋毛虫抗原胶乳诊断试剂,同时建立了诊断猪旋毛虫病的胶乳凝集试验法,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方法有电子扫描观察、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免疫荧光、细胞电泳等,但操作繁杂,又需特殊设备,难于推广。1975年,Mueller认为酸性α—萘酚醋酸酯酶(Acidd—Naphthyl Acetate Esterose简称ANAE)活性是T细胞的特征,并首先试用酯酶(ANAE)染色法鉴别T细胞。以后Ranki又详细报导ANAE染色法检测T细胞的具体方法。我们对该方法做了某些改进,同时对黄陂黄牛血液中T细胞正常值进行了测定。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选择我省地方良种黄陂黄牛共120头(均健康),其中1~6月龄20头、  相似文献   

13.
以差速离心法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PRRSVSC2株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法。该法的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5μg/mL,最佳酶标兔抗猪抗体稀释度为1∶5000,对猪抗PRRSV的IgG检测灵敏度达到0.1μg/mL。该法只与PRRS阳性猪血清呈现阳性反应,而与PRRS阴性猪血清和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瘟、猪细小病毒病阳性血清呈现阴性反应。应用该法检测PRRSVORF5基因疫苗免疫猪后的抗体消长规律表明,疫苗免疫猪后第7d抗体水平迅速上升,第75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至第135d时仍然极显著(P<0.01)高于空载体对照和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PRRS流行病学调查和PRRSV基因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  相似文献   

14.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实验感染猪旋毛虫病的方法建立之后,在改进抗原制备方法,完善操作程序,提高检测效果的同时,对人工感染的101头猪血清及采自旋毛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3012头屠宰猪血清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并对流行区991份血清相对应的猪膈肌肉样进行了压片检查和消化对比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从成年猪小肠粘膜提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简称AKP),经DEAE纤维素纯化获得每毫克20000单位活力的AKP,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经盘状脉电凝胶分析,呈现一条粗蛋白带和两条细带。酶染色结果,粗带呈现酶活性。将该酶用于免疫酶标记技术,标记在兔抗猪IgG、羊抗人IgG、羊抗兔IgG,分别对猪旋毛虫病、人血吸虫病、兔血吸虫病进行检测均得到满意结果,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比较结果一致。 材料与方法 (一)酶活力测定 在pH10碳酸盐缓冲系统中,37℃条件下与底物反应。以每毫克固体酶,每分钟水解出底物(磷酸苯二钠)1微克酚为1单位。按表1程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应用提纯的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然后用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建立了检测PRRS抗体水平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该法通过胶体金标记SPA直接显色,阳性者出现红色斑点,整个试验过程仅需5min即可判断结果;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纯化PRRSV抗原的最低检测量为0.0553mg mL,即55.3ng 点。对200份猪血清用该法与ELISA同时进行PRRS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达98%。  相似文献   

17.
猪圆环病毒1型抗体IPM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猪圆环病毒1型(PCV1)血清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方法.对该方法的反应条件、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等进行了系统试验,并与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PCV1-Cap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用IPMA法对已知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参考阳性血清进行检测,血清稀释度≥1:100即可消除2种病毒间的低水平交叉反应,与其他几种猪病毒参考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PCV1-Cap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的检测符合率为88.9%.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上海市、辽宁省等地猪场送检的257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PCV1和PCV2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1%和80.5%,PCV1抗体阳性猪中有95.9%为PCV2阳性,表明我国猪群已存在PCV1感染,在临床上PCV1与PCV2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建立的PCV1-IPMA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和敏感等特点,不失为PCV1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常用悬滴标本镜检法、暗视野标本镜检法及压滴检查法,来观察某些细菌的固有运动、直进和蛇形运动,但用这些方法只能看到细菌的运动,而看不清菌体的形态。作者多年来应用活菌染色法清晰地观察到某些细菌的运动和形态,认为此法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一)染色液的配制 取硷性复红7克、美蓝5克、结晶紫9克,三种色素分别加无水酒  相似文献   

19.
用ABC—ELISA对弓形虫实验感染不同时期的猪血清特异性IgG进行了检测,并和常规ELISA予以比较。结果,实验感染后第1周的15份血清、第2周的13份血清和第3周的10份血清,用ABC—ELISA检出IgG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61.53%和100%,而常规ELISA检出IgG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3%和100%;ABC—ELISA检测IgG的平均滴度为1:3666,常规ELISA检测IgG的平均滴度为1:1333;前者比后者灵敏2.75倍。另外,还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喘气病、猪布氏杆菌病和猪旋毛虫病的阳性血清进行了对照检测,结果均无交叉反应。证明:ABC—ELISA是检测弓形虫抗体的特异而又灵敏的方法。从而为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提供了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20.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主要寄生虫病。病原为毛形科的一种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Owen, 1835),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旋毛虫病(Trichinosis)。由于病原传播的极其复杂性,故这一疾病至今尚未能有效的控制,在世界各地仍然普遍流行。据文献报道,该病现已在欧、美、亚、非四大洲的70多种哺乳动物中流行。我国自1881年从福建厦门的猪肉中发现旋毛虫以来,嗣后陆续在云南、西藏、吉林、黑龙江和河南(1982)、广西(1983)、湖北(1984)等省都发现了人的旋毛虫病,发病死亡率高达10%以上。猪的旋毛虫病更为严重。如河南某地区猪旋毛虫感染率逐年上升,流行面积在扩大,已有12个县(市)发生本病,其中感染率最高达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