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2015,(3)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而无论从运动产生的社会结构因素,还是从运动的主体、议题、组织方式与活动方式等内在构成性因素以及其所表现的价值诉求来看,环境新社会运动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意蕴,并对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资鉴。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在社会文化重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社会的物质层次、意识层次和社会结构层次这三个不同等级的层面上产生的,它不断地重塑着民众的伦理观念,并使社会文化结构发生着日益深刻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从结构看生态文明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一 《实事求是》2009,(1):9-11
从内在机制看,生态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三维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率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益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能结构。从特征上看,生态文明是各种要素协调全面发展的文明,也是各种要素互动和谐发展的文明。从结构角度看,建构生态文明,需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率;大力推进生态经济,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能;大力推进生态保护,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其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还存在人力资本的提升、社会关系的重塑以及思想意识的变迁等问题。面对生态移民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需要从政府层面、主体层面、社区层面和社会层面采取措施,突破其社会适应的困境,使其在迁入地“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部分,其合法与否是一个国家政权或政府能否赢得长久稳定与秩序的基础。从理论层面来看,公共政策合法性存在着诸多理想类型,其合法性的获得具有一定的来源和基础,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获取与巩固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美丽中国"表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也从另一个层面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文明"特质。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是一种文明论,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彰显出系统性与进步性;另一方面,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应用层面彰显出其实践成效。理论与实践的"文明"属性为世界文明形态转型贡献出来自中国的声音,成为人类追求长远发展、探求生态文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在处理与草原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和谐共生、良性发展的状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包括生态层面的目标、经济层面的目标、社会层面的目标、政治层面的目标、文化层面的目标等五个方面。明晰草原生态文明内涵与目标,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有效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安全要素,生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视生态系统完整性与人类可持续生存之间复杂连接的重要窗口,也是其他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亦预埋了生态退化、气候变暖、土壤污染、核与辐射污染所引致的多重风险,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生态安全是人本政治的具体化,因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注意力。应对生态安全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兜底性”治理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除了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外,还应从更高层面的“引领性”思维出发,强化生态安全相比于其他安全的优先性,并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生态安全“兜底性”形态向“引领性”形态的进化,需要从审视国家间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等宏观结构性因素出发,将警惕生态殖民主义,促进中央环保督察常态化、“在地化”,发展威权式环境民主主义作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公民尊重自然的基本观念,也是公民基于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整体化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形态的伦理意识,因此,可以用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面临着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0.
陈朋 《探索》2022,(4):71-80
容错机制承载着激励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的使命。容错机制开始是以政策话语的形式呈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继而带动形成新的学术议题。从话语的演进过程来看,容错机制经历了从“宽容失误”到“容错纠错”的话语更替过程。隐藏于这些话语表达背后的目的,是试图寻求问责与激励的合理均衡,为干部创造“既要干净干事又要担当作为”的制度环境。在容错机制话语不断累进的过程中,人们对其实践应用给予了关注,期待容错机制发挥应有的效能。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要素缺失、结构失衡、程序不足、有意避责等问题,使其实践应用遭受掣肘。解决这些问题,要对容错机制政策文本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从学理分析层面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从社会根源来看,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由于社会结构、社会体制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处在转型时期而导致的结构、制度、文化、价值等多重失范的结果.从理论根源来看,环境不公是环境伦理学上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环境意识的缺失、环境伦理思想的滞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生态道德是人类衡量和处理自身与生态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时代生态道德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主体构成、主体认知与环境分析三个层面进行认识。加强新时代生态道德建设,既有助于提高生态意识,又有助于推动生态实践,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产品     
《探索》2014,(3)
生态产品分为两类,一是纯自然要素构成的,二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后形成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二类生态产品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具有产品的特性。从需求角度分析,优质的生态产品为人类正常生活必不可少,但大部分产品具有地域性、难以计量分割和无形化等特性,不可能与一般的物质商品那样进行市场买卖。生态产品与人类的基本价值关系是对特殊的关系,人类必须尊重生态自然规律的要求,来维系和平衡这对关系。当前要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地选择生态产品生产的路径,全面推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确定国家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红线,通过深化改革使生态建设获得红利。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环境保护起步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政府重视、制度架构、社会动员等层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从认识到参与环境保护中介环节的生态文明意识,它的构建和培育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表现,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通过对我国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的梳理,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和发展具有良好的趋势,同时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在幻想和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无论从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还是从土地生养万物的自然属性来看,原始人类对土地都充满崇拜的意识,当他们把土地生养万物与女性也具有土地一样的生殖功能联系到一起时,土地崇拜的意识于是被人格化,"地母"崇拜的意识随之产生。这种意识在后世继续以"社祭"的形式延续着,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正人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涉及国民生计问题,其一举一策都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由于人社领域面向群体多元、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矛盾纠纷类型多变、群体法治意识程度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人社领域成为群众解决纠纷,进而成为信访纠纷的重灾区。从当前统计数据来看,人社领域信访占信访事项的三分之一左右,不仅数量占比高,而且处理不当极易激化矛盾,威胁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实践》2003,(5):4-7
城市湖泊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纳自然要素,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保护问题至关重要。结合《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的实践,从环境生态层面,就湖泊水体本身保护、湖泊流域的宏观保护,结合国外对于城市湖泊流域的相关规划设计条目、准则,确定了湖泊流域范围内的水质保护原则方法;从视觉景观层面,就高度的保护控制、风格风貌保护控制、景观时间变化控制提出了原则方法;从人文活动层面,就历史人类文遗产的保护、人类景观活动的保存延伸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及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等原因,致使国家认同正面临着民族认同走强、政治认同(道路、制度)趋弱及文化认同多元分裂等挑战.为探讨应对之策,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解决诸多认同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即:基于国家要素说与层次理论的双重视角,将诸多认同整合于国家认同的范畴之内,进而着眼于当前我国国家认同的现实,分析挑战,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与日俱增,总体上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福利.但从目前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着投资效益不高,投资浪费比较严重等诸多问题,竭力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已迫在眉睫.通过研究现状实证探讨了工程项目建设中成本控制失控的几种问题类型,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从体制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它虽然最终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社会和谐,但从社会发展各要素的制约规律来看,还有赖于构成社会结构体系的各层面、各环节、各种因素的和谐,如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自然环境等和谐要素的支撑。其中和谐道德是一个突出需要重视的方面。因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道义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应该成为目前和谐社会进程中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