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论建设》2021,37(3)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助推了新的劳动场域——数字劳动的出现,显现出由传统劳动向数字劳动的迭代升级趋势。广义的数字劳动过程包括雇佣和非雇佣模式两种,两种模式下的劳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其本质是资本逻辑的拓展延伸。为避免数字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力量失衡和贫富分化,维护数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资本方的劳动责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长远、高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观点搜索     
《资本论》对中国当代经济的科学意义巫继学在2005年第2辑《经济学家茶座》上撰文指出:过去,我们更多地从政治、从革命角度理解《资本论》,其实如果我们与时俱进地从经济、从建设的角度来解读《资本论》,同样具有划时代的科学意义。第一,《资本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创造价值,整个社会财富都是劳动者的成果,从而在本质上回答了劳动在经济社会的位置。这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待劳动者,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科学的根本立场。第二,书中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劳动价值论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揭露了资本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全世界劳动者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并与之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4.
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立场出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压迫性作了深刻的批判.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压迫性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集中体现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政治国家的压迫性在于其维护的是资本的利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分享经济"的兴起标志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变革,对劳资关系发展的走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生产力层面来看,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技术变迁对服务业的分工与企业组织形式实现了重塑。从生产关系层面来看,"分享经济"并没有颠覆现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雇佣劳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与分化,并且制造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同,从本质上进一步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分享经济"代表了新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积累体系的折中,将使劳资关系的运行走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制度批判的价值目标。从人与类本质的异化关系出发,马克思批判异化的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议会制度、国家制度和经济制度。从人与社会的实践关系出发,马克思批判人与社会分离的资本主义制度,认为只有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从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出发,马克思透过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的外衣,发现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剩余劳动的本质。从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良性互动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肯定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工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是作为与资本相对抗的组织和力量产生和存在的,其作用正在于平衡劳资关系双方的力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的在于使冲突的解决走向制度化。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时期,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化的工会将被置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它必将对人的观念和精神状态产生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主体意识的全面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必须努力强化如下几种主体意识:独立自主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关键在于劳动的解放,劳动解放的目标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性的确立,这当然是以废除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疑是劳动的解放,但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独立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劳动的解放是不彻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却有利于并且要求实现这种自主性。市场活动的主体之间不存在依附关系,每个商品经营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什么和生产经营多少,都  相似文献   

9.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要实现全社会效率跃迁的规则体系需要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要形成劳动者能力的平等,要优化资本与劳动的比率,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劳动与资本收益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1854年,马克思指出:“英国工人阶级既然创造了现代工业的无穷无尽的生产力,也就实现了解放劳动的第一个条件。现在它应当实现解放劳动的第二个条件。它应当把这些生产财富的力量从垄断组织的无耻的枷锁下解放出来”(《马恩选集》第1版第2卷第77页)。这里的“第一个条件’哪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指的是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社会化生产力;“第二个条件”即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条件,指的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剥夺者。1922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问题‘只’在于无…  相似文献   

11.
杨苹苹 《学习论坛》2023,(6):102-109
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出现经济停滞问题,这也是缓和危机的必经阶段。认清经济停滞问题对于把握资本主义历史命运意义重大。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恩格斯开启了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之路。在恩格斯之前,围绕经济停滞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领域,学者们大多将该问题归属经济增长理论的范畴。古典形式的经济停滞争论成为青年恩格斯经济停滞思想萌发的前奏。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入手,在经济维度上发现经济停滞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特征,在社会维度中发现工人阶级是承受经济停滞后果的主要社会力量,在政治维度上认识到经济停滞问题背后蕴藏着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宝贵机遇。青年恩格斯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对于认清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综合性研究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路径选择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选举的高度评价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巴黎公社选举将颠倒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又颠倒过来。公社的选举重新恢复国家权力为社会服务的基本原则,使国家回归社会,改变了国家控制社会的政治逻辑,消除了资本奴役劳动的政治基础。当选的委员大多是劳动者或劳动者的代表,保障无产阶级政权属于劳动者阶层,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主体地位,为劳动摆脱奴役提供了条件。这些特点实现了政权产生、归属和收回的人民性。二是巴黎公社的选举彰显了以普选为基础的真正民主制的"公社精神"。选举体现人民的意志,是防止公仆变主人的重要举措,是为了组织在公社的人民实现自治,以普选为基础的公社民主制是无产阶级获得社会解放和经济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选举的思想对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选举要服务劳动者阶层,实现人民民主,避免资本的干预;当选的代表应为劳动者或能为劳动者代言,而不是为食利者代言;选举提供选择代表的机会和权利,有利于选择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选举有利于人民监督政府和官员;选举提供民意表达的途径和渠道,有助于拓宽社会治理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要构建实现全社会效率跃迁的规则体系需要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要形成劳动者能力的平等、要优化资本与劳动的比率、要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劳动与资本收益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自主劳动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劳本市场经济” 认识劳动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下所采取的经济形式,必须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 劳动,是一个古老而又喝着“圣水”的永生范畴。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转动的“太阳”,劳动者是社会和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主体。而在漫长的私有制社会里,普照之光不是劳动这轮“太阳”,而是偷借太阳之光的  相似文献   

15.
论劳动合同法对维护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盛礼  刘雪斌 《求实》2007,(12):81-83
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通过用工形式的法定化,消除劳动者之间的身份差别,实现同工同酬,推进劳动关系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这部法律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对劳动者权益提供倾斜性保护,实现劳资关系的实体公正。该法律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长期化、稳定化,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于推进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雇佣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重要创造,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理论确认资本逻辑统治下的雇佣劳动具有异化本质,认为要实现劳动的解放就必须消除资本主义意义的雇佣劳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致力于消灭剥削的政治实践,推进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探求中国情形下雇佣劳动的表现形态,制定了解决"雇佣劳动"异化难题的政策措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为我们今天研究和克服雇佣劳动的异化本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劳动关系问题,既涉及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又是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的现实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一旦劳动者进入市场谋求就业,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就在于确定劳动力产权的主体地位和明晰交易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既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也不是计划经济的虚构的“主人翁”关系,而是基于社会主义的平等和公平原则的劳动力产权交易的合约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武器性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木马——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9.
民本经济不能简单地以“公有”、“私有”定性,它适用于所有制性质的另一种界定,是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相统一的经济;民本经济中的私有经济是劳动者私有经济,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民本经济的发展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范志军 《唯实》2006,23(2):3-6
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认为.随着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生产力在发达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解放的潜能。而从马克思的生产力二重性观点来看.生产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劈分为“劳动生产力”和“资本生产力”。“资本生产力”是奴役性的.不具有解放的潜能,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所说的蜕变了的生产力应是这种“资本生产力”而非“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永远是革命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