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建国  齐英艳 《求实》2007,1(3):74-76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经济与道德、公平与效率、个人与集体等四个方面的文化价值冲突,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正确认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冲突及其表现形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由低级走向高级,由单一性走向多层次,这一方面是源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在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积极的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发展,不仅注重单个个体需要的满足,更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平衡需要,从而促使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一个真命题。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需要公平正义来保驾护航,只有在实践中坚持这一价值理念,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又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和前提.在生态文明的整体性视阈下认识云南生态文化建设,既要看到二者的内在关系,又要看到生态文化建设的突出意义和价值.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整合力量,健全制度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云南生态文化建设,彰显生态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文化生产力的价值理性与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士密 《求实》2007,42(2):75-79
作为物态与意态的统一体,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以及生产文化观念、提供价值理性的能力。伴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生产力已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实践文化自觉就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科技负面效应的形成,有其深层、内在的根源,即源自科技系统本身,属于科技系统的固有属性或特征的内在因素。认识和把握科技负面效应的内在根源,将有助于我们有效防范和化解科技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性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都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准确把握二者内涵是探讨其内在关联性的逻辑前提.就文化与意识形态而言,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是不言而喻的,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正确认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意识形态及其关系的相关论述是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好生活”被提升到了治国理政之核心价值理念的历史高度。而在此之前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美好生活”始终是一种私人化的主观愿望和偶然性的特殊状态。阐明“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逻辑,有利于全面而准确地理解“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利于明确“美好生活”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理性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工具理性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指导实践的重要法则,而价值理性却被人们忽视和淡忘。这种现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高校文化中的价值理性被压缩,其功效性和实用化特征渐渐凸显。在发展高校文化的过程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相互融合、齐头并进,才能推动高校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泛娱乐化把娱乐作为衡量一切文化形态的最高标准,从而遮蔽了文化涵养审美情趣、构建价值理念、行塑思维方式的基本功能。这是网络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网络文化泛娱乐化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造成了剧烈冲击,消解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整体性、丰富性和美好性。由此,应从培育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加强主流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同等多种方式,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文化生态价值和综合国力价值。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文化强市",关乎立市之本、治市之策、强市之路.2004年初,太原市出台了<太原市建设文化强市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这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太原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率先发展步伐,提升太原市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握文化强市的内在品质方面应有三点认识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要以先进文化引领太原率先发展;二是凸显一种精神"兼容和谐、诚信卓越"的城市精神;三是达到一个目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变革的需要。教育创新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全社会对社会变革的高度敏感和危机意识以及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是教育创新顺利实施的外部条件和重要保证。随着教育创新的内在动力的不断增强和创新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善 ,教育创新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先对其自身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和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肯定和信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梦滋养着文化自信,而充分的文化自信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正确认识文化自信和中国梦的关系,对于实现文化自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价值观。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在各民族的文化现象中,有的是直接出于保护民族社区或者聚居环境的目的,对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出各民族特有的生态文化观,为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实现从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之举,更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对此作出了明确部署。从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逻辑来看,它具有严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复杂背景下,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制度、技术和舆论挑战。新时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从体制机制改革、技术研发和舆论宣传入手,打好科技自立自强攻坚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系统本身存在多样性的特征,包括生命系统中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互补性、执政基础的广泛性;环境系统中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传承的变异性,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文化基础。党既要坚守主流文化的领导地位,又要坚持对多元文化的开放和包容,如此才能增强执政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业已成为人们认识价值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新视野.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判断这些价值关系的是非标准在于人的需要.同产生于人的虚假需要、过量需要和冲突需要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不同,生态文明是生态实践中肯定性价值关系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能够满足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与人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人尽其才,充分实现人才的价值是人才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用什么方法去达成这一目标?文章认为遵循比较优势的内在逻辑,通过人才专门化、人才交易、降低交易费用,促使人才流动,为人才的成长与使用提供尽可能大的市场,不失为一种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思路。为此,我们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旧思维,树立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扫除限制人才流动的种种桎梏,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苗春凤 《求实》2004,(4):36-38
本文探讨了建构“价值理性”文化理念的途径和方式 ,即通过文化批判、文化建构和文化教育来强化、确立和普及“价值理性”文化理念 ,以摆脱工具理性理念的独断控制 ,完善人类的文化理念。其中特别强调了人文学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判断这些价值关系的是非标准在于人的需要。同产生于人的虚假需要、过量需要和冲突需要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不同,生态文明是生态实践中肯定性价值关系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能够满足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与人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