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我国公安理论研究与实务的重要课题,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对刑事侦查实务具有指导意义。将有形的案件现场勘查技术和无形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结合起来,可以拓宽侦查思路、捕获犯罪线索、发现犯罪特征、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有效线索,从而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时,通过遗留在现场上有形物质痕迹而显现出来的某些特定的心理特点及案犯思维现象。它具有特定性、客观性、间接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在侦查破案中,应用现场心理痕迹可以更为科学合理地、深入地认识现场物质痕迹、划定侦查范围、串并案件,为侦查破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活动中,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某种特定的心理特征或者心理状态。它是一种以物质痕迹为载体的抽象的观念现象,具有依附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在侦查工作中,研究和应用犯罪心理痕迹,对分析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以及刻画犯罪分子均大有裨益。但是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要理性地看待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掘犯罪现场犯罪信息源中的犯罪信息,这对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活动以及"刻画"犯罪人,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痕迹是现代侦查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座谈访问、摸底排队等传统侦查手段的强有力支持和补充。对犯罪心理痕迹的捕捉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即主观分析法和犯罪心理测试法。  相似文献   

6.
潜在痕迹,也叫潜在信息或心理痕迹。它是犯罪分子作用于犯罪现场并通过现场表现出来的犯罪分子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是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抽象性、不能被人们直接感受到,但又客观存在的信息,需要侦查技术人员观察、发现、分析、提炼。对犯罪现场潜在痕迹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搞清楚犯罪分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并解释犯罪现场遗留的、难以解释的痕迹。其对象主要是犯罪现场那些隐藏在有形痕迹中的潜在信息。通过对潜在信息的分析,透析犯罪分子的动机特征,从而达到进一步刻画犯罪分子、揭露犯罪分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痕迹是现代侦查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访问、摸底排队等传统侦查手段强有力的支持和补充。对犯罪心理痕迹的捕捉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主观分析法和犯罪心理测试法。  相似文献   

8.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本世纪以来,刑事犯罪日趋智能化、有组织化,常规的侦查破案手段已不能满足与刑事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因此,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打击刑事犯罪。目前,运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侦破刑事案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是在对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反映类型,明确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从而为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提供又一个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复杂化、暴力化、智能化的犯罪案件 ,办案人员在寻找犯罪嫌疑人时开辟了多种信息渠道 ,其中之一就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从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中寻找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痕迹 ,为进一步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基础理论,借鉴该领域经验与方法,提出了对心理痕迹归类整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申的作用,从而促使侦查人员可以进一步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12.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客观地反映了作案人的心理意识和活动,它具有客观普遍、抽象特殊、相对稳定等特征。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获取作案人的个性特点,犯罪经历、动机、行为以及无意识心理痕迹等特征,能够为作案人进行心理画像,并为案件串并、侦破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无论是侦查理论界还是侦查实务界对现场心理痕迹分析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相比国外的犯罪现场分析法、侦查心理学和行为证据分析法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仍处于"潜科学阶段",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且实践性研究较为薄弱,与理性研究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服务,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研究应条理化、系统化和模式化。在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借鉴英美国家的研究方法,对已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访谈,通过案例积累,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犯罪行为人心理分析指标体系,并将培养专业的心理痕迹分析人员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计划。  相似文献   

14.
作案现场留言是犯罪语言中的一种,是作案人的一张"名片"。受现场留言时空和语境所限,现场留言涵盖着作案人的个人身份特征等关联信息,分析和识别现场留言的语言表现形式和心理痕迹等特征对案件调查和侦查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犯罪现场立体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经验证明,传统的现场勘查模式正被新型的立体现场勘查模式所代替。这种立体勘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一种新型的犯罪现场观,即认为犯罪现场是存储犯罪人在实施整体犯罪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犯罪信息的空间。在这种犯罪现场观的指导下,犯罪现场勘查的对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16.
心理痕迹不仅对现场勘查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侦查实践也尤为重要。文章认为,利用心理痕迹勘查现场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勘查应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我们要了解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掌握勘查现场心理痕迹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为侦查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7.
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原理与作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场心理痕迹分析这一术语与英美国家所用的“犯罪人特征描述”(Criminal Profiling)等同。其依据的基本原理,一是心理学关于人与行为的对应关系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二是逻辑推理的方法。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可以为侦查人员识别、理解犯罪人,以及讯问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现场勘查是侦破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刑事侦查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现场勘查的主体是侦查人员。为了提高现场勘查的质量和效率,技术人员也应该成为现场勘查的主体,以发挥侦技结合的优势,同时技术人员和检验鉴定人员应有一个明显的界限,避免自侦自鉴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了秘密侦查措施的合法身份,这对侦查活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犯罪案件的隐蔽性、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在其预防控制阶段及侦查过程中使用秘密侦查手段,均具有理论依据及合法性基础。在把秘密侦查手段具体应用于经济犯罪的预防与侦查过程中,要结合经济犯罪案件自身的特点,同时应当严格遵照法律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