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沈泉涌 《党政论坛》2009,(13):62-62
朱德元帅生前十分重视对孙辈们的教育,经常鼓励孙子们在各自岗位上千好工作、多做贡献,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刘武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名誉、地位,早晚要被人民打倒。”  相似文献   

2.
李荣琦,铁道部沈阳机车车辆工厂党委书记、厂长。他相貌堂堂,出语惊人:“我干书记10年,干厂长2年,我体会,政工抓一个‘人’字,行政抓一个‘数’字。‘人’就是人的思想,‘数’就是管理上的数字。”在一个将近两万人的大企业,作为第一把手,思想工作和行政工作之繁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李荣琦竟用两个字轻松道来。然而李荣琦的“人”和“数”并不是各自为战的,在书记、厂长一肩挑这两年,他在抓“数”时,注意从抓“人”入手,在抓“人”时,又借用“数”的力量,使车辆厂的宣传思想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使行政措施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强后盾。这就是李荣琦的“反弹琵琶”。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某地领导班子换届选举结束时,到会的一些代表对新当选的班子成员提出殷切的希望:“你们这些新当选的同志都是得‘正’字票最多的。希望你们在领导岗位上不要忘了这个‘正’字。要对得起这个‘正’字。”  相似文献   

4.
王涛  吴咏梅 《各界》2014,(6):32-34
沈士远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一个雅号,名曰“沈天下”。据著名历史学家谢兴尧先生在《红楼一角》中回忆:当年沈士远先生也是他的老师,记得当时师生们都称沈先生为“沈天下”。“啥叫沈天下呢?因为预科里的国文功课,最重要的有两门,一是‘国故概要’,一是‘文论集要’。  相似文献   

5.
民主生活会上,一位同志针对领导的错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会后这位领导不是认真反省思过,而是恼羞成怒:“这小子当着上级领导和这么多人的面揭我的短,丢我的‘面子’,以后也别怪我对他不讲情面”。类似这种要“面子”不要真理,要“面子”不要原则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何谓“面子”?“面子”即脸面、情面也、不愿丢“面子”,这本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应该怎样理解和看待“面子”。有了过错,是勇于认错,改过自新,还是文过饰非,死不认错?这不仅是怎样对待“面子”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和党性原则强…  相似文献   

6.
文超 《瞭望》1994,(Z1)
“我知,子知!”《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Q样一个故事:“荆州茂才王赛为显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G遗震。反日:‘故人知君,君1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币出。”茂才,就是秀才。因为后汉w...  相似文献   

7.
一位高僧问一年轻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年轻人答:“成为人上人。’:高僧听后对他说:“你这不是理想,是欲望!”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凤姐命人取来十个用黄杨木根雕成的酒杯。鸳鸯问刘姥姥:“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看了看,回答道:“断乎不是杨木的,一定是黄松的。”惹得哄堂大笑。 刘姥姥自称“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对树木十分熟悉,为啥判断失误?由此,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被熟人欺骗后,叹息:“我对他太熟了,但没有真正了解他。”也想到,一些领导干部号称“我当某某长多少多少年了,对辖区情况不能再熟了”,但问其腐败怎么根除,下岗职工怎么就业,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什么措施解决,却往往答非所问,“熟悉…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人文”?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余玮 《党政论坛》2012,(6):56-56
1988年9月,陈慕华在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妇联主席。此前,当中央领导同志找她谈话,推荐她为全国妇联主席时,她曾惊讶地问:“你们是不是选错了人?”在确信她要担任此职后,陈慕华曾经幽默地说:“我这辈子没做过妇女工作,这回可是‘赶鸭子上架’。”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不久前就省委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约法三章”,他说:“一是省委领导的讲话,从我开始,在报道中不要说‘重要讲话’,把‘重要’两个字去掉,讲话那么多,哪有那么多‘重要’啊!二是涉及到我的稿子,你们可以删,觉得不合适的尽管改,不用告诉我,发多发少你们定。三是稿件中对领导赞扬的话无论如何不要写,什么‘轻车简从’、‘冒着寒风’等都要删去,本来就该这样嘛。我们的报纸一定要体现党的优良作风,一定要反映民意。”(摘自《光明日报》)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约法三章”  相似文献   

12.
一位从抗洪救灾前线回来的朋友告诉我:在那洪水肆虐的日日夜夜里,素不相识的人手挽手,肩并肩,顽强拼搏,勇斗洪魔,当“官”的和老百姓、将军和士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互间最通常的称呼是“同志”。他说:“每逢危难时刻,一声‘同志’入耳,倍感亲切和激奋;‘...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人在湖边买了幢小房子,安宁清静,很是惬意。但好景不长,不久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和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这让我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我给你们每人一元钱。’年轻人当然高兴,于是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过了两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每天给你们五角钱了。’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日下午继续在垃圾桶旁使劲。又过了两天,老人又对他们说:  相似文献   

14.
王路 《瞭望》2000,(33)
常言道:有什么别有病,没什 么别没钱。表面上看,病和 钱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就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因为没钱而得“病”,或是因为钱多而“病”得不轻。这些人对金钱的欲望像沟壑一样难填,于是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受贿等一些腐败现象沉渣泛起,污染着社会环境。 钱并不是万恶之源,那为什么它能使人难以抵御,使人生观扭曲,甚至使人铤而走险?西晋的南阳隐士鲁褒的《钱神论》有其主张,他说当世之人对钱“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至,…  相似文献   

15.
某干部家里翻建房屋,引来了不少送礼人,可均被他一一谢绝。有人劝他:“这次就收下吧,下不为例嘛。”他回答:“怎能‘下不为例”?还是“现不为例’的好。”此事在群众中不胫而走,颇受好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下不为例”之说似已屡闻不鲜。有些同志,明知那么做有违章法,由于“下不为例”,便心安理得地照做不误;明知某人犯有错误,由于“下不为例”,便放弃了对其的处罚。这“下不为例”,表面看来对错误、问题已有认识,并将予以纠正,实质上却往往成了为错误开脱的托词{成了滋生问题的“催化剂”,是与“令行禁止”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初,中国有个伟人在论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时,曾借用了“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把项羽和刘邦进行对比,他说:“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这位伟人批评没有民主作风的人“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  相似文献   

17.
熟人见面问道:“你们的‘三讲’搞完了吗?”这看似简单的问话却不好简短地回答。如果单指这次集中教育活动,说告一段落了没错;如果指的是“三讲”,则还不可说结束了。一次集中教育短短二个多月的时间,学习教育的深度是有限的,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有些问题还要留待以后日常工作中加以关注,通过“三讲”继续认真解决。即使某个单位“三讲”集中教育效果十分圆满,也只能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改造主客观世界,还将面临一场又一场考验,迎接一个又一个“考试”。而“三讲…  相似文献   

18.
“我以不贪为宝”这句话出自春秋时代宋国大夫子罕之口。《左传》记述了这则故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旱弗受。献工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译为白话,意思是:...  相似文献   

19.
汪金友 《党政论坛》2010,(17):56-56
红军初创时期,一个刚刚加入工农红军的青年战士问胡耀邦:“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胡耀邦想了想,郑重地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你。”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4,(21)
卜千前产仑jh地人个父伤针戏啸)P。;’、.、,’</:。\左/V卜仍氏人。。动饲.叶人片”1门、,;i飞冬〔_话心.八”-‘、仆纠’歹。;,t。】前少,他付;.i冬为伤戊/L’以的升羊‘、灿’。。。’汁 邓佳议“燕舞”杯全国新闻摄影大奖赛伤口选登$天津警备宣传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