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1,(3):56-56
严少鸿在2010年12月3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四十以后才明白:世间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你自己简单,世界就简单。活得潇洒、辉煌就要承受痛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对和错有时候真难以说清,你自己喜欢的。很可能正是别人所厌恶和唾弃的。世界和自然不以你自己的意愿而发展或毁灭。四十以后才明白:幸福指数完全取决于心态。  相似文献   

2.
夏华 《奋斗》2004,(12):47-47
在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今天,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腐败。一提起腐败自然就和贪官联系在一起。权钱交易的不正之风土壤滋生贪官;贪官搞腐败。恶性循环的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危害极大。腐败分子之所以腐败,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失去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自己凌驾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1,(1):58-59
李松在2010年第38期的《嘹望》上撰文指出:设置立功制度,本意在于激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提高司法机关办案效率;同时,也为瓦解犯罪势力,减少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这在以往司法实践中,发挥了不少作用。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有些“落马”贪官为减轻惩罚,也想方设法利用各类手段“立功”,以致出现了帮助立功、串通立功、虚假立功、买卖立功等异化立功情形。多位司法界人士表示,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9,(12):57-57
孙建清在10月13日的《检察日报》上撰文指出:细读贪官悔过书,发现当代贪官多才子,庶几可称雄文坛。湖北省黄冈市原副市长操尚银当庭流下悔恨的泪水,念出了自己所写的《悔恨诗》:“忘其宗旨,触其法律,悔其自己,伤其亲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做其新人。”很有“修辞格”呵!广西壮族自治区责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在绝命前写过一首诗:“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2,(4):57-58
张铁在2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从1991年到2009年,走过19年贪腐之路,江西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县委原书记汤成奇,近日被一审判处死缓。贪污3901万余元、受贿350余次,这一腐败个案再次让人思索:从开始贪腐到受到查处。少数贪官的“潜伏期”为何那么长?与漫长潜伏期相伴的,是汤成奇平坦的仕途。从镇长助理到镇党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再到副市长、市委常委……每一步都是“带病任职”。有着漫长潜伏期的贪官,并不只汤成奇一个。  相似文献   

6.
时事绘     
正反腐高压震慑!这些官员选择自首反腐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违纪违法者形成强大震慑。近日,多名官员投案自首。十八大以来,选择自首的官员不在少数。自首贪官有这些童名谦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十八大后首个因"玩忽职守"被双开的高官鉴于有自首情节等,判处有期徒刑5年艾文礼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十九大以来,第一个投案自首的副部级官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久前发布《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等轻刑适用率偏高的趋势,其中有多方面原因,包括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和  相似文献   

8.
<正>从事反腐败新闻报道近20年,贪官是接触最多的报道对象之一,今时今日尤甚。一天突然发现,对这个群体的媒体叙述,随着这些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简而言之,就是从贪官不是人,到人是怎么变成贪官的。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的反腐案件总量比较少,在为数不多的反腐案件报道中,落马贪官跟我国古代民间戏剧中的贪官形象差不多,属于传统的"单细胞恶人型",套一句当时惯用的话,就是"其人其事,令人发指"。让人痛骂,这些贪官,怎么就那么坏呢!慢慢地,除了这种"简单粗暴"的贪官叙述,反腐报道开始揭落马贪官的"画  相似文献   

9.
2010年,新密市检察院的反贪工作实现重大突破:一年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大案要案13起,仅在煤炭系统就立案查办大案要案10起;查办的大案数量多、金额高、影响大,创下郑州市检察系统5年来之最,仅其中一起案件的案值就高达495万余元。一个个声势浩大的反贪行动让贪官闻风丧胆,令百姓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10.
《党风与廉政》2003,(3):12-14
1996年的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查处的党员干部精神堕落、道德败坏案件达1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0.8%。近年来此类案件更是居高不下。据报载,领导干部的腐败,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在被查处的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更有权威性的统计是: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贪官100%包养了二奶。从美色与贪官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来看,大体有以下几个类型:●色助官贪:美色和权力的交媾,结果是同恶相济,狼狈为奸。只会使权力的腐败向极致发展。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首推…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11,(9):64-64
“画外音”:近年来,一些“夫唱妻和”的违纪违法案件频频发生,贪官在台前作秀,贪妻在幕后收钱。企图欺骗组织、人民。逃避法纪惩处,结果是既害个人,又害家庭,更危害社会。其实,在那些敛财的官太太们当中,一些人是能够认识到贪污受贿的法律后果的,只是一时经不起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慎之于初     
赵亚兴 《奋斗》2005,(6):55-56
一些贪官,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常常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悔恨自己,特别是悔恨第一次接受他人的贿赂。有个贪官.在解剖自己犯罪根源时,悔不当初地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沉痛的认识到,第一次收受朋友的馈赠,是我犯罪的开始。禁锢一开.就出现第二次的收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一发不可收。”是的,第一次伸手,常是走向堕落的开端。自我毁灭的起始。所谓一失足即成千古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步步深入,一个个贪官相继浮出水面,人们在众多的腐败案件中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夫妻联手作案的比例很高,在许多贪官的后面,都有一个推波助澜的“贪内助”。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7,(1):11-11
过去一年,中央纪委网站头条成为反腐败工作的风向标,与海外追逃追赃有关的新闻,也多次“抢头条”。这些头条,按类型可以分为各部门合作打击外逃、外逃贪官被遣返或自首、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飞机坠毁,火车出轨,轮船沉没,汽车翻车,都称之为交通“失事”。据说,这几种交通工具相比,以飞机的“失事率”为最低,所以尽管每年都听说飞机失事的消息,可坐飞机的人还是不见减少。 由交通工具的“失事率”,我不禁联想到了贪官的一“失事率”,两者还真有不少可比因素。其一,交通失事,是一种意外的偶然事故,如果没有人为破坏,驾驶员没有酒后工作,没有遇上突然而至的恶劣天气,没有安装假冒伪劣零部件,一般来说是不会出事的。而贪官“失事”也大都是偶然因素所致,或被人举报而露馅,或因另案牵挂拔出萝卜带出泥,或被小偷偷…  相似文献   

16.
王会亮 《先锋队》2011,(2):42-42
近年来,贪官落马后,妻子跟着受“牵连”的案件越来越多。为何揪出贪官会带出妻?我觉得这与一个女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正气》1997,(11)
论点摘编寻找措施对策突破经济案件中共运城市纪委书记毛文学撰文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查处经济案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把握规律,以强攻弱,就能较好地解决查办经济案件难的问题。一、坚持“细、快、活”相结合,努力提高成案率。在...  相似文献   

19.
张和利 《党课》2010,(11):74-76
在反腐败过程中有一个怪现象,就是许多贪污腐败案件并非由纪检部门或其他反腐败部门查出来的,而是意外“露馅”的。有人做过—个统计:有60%-70%的贪官是根据群众举报查处的,而群众之所以能够发现贪官的蛛丝马迹,不少竟然是贪官自我曝光的,如二奶反目、小偷被抓、奸商败露等都成了导致贪官“露馅”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5月10日,广东省检察院公布2009年十大"典型案件",位列第二的,是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赖来新受贿案。 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窝案中,自首后涉嫌收受"劳务费"的校长为98名;同时,全市几乎所有中小学校长涉案;这些校长向检方交代,他们收受了校服供应商几千元到万余元的“劳务费”,检方考虑数额不大,校长们也已悉数上交赃款,免予起诉,所以大部分涉案校长至今仍在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