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和历史传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规律的必然现象。十八大以来,党从战略的高度对斗争精神的内涵与要义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改革攻坚克难的新阶段,一定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相似文献   

2.
"伟大斗争"是新时代党的话语中的一个高频用语,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才能够确当阐释。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伟大斗争",就要明确"斗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中的哲学概念和政治概念的语义,在三个方面深刻阐释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内涵:"斗争"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手段,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斗争的客观必要,我们党运用斗争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有许多值得记取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新时代更是一个对"伟大斗争"有新需要新要求的时代;"斗争"是争取工作主动的基本方式,善于运用斗争手段可以化解被动、争取主动,有效运用斗争方式更好争取工作主动的诀窍在于"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亮剑时就亮剑";"斗争"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本要求、有效防范和有力解决风险需要合理运用斗争方式,也要看到斗争本身对防范化解风险所带来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伟大斗争",也才能够更加卓有成效地进行"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划时代的哲学家,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一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的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的历史,人们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才会有精神生活。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则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正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即为实现伟大梦想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是一个逻辑严密、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其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个伟大"坚持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坚持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裂"的辩证统一、坚持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坚持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祎  干成俊 《学习论坛》2023,(1):97-104
习近平关于伟大斗争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在生成条件上,伟大斗争的产生基于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矛盾学说的认识和运用,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在发展脉络上,伟大斗争的发展是在历史与现实的接续演进过程中展开,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要求。在逻辑关联上,伟大斗争寓于“四个伟大”战略系统,与系统各要素存在逻辑上的密切关联,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在展开方式上,伟大斗争以矛盾分析法为根本方法,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把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灵活运用于斗争实践,形成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斗争方法论。在价值意蕴上,伟大斗争以坚守初心使命为价值旨归,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价值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表达,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主体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是对中国建国四十多年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都贯穿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新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恩格斯曾断言:“所谓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创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伟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当前的一些思想问题,反复学习理解这一论断,初步认识到了其重大意义。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之一,就是把改革推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纳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推动着新旧社会的代谢。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求是杂志社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指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求是杂志社、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在昆明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理论成果的集中展现。全书分为"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新的历史特点与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记革命理  相似文献   

12.
何畏 《党的文献》2021,(4):56-58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历史主体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学习问答     
《前线》2006,(11)
1怎样理解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在矛盾斗争中发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造成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这种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王政敏 《共产党人》2011,(11):35-37
<正>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也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产劳动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倡导党员干部参加劳动,既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一、干部参加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党,一刻也不应该脱离劳动群众。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征程,领导着一个古老民族自历史深处走来,在斗争中诞生、斗争中成长、斗争中壮大,在斗争中锻造成烈火真金。斗争精神是这个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  相似文献   

17.
王进 《探索》2011,(2):179-18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斗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简明而准确的概括。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社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必须坚持"斗争哲学";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的性质不同,斗争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但这不能成为否定"斗争哲学"的理由。坚持"斗争哲学",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否定"斗争哲学"是形而上学的反映。唯物辩证法是彻底的辩证法。我们要把辩证法贯彻到底,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斗争哲学",与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8.
<正>求是杂志社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内容简介】《指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求是杂志社、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在昆明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理论成果的集中展现。全书分为"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新的历史特点与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7,(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主义物质生活观,阐释了"现实的个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客观实在性、自然社会性和重要必要性,解析了"现实的个人"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矛盾运动规律,论述了"现实的个人"过上美好幸福物质生活的道路、途径和方法,"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美好生活的一系列论述,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生活的基本逻辑、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立场,而且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伟大历史方位赋予其崭新内涵,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