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参与式社区共管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爱军 《前沿》2008,(9):147-151
社区共管作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目前正被广泛地应用于森林资源管护实践中。通过对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项目试点的调研,文章对该保护区参与式社区共管的背景、内容和成效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该保护区社区共管机制系统发展的路向。  相似文献   

2.
吴於松 《思想战线》2008,34(1):74-78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依靠森林资源为生的社区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协调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和冲突.各地的实践证明自然资源合作管理或社区共管是中国保护区管理中处理与周边社区关系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但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与制度建设来保证社区共管的效果与持续性,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3.
神山森林传统的传承与社区生态教育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晓春  周鸿 《思想战线》2003,29(1):51-54
“神山森林”是具有文化内涵、被山地少数民族村社传统文化保护的自然森林块。作为崇拜对象受到严格保护的神山森林 ,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大田坡和百花岭两个行政村 ,在神山森林保护的传统中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区生态教育活动 ,其中传承神山森林传统的“社区共管”方式 ,可为今天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治理领域正在探索“社区共管”“自然保护小区”等社区治理模式,但其普遍呈现功能上的补正性、机制的缺位性和法律定位的模糊性等特征,与当前构建环境多元治理体系的要求并不相符。应以多元共治理念为指引,廓清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机制的内涵与外延,系统展开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的机制构造。即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共管机制,以转变实践中机制功能的补正性;构建规范的法律体系,以矫正现行机制的缺位性、消除法律定位的模糊性;完善责任机制,以赋予社区治理的可问责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目前存在部门利益难以均衡,对现行保护区规范不够,缺乏科学的分类分区管理体系等问题。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立法,可根据自然类型区域单行立法,形成法律体系,以此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确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原则为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结合,强化管理机构,垂直管理;细化保护区规划制度,加强其法律约束力;建立保护区特许经营制度;明确社区共管、推进土地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将保护区资金使用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6.
方晓彤  曹爱军 《前沿》2008,(11):156-158
政府封闭、排外式的传统管理模式使其在生态公共物品——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弊端日益显露。本文秉承治理理论的精神内核,论析了社区村民、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三大主体在参与式社区共管机制中的角色规范,提出应构建多元参与、互动合作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保护区治理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饮用水资源保护区。是滇池水源最主要的汇水区,是松华坝流域内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本文就滇池流域特别是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谈一些初浅的认识。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  1981年8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6,(1)
正一、环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亟待重视解决在省、市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多年努力,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管理体制等问题,梁子湖生态环境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生态环境退化仍未能有效遏制;二是政府对环保补助财力严重不足,一些非常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无力开展;三是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欠账多,跟不上自然保护建设要求,梁子湖独特宝贵的资源自然——湿地也未能成为国家级保护区;四是湖区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与旅游:乡愁挽留与活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村落大都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但建筑风貌保存完整,且旅游资源丰富,将旅游作为手段对传统村落进行活化利用式保护,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现实的选择。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传统村落风貌逐渐消退,特色民居建筑损坏较严重,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面临着保护与传承上的困难,一些传统民俗文化也面临着原真性与文化商品化的矛盾困境。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要着眼于促进旅游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实践融合,实现文化记忆的传承;利用旅游延续和复兴村落传统产业,实现旅游与产业的融合与协同创新;推动传统村落旅游与社区营造的理念融合,提升传统社区的内部生长力。  相似文献   

10.
从格头苗族生态文化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头村苗族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的保护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的贫困状态,对保护区的保护又产生消极影响。文章对雷公山保护区的维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女学学科建设中的两次飞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妇女学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几代学人的艰辛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传统的妇女学到妇女—社会性别学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它昭示了妇女学的建设既要批判借鉴西方的妇女学,又要力图使之本土化。而如何将妇女学本土化将是中国妇女学面临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2.
陈秀容 《思想战线》2004,30(5):55-58
在国际移民研究领域中,多种学科的学者从各自学科特点与视角对海外华人新移民进行研究。地理学以区域性为最基本特征,对移民现象———以地区为基础的人口迁移进行了综合性研究。人口迁移是当今全球化关注的内容之一,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把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华人新移民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很有意义。中国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发挥新移民的群体优势,对推动西部大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宛青 《思想战线》2004,30(5):127-132
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聚集了极丰富的高品味旅游资源,甚至于还是世界顶尖级的旅游资源。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进入到社会的转型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同样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腐败现象四处蔓延,腐败性经济犯罪大量出现,探究其原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应用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以西方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为切入点,来对腐败性质经济犯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西部人才政策六大外部负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因素,为此,国家和西部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的人才政策。然而,这些吸引和培养人才的公共政策在极大促进西部人才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不容忽视的外部负效应。矫正这些外部负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Stephen Thomas  Ji Chen 《当代中国》2011,20(70):467-478
China has established two of the world's newer large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s): the official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CIC), and the non-official and less transparent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Investment Company (SIC). Both provid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exploding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t US$2.4 trillion at the end of 2009, the largest in world history. This paper will address how China has accumulated its huge and growing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what roles these reserves, until 2007 managed only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have played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wo new SWFs. We will look specifically at why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ve developed, and how the new SWFs are a part of broader efforts to provide investment alternatives for China's ballooning foreign exchange surpluses, particularly in light of the inflow of ‘hot’ foreign speculative funds. We will then point out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for China's financial officials of SWFs as they try to pursue multiple and sometimes competing goals, set by boards of director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bureaucratic and economic interests, all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general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a rapidly growing economy. Finally, we will present our conclusions about the future roles of the two SWFs as well as of the policies being developed to decentraliz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holding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not slowing the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urpluses, nor it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nor its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We will als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US-promoted Chinese currency appreciation on the futur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its sovereign wealth funds.  相似文献   

17.
Ting Gong 《当代中国》2015,24(94):684-700
In contrast to the early campaign style anti-corruption strategy based on nationwide uniformity, disparate local integrity initiatives and programs have proliferat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Local innovation in managing government integrity has been encouraged by the Center. Drawing on the author's fieldwork in Guangdong,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ationale behind such development and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why the central leadership has become receptive to local initiatives in cadre management, an area where political conformity was deemed necessary by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It suggests tha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testifies to the institutional failure of the earlier anti-corruption regime that manifested in, inter alia, an acute agency loss problem. The emerging approach to integrity management nevertheless has paradoxical institutional roots. It indicates some new thinking by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on holding local governments responsible for integrity management. Just as clearly, the adjustment is also driven by the Center's concern about losing control and its desire to ‘manage’ government integrity under hierarchy.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对新疆草原自然保护区进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讨论了草原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新疆自然保护区的成绩与问题,并就全国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亚玲  汪戎 《思想战线》2006,32(6):123-130
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一个两难处境是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走文化可承继性的内源性经济发展道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进行整合,增强当地人民的主体意识。为此,中央对西部的投资应该注重对社会文化软环境的建设,以形成西部地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农村的开发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工程,不仅关系到西部农村的发展和现代化,更关系到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西部农村地区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开发过程和现代化道路也应因地制宜。园区模式无疑是开发西部农村过程中一个可借鉴的模式,文章中重点介绍了园区建设的类型以及推进园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