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问题最初起源于对人的基本权力和自由的保护,它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目的在反对中世纪的神权以及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天赋人权”思想的大力宣扬,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人权的发展一般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以前时期。如  相似文献   

2.
人权的概念最早是资产阶级为了反对神权和贵族、僧侣特权,发展资本主义,于17、18世纪提出的,人权被认为是人的天赋的、基本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国在加强人权保护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体现了中国在加强人权保护方面的决心。但是,由于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基础的限制,我国的人权保护也确有一些缺憾。这虽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避免的,但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实际行动,使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全面迈上法制化轨道。本文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般认为,人权是人类追求合理的社会以及最基本的正义的要求①。人权的提出首先要归功于17、18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在反对封建神权。王权和特权的斗争中,提出了人权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和政治口号。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根源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天赋人权”思想开始上升为法律,并且由国内法的保护逐渐进入到国际法保护的领域,它广泛地为国际社会所承认,体现在《联合国宪章》以及一系列国际文件中。可以说,人权的性质也从单一的国内性发展到国内性与国际性二性并存的局面。本文拟从人权的国内性与国际性的关系以及人权与国家…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第一次明确提出的 ,但是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着人权思想的萌芽 ,也是毫无疑问的。本文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的古朴而深刻的人权理想作一探讨。(一)人权观念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平等的价值观。对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一直贯彻于中国文化的精神之中。早在形成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中就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平等社会(乐土)的朦胧追求。儒家创始人孔子一方面希望建立一个符合“礼”的等级社会 ,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不平等有着深切的感受 ,把追求平等的社会作为自己的愿望 ,明…  相似文献   

5.
人权是指人的权利。人权本来是—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就人的基本权利而言,包括人的生存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权利等。人权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7页),它是由资产阶级首先提出的,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传统人权理论的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揭露了以人权为掩护的资产阶级特权的实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人权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际社会围绕人权问题始终存在着政治上和理论上不同观点的斗争,使人权概念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思想家极力宣扬本阶级的财产观,试图建立本阶级的财产理论。这一理论建树工作最终由洛克完成。财产观在洛克的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洛克的财产观,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公民财产权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引导好私有财产权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权最早是作为神权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资产阶级人权观以"天赋人权"唯心史观为理论依据,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争取本阶级权利为本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锐利武器,曾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人权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本世纪初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权的性质有了根本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人权标准的多样化,集体权、生存权、发展权正被广泛认同.西方国家为维护霸权需要,抛出"新人权观",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侵略他国主权制造借口.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提出了维护多数人权利的进步人权观,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权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是承认差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妇女人权——一个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崭新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人权是近年来产生的一个人权新概念。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概念产生的原因,考察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观念和西方女权运动对妇女人权概念形成的影响,研究了当代人权运动和世界妇女运动以及妇女自我意识的提高,在妇女人权概念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了妇女人权概念的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妇女人权概念第一次从人和人权的高度来概括妇女权利的内容,为妇女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概念,为人权研究和实践确立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它有助于消除大众人权观上的性别双重标准,促进男女平等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保护刘任武,王凤芝,于绍元人权,又称公民权利。是当前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国际政治法律问题,这是因为人权问题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一个阶层的任何居民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人权是在十七、十八世纪由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针对...  相似文献   

10.
“人权”,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权利的最一般形式,即指一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它最早见于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利请愿书》,其中明文规定:凡自由人除合法裁判或依国法外,皆不得加以拘捕、监禁或剥夺其营业权,各项自由及自由习惯等。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格劳秀斯、卢梭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说”,为人权理论奠定了基础。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均有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生存、自由、追求幸福。以后,人权就成为各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并由一种纯粹体现观念意识的东西而转变为法律意义上的实在权利。在现代法治社会,人权就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即法律的形式所授予公民的基本自由与权利的总和,法律是对人权的体现和保障,各国法律都无一例外地将人权作为其核心与灵魂内容加以确认。我国是世界上人权保障最好的国家,这不仅可以从我国宪法的民主性和公民享有权利的广泛性上得到体现,在我国,民法、刑法、婚姻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劳动法、环境法等基本法中亦有大量的权利立法。本文只谈谈我国刑事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政治法律理论的热点之一是人权问题,我国的内政外交也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建立我们自己的人权理论。这需要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探讨,其中阐明人权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是深刻理解我国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了解和评价我国人权的基本状况,澄清对我国人权问题的误解和歪曲的最基本的问题。一、人民主专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的基本原则在人权问题上,尽管众说纷纭,实质上只存在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两种人权观。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人权的存在。人权不是资产阶级所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是《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50年前即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48票赞成,0票反对,8票弃权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这一宣言对于国际社会人权保护运动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长期以来,人权问题凝结了无数思想家和理论家的心血,人权...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和认识人权问题,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权的民主性。(1)人权是指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具有民主的性质,是同封建主义的专制、等级特权、人身依附关系相对立的。无论是资产阶级人权还是社会主义人权,都反对封建主义。在这一点上,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共性。(2)人权以民主制度为政治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主制度的确立,就不会有人权的实  相似文献   

14.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哲学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验的人权观在人权的国际保护中已经不再具有批判性的积极意义,米尔恩人权哲学通过对先验人权观的批判,以低度道德作为其权利体系的理论起点,其有利于消除人权国际保护中的政治化趋向;低限人权概念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内核,低限人权概念在人权国际立法中具有可操作性,使人权国际保护从理论必然性走向了现实可能性;普遍人权命题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诉求,这个命题意味着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和人权标准的普遍性,调和了不同人权价值的对立,从而为人权国际保护的对话提供了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人权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之一。邓小平人权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强调社会主义的人权 ,保障全体人民的人权 ,维护国权重于人权 ,发展人权反对强权等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人权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产生的基础、根据等基本问题,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本源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现克服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本源现的重大缺陷,是科学的人权本源观。深入地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不仅有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人权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实质谬误,有效地应对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减少它对我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与民治,强调从政治法律制度上解决社会治乱问题,主张人民有议政权和监督权,具有鲜明的民主与“法治”特色。黄宗羲的民主与“法治”思想对后世乃至于今天都有重要影响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出发,提出只有先取得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才有个人的人权保障,突破了西方人权理论的局限。把讲人权与反封建专制、争人权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密切结合起来,这是蔡元培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另一特点。率先实现男女生在北京大学同校,注重开发女子智力,试图从提高女子素质入手,解决女子人权问题,这是蔡元培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史上,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较早而系统地对封建刑法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一些具有反封建意义和民主性的论点。他的刑法思想,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具有代表性,对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的影响也较大。批判地对他的刑法思想进行专门研究,无论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史或刑法理论、刑法的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人权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产生的基础、根据等基本问题,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本源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克服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本源观的重大缺陷,是科学的人权本源观。深入地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不仅有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人权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实质谬误,有效地应对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减少它对我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