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立法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立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型化、制度化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可持续发展观念出发,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地评价,推动其向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变迁;二是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进行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创新。联合国《21世纪议程》规定:“为了有效地将环境与发展纳入每个国家的政策和实践中,必须发展和执行综合的、可实施的和有效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法规是以周全的社会、生态、经济和科学原理为基础的”①。同样,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编的…  相似文献   

2.
加强自然资源立法,逐步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充分依靠法制,从根本上遏制自然资源全面枯衰的严峻形势,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其中,进行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则是当务之急。①一、进行综合性白线资强立法的现实意义1、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是构建与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客观需要。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应是一个在自然资源分类基础上,以综合性自然资源法为龙头.以各种单行自然资源法律为基于,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等为主体,以相关法律为补充的结…  相似文献   

3.
张晋藩 《中国法学》2022,(5):122-142
从夏、商、秦、隋四朝的兴亡史中可以看出,“得民则昌,失民者亡”是一条永恒不变的历史规律。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从实际出发,总结出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兴国安邦,在得民心;以农为本,改善民生;宽以养民,改善民生;爱民富民,民安国强;富则教之,移风易俗;矜恤弱者,重视人命。民本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阶段性和局限性,但依然为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行政与法》2004,(3):114-115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正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及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分析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根据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对应性构想,以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学者,关于梦的实质,观点主要有四:“梦者象类也”、“梦者寐而觉者也”、“梦者形闭而气专乎内也”和“梦者思也”。关于梦的类型,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六梦说。关于梦的成因,思想家多主张“因情生梦说”;医家多主张“淫邪发梦说”。关于梦的功能,医家多主张寻梦治病;思想家则主要探讨梦能否预兆吉凶祸福,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对中国古代释梦心理学思想的这四大内容逐一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黄毅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宪政学意义上的“限制君权”的理论。但是,先哲们提出的“重民”、“平等兼爱”、“立君为公”等限制君权的思想和由此形成的某些观念与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有时却起着与西方宪政学中“限制君权”理论某些相...  相似文献   

7.
对自然资源社会属性的明确和从理论上对其价值来源的合理解释,加之我国现行相关立法对自然资源所有权的规定,决定了将自然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有资产类型,无论在理论上和还是在立法实践中都有充分的依据。但对于我国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权益的实现与保护,现行相关立法存在明显的观念误区与功能局限。对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权益实现与保护的立法规范,应以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功能强化与完善发展为基础,同时在立法中在实质意义上确认并促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身份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侵占罪立法考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张影 《现代法学》2005,27(5):156-162
中国古代侵占罪的立法历史悠久,其产生与发展同一定社会形态的财产关系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商品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没有侵占罪罪状的悠久存在,就不会有盗窃与侵占行为的分离,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侵占罪罪名。从侵占罪立法的发展史上看,由于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封建统治者以“子为政焉用杀”为圣言,所以中国古代侵占罪的立法是以职务或公务侵占罪为重心的。侵占罪的刑罚呈现轻刑化趋势,是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法律,既是阶级意志的一种体现,又是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从文化的视角透视法律,可以窥测一个民族的深层次的法律价值观念,可以找出一根贯穿于过去、现在与未来法律走向的经线,从而更好地思考与建设我们的法制系统工程。历史上的妇女地位低下,中外皆然。这种社会现象大概要从母权的跌落开始。然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千差万别,妇女的法律地位亦不尽相同。同样是资本主义社会,日本和美国妇女的地位就不一样,前者低于后者。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与西方中世纪并无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曾记载了许许多多有关见义勇为的事迹。这些事迹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成为指导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历代统治者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出发,顺应民意,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令法规,以此来惩恶扬善、弘扬正义,适应社会的发展。但这些法令法规因时代久远和历史的变革,有的早已佚失,有的散见于不同的文献典籍中,十分零乱,迄今尚未见学术界有专文进行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一件憾事。基于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不妥之处祈求教正。中国古代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律条款很多,概而言之可分为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统治者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出发,顺应民意,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令法规,以此来惩恶扬善、弘扬正义,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探讨循环经济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分析循环经济对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的作用、意义,提出目前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应遵循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选才用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自古以来,多少人因选才不当而一败涂地乃至身败名裂,也有由于善于选才而飞黄腾达,事业蒸蒸日上,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无一不证明选用人才的重要性。用人之道作为一门发掘并运用人才的科学,自我国古代就早已有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代领导者应该学习借鉴这些经验或教训,使自己在选才用人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公道”思想韩起祥在中国古代丰富发达的法律思想中,“公道”思想是十分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它贯穿于中国封建法律思想发展的始终,对于建立和维护封建法制的统一性,保护和巩固封建生产关系的稳定,加强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和平发展思想是基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从儒家的"非战"到道家之"去兵"等思想都是典型的东方智慧的结晶,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军事观念中特有的反战、义战、慎战的战略思想。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大盛世时期的统治者都厉行文治兴邦,对战争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中华文明历来追求和谐共处,以和为贵,当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念以及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均源于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立法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崇古意识,从以古制入法、以古礼释法和以古礼品评今法等方式表现出来。崇古倾向具有使立法显示正统性、合理性和权威性等现实功能。崇古倾向的影响体现为礼法融合、以秩序为最高立法价值,从而导致法典体例的保守,民商法等部门法典难以生成以及对外来法律文化的排斥,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这种立法中崇古倾向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烈的崇古意识,其深层根源则在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及法律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及法律体系构建孟庆瑜陈佳一、我国自然资源法制的缺陷分析(一)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亟待改进与完善1.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法律体系功能的发挥要通过法律体系的结构来实现,法律体系的结构本身就体现着法律体...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以皇权政治为主导的背景下,民本的深层内涵和最终目的是要保障皇权之稳固。君与民之间的官吏阶层,是实现民本思想的具体实施者。要在制度上保障民本思想的具体落实,就要治理官吏特别是要防止官吏贪腐。因此,产生了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的民本与吏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陶毅 《法学研究》1983,(3):68-68
以前,研究中国古代婚姻史的著述,大多偏重于婚姻制度,而很少对婚姻立法的发展做全面的分析。胡曰武同志《唐律“婚书”考》一文(载《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胡文”),除了对唐的婚书制度做了阐述外,还就古代婚姻确立的法律形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发展观,本文从可持续环境伦理观发展及其与环境立法的关系出发,分析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根据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要求提出对应性构想,以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