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春秋时代人 ,著有《道德经》 ,亦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老子》是人类思想发展中的宝库 ,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 ,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遵循“道”的自然法则是老子哲学学说的基础 ,同时又是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基础。老子把“道”从世界本源问题运用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提出了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老子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第一 ,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自然…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冢,虽然人们晋遍认为老子关于道的思想论述非常深奥,不可捉摸,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而且我们发现老子在对大道生成变化的描述中,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特别强调反面因素。详细阅读老子的《道德经》,探究老子道的秘密,领悟道的辩证思想,对于当代人尤其是当代青年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有同志提出:“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一般地说,历史是循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顺序前进的,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就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学说?”还有的同志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  相似文献   

4.
“道”是《老子》中的核心范畴。老子正是通过这一范畴,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哲学体系。然而,老子创造出具有哲学形上意义的“道”’的概念,并不是凭空的臆造,而是有其客观的条件及其内在根据的,也就是说,老子的“道”的提出,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道”的文字学根源 孙希国先生曾著文从文字学根源上考察了“道”所以能够上升和抽象成为哲学范畴的内在根据。(参见孙希国:(“道”的哲学抽象历程”,载《文史哲》, 1992年第 6期)这里,仅结合该文对这一问题作一阐发。 迄今出…  相似文献   

5.
从政十道     
<正>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宗明义写道:"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是指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我认为,从政必须做到"十道"。一要秉承孝道。古人云:"百事孝为先。""孝"是衡量人性与物性的界标。"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乌有反哺之义。"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尤其领导干部更应走在"孝道"的前列,恪守古训,传承家风。二要忠诚厚道。厚道是做人的本分,耍滑使诈,阳奉阴违,见面握手,背后踢脚,就没有厚道可  相似文献   

6.
《庄子》学说所致力的是道的精神在人生的实现,《庄子》全部的社会人生思想主张都是由其道论伸展而成。《庄子》道论的实质,是颂扬道的精神,即道的自由和无限的本质特征。《庄子》的艺术思想是其道的学说在艺术方面的体现和延伸。 一   《庄子》之道的自由和无限的特性,生发出《庄子》艺术论纯任自然、法天贵真的基调。   庄子学派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即一切出自天然,自然而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的造作,一切又都在合规律合目的地实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曰天地无…  相似文献   

7.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人能够从事创造性劳动,是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最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社会属性才构成人的本质,使人类对自己本质的认识第一次达到科学的水平,从而为人的本质理论奠定了可靠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论断。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这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9.
老子散论     
一、老子生于河南鹿邑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生地在河南鹿邑。一是古文献上有明确记载。《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郦道元《水经注》载:“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庙前有二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治国之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子治国之道的真理光辉终于穿透历史的重重帷幕,折射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长廊里,给人启迪,教人智慧,发挥着经久不息的作用。研究老子治国之道对后世的影响,对于借古鉴今,提高对市场经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子治国之道的基本内容 老子治国之道通体贯穿着辩证观点和以辩证观点观察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其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赋予治国之道浓郁的思辨色彩。他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既是两两相对的,又是统…  相似文献   

11.
路红梅 《理论学刊》2006,(11):51-52
从字面上看,老子所道之“道”是宇宙之本体,但是,从《老子》的中心思想、立论宗旨和重要致思方式看,“道”则是人生之本体。老子对人生发展过程特别是对人生境界的论述,充分表明了“道”的人生本体性质,彰显着“道”之人生精神家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济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法则的学说。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孤立国》一书的问世标志经济区位理论的产生,并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张文忠:《经济区位论》,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先秦诸子中,对毛泽东诗词创作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是与老子并称的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用两段文字记载了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  相似文献   

14.
正《道德经》中说,"无为而无不为"。有人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解读为什么都不做,极少数干部更是将其奉为不作为的理论信条和哲学依据,这其实都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读和曲解。老子的"无为"思想,源于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他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是消极的避世思想,而是一种顺应规律、用恰当的方法治理国家的智慧选择。"无为"只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其实干部能够从老子思想中汲取的养分是多方面的,有世界观,也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系统科学方法来分析,可将《老子》的哲学思想归纳成"三论":有无相生论、宇宙渐变论及物质结构论。《老子》的"三论"是老子朴素唯物观和辩证法的集中表述,是我国古老哲学形态——自然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数理原理来讲,可将"三论"归纳为三个定律,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16.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认为 ,“道”是世界的本体 ;“道”指规律性 ;“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 ,成与败 ,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 ,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18.
“虚实相资”这一命题,是在《老子》第十一章中提出来的。老子从否定的思维方式出发,在肯定“实”的价值的同时,更为肯定“虚”的价值。他以车、器、室为例,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明代哲学家薛蕙在其《老子集解》中解释说:这一章,“顾其指意,实即有而发明无之为贵也。盖有之为利,人莫不知,而无之为用,则皆忽而不察,故老子借数者而晓之。”老子根据“虚实相资”的原则,进一步提出了“无有入无间”(《老子》第四十三章)的观点,认为无形的东西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  相似文献   

19.
甘露 《学习月刊》2012,(16):33-34
道作为老子思想的核心词,是无,是创生宇宙万物的根本,其最基本的特性在于自然。《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就用了"大音希声"这一命题来描述"道",其文本字面意为"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声音",体现了道本身非感官所能把握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与康有为、谭嗣同对老子的抨击相反,严复对老子格外青睐。事实上,严复推崇老子的过程,就是对老子的思想予以解读、诠释和重新发现的过程。在《〈老子〉评语》中,严复对老子思想的诠释集中表现为基于“第一因”的哲学思想、天演学说和民主思想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既是严复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和诠释,也表达了他对老子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