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摩擦造成鞋底表面物质发生剥落而形成鞋底磨损特征,它是对个人行走运动特点的形象反映,也是足迹检验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分析鞋底磨损特征,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对于利用鞋底磨损特征进行足迹检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收集到的鞋印样本中的磨损特征进行了详细标化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研究同一人不同时期的鞋底磨损特征所具有的特定性和稳定性,同一人左右足之间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及联系,不同人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情况。希望能为足迹检验鉴定技术走向定量化、标准化、自动化做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足迹的步法检验、动力形态检验、磨损检验等刑事技术鉴定方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各种检验方法在特征上运用了许多新名称.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足迹的认识不断地提高,笔者在本文中引入足迹的动静态特征,谈谈足迹的步法检验、动力形态检验、磨损检验的关系及内在本质联系,从而对足迹检验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探讨研究能否将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用于赤足迹与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将数据量化分析后得出检验结果,分别收集200名受试的赤足迹和穿鞋足迹样本,并按足底压力轻重(鞋底磨损轻重)分级,再把各压力中心(磨损中心)连接后测量距离并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种特征在赤足(穿鞋)足迹中出现的概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对赤足迹与穿鞋足迹对应特征进行比较,相关性越大,则司法鉴定中证据效力越强。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用于赤足迹和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4.
作案人穿用的鞋销毁或长时间磨损,传统的形态特征检验鉴定技术对其无法发挥作用。实践表明,按动态中同一认定原理,鞋印检验技术转向同一人穿着不同种类鞋的磨损形态检验鉴定,是科学可行的。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应用中应注意检验的条件和对差异点的非本质属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利时Rsscan国际公司生产的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鞋内底足迹磨损特征与足底力学特征进行比对检验,旨在通过探讨鞋内底足迹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鞋内底足迹特征的形态反映等,确定鞋内底足迹同一认定检验鉴定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稳定、可靠的特征,特别是从理论上探讨鞋内底足迹检验的科学依据,为鞋内底足迹检验鉴定提供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过几起实际案件现场足迹分析意见和检验结果失误情况介绍,科学客观、入情入理地剖析了在依据足迹进行性别判断、异鞋认定、形象结论等鉴定活动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心理因素几方面存在着造成差错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避免足迹分析、检验出现失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鞋印是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对现场足迹进行正确检验所作的鉴定结论对案件的侦破和诉讼都是十分重要的证据。利用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技术的一项新的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足迹检验中形象特征检验的局限性,充实了足迹检验的理论,为揭露犯罪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罪犯遗留在现场上的足迹,是痕迹检验工作的重点。足迹的形成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有足迹造痕客体;二是具有足迹承痕客体;三是造痕客体与承痕客体之间发生直接相互作用。足迹检验在侦查、审判中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分析案件性质;提供侦查线索和审判的证据。现场勘查时,可以根据足迹的种类、数量、分布、新旧程度等,对案件的性质加以分析、推断,判断现场进出口、案犯的来去路线、案犯在现场的活动过程、作案人数、作案时间;推断鞋、袜的类型及与穿着人的关系;推断案犯的性别、身高、体态、年龄、职业等。以往对足迹的反映方式主要有立体…  相似文献   

9.
足迹检验在中国大致分为五个时期:自公元2世纪以前至今经历了足迹检验的趋形发展阶段、足迹榆验专业的创建阶段、足迹检验定性定量化检验相结合的阶段、足迹检验定量化检验的定性模式阶段.现代足迹检验将检验走向标准化、定性化与定量化检验相结合、自动化以及建立全国足迹数据库等五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鞋底磨损特征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形成的足迹对应特征也是一致的。对其进行认真检验,有助于准确认定罪犯。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布底鞋分为手工和机制两种:一、手工布底鞋的检验(一)制作工艺1.鞋坯(鞋样)的形成:一个人穿多大尺寸,什么样子的鞋是各不相同的,而比照人的赤脚不可能一次制出合适的鞋坯,又由于照鞋坯制出的鞋子由于制作时的合理变形使鞋底和鞋坯并不完全一样,所以鞋坯的形成非常关键,一般是在制作几双鞋并且经过穿用后根据穿鞋人的反映,经过反复修改后固定下来的。对于成人来说,由于脚的形状比较稳定,所以一旦选用到合适的鞋还便可长时间照鞋坯制鞋底和鞋帮。2.鞋底的制作先将事先准备好的以布和麻纤维由浆糊糊桂成底板照鞋坯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鞋内足迹特征是指鞋在穿用过程中,由于脚的蹬踩和挤压以及汗液的浸渍,形成在鞋内底或鞋垫上的印痕。这种印痕与赤足足底,脚面足型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在足迹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根据运动力学和生理学的原理,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形成的运动特征也各不相同,在鞋内底及鞋垫及鞋帮内侧会形成深浅、虚实不一的赤足形象特征,这就给我们的检验鉴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虽然传统拍照、石膏制模等手段能够满足立体足迹提取的基本要求,但对于立体足迹的分析缺少必要的支持与技术手段,缺少精度,无法实现计算机的识别与测量分析。因此,如何将立体足迹进行采集,形成数字影像通过计算机识别和数据分析就成为了足迹检验这门学科的必然发展趋势。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即是计算机定量化提取、检验立体足迹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足迹检验中,必须认识到足迹是一个"信息系统",充分理解并发挥足迹各子系统在检验中的作用,摒除单一或割裂的检验习惯,变一维式检验为多维式的系统检验,从而实现足迹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场足迹是刑事案件现场常见的犯罪痕迹之一,它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证据。然而,目前在各类刑事案件勘查和检验鉴定中,由于足迹档案库管理机制不畅,刑事技术人员证据意识不强、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量化检验手段等问题,导致犯罪现场足迹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偏低。为强化犯罪现场足迹的应用,应提高足迹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足迹检验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足迹检验专业队伍建设、增强足迹检验设备的科技含量、加快足迹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足迹是现场遗留的较为常见的痕迹之一,根据现场足迹分析遗留人的特征,从而迅速缩小侦查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是侦查人员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利用足迹分析这一技术,提高侦查攻坚克难的水平和能力,对五种常见鞋足迹进行了研究,提出利于推断的操作方法,为基层刑事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犯罪形势的变化,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为公安和司法部门所重视,这是由足迹本身具有的重要证据作用特点所决定的。通过赤足足迹的检验鉴定可以直接认定人身。而足迹的检验鉴定也可以间接认定人身。但不能把足迹的鉴定结论绝对化而排除其他证据,只有把其鉴定结论摆在适当的位置,与其他证据相互呼应,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足迹检验技术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从实战部门办案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无论是足迹的发现提取率还是检验鉴定率,与手印、枪弹痕迹相比都相差甚远,一些痕迹技术人员在现场勘验中不认真提取,检验鉴定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足迹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足迹在犯罪现场遗留是必然的,因此是现场中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它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在足迹检验技术中,足迹检验的重点是对足迹各部位重压面的形态、特征进行检验,但足迹各重压面的形成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足迹形成后,与其他痕迹一样,其信息系统处于开放状态,也易受外界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1992年11月全国足迹检验披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取得共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认为当前对足迹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不够,因而提出要加强对各种足迹检验技术的综合研究,加强对足迹同一认定(人身)条件的研究等,但对究竟什么是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