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新论与和谐社会的阶级合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伟 《探索》2006,3(3):155-160
将马克思的阶级学说等同于“阶级斗争”学说的认识是片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阶级关系问题无法回避,创新阶级观点,才能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级是一个特殊的阶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阶级利益对抗、冲突,必然产生阶级斗争,阶级利益的非对抗、不冲突,甚至互补,则可以出现阶级合作;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社会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第四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是阶级合作成功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素珍 《世纪桥》2007,(11):55-55,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突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刚性结构,出现了以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自由职业者等诸多阶级阶层构成的柔性社会结构,初步呈现出多元性、平等性、流动性、现代性和合作性等基本特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社会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
沈顺英 《学习论坛》2003,(10):93-94
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尤其是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有的提出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今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 ,有的主张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本文则认为运用阶层分析方法更能够确切地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一、运用阶层分析方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必要性1 运用阶层分析是由当前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决定的。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长期保持稳定不变 ,而社会阶层则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  相似文献   

4.
陆学艺 《求实》2003,(11):4-6
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说法最早是由斯大林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说法既不符合实际,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真实反映.剖析这个说法,目的是为了正本清源,澄清一些片面认识,从而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更深入更全面了解基本国情,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作为人类具有永恒意蕴的基本价值理念,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维度之一.在我国社会阶层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分化的情况下,将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整合的一项重要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循此思路,在探求作为公正的社会结构得以实现的路径时,我们要构建一个以机会公正为起点,以结果公正为保障的公正体系,以期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变化的趋势、原因和特点 ,认为我国现阶段阶级构成的基本格局没有变 ,仍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 ,但每个阶级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 ,社会分层化趋势明显 ,出现了若干新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7.
温飞  李强 《新视野》2007,(3):13-14
中央提出的“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会的比例”的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要优化阶级阶层结构,扩大社会中间层,使社会从“金字塔”型转变为“菱形结构”或“纺锤形结构”。表面看来这是一个调整收入结构的问题,但收入结构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实际上涉及到了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其意义远比仅仅调整收入深刻得多。实现“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任务,至少要关注八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结构的调整、城乡结构的调整、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结构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小昀 《唯实》2002,1(7):18-22
社会结构是用来表示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和各集团之间稳定联系体系的术语。研究社会结构 ,既要回答社会“由何构成” ,又要回答社会“如何构成” ,以揭示社会系统中诸要素的联结方式和互动关系。也就是说 ,需要同时分析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整合。分化与整合既是一种状态 ,又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管新华  汪旻艳 《探索》2004,2(3):4-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指导下,以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为出发点和依归,科学判断了中国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分层,解决了"革命的首要问题",但建国后新判断有失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执政党思维进行社会政治整合,强调新阶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继续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0.
胡建兰 《唯实》2010,(3):44-49
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从建国初期的“四大阶级”演变为只有工人与农民“两大阶级结构”,再到多元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演变。但是,我国阶级阶层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此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明显和尖锐。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发展生产力入手,本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完善所有制结构,优化我国阶级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论毛泽东对社会结构认识的基本方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结构的准确把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前提,阶级分析法则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中,毛泽东是自觉运用马思主义阶级分析法把握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一人,党的第二、三代领导核心都出色地运用阶级分析法解决我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课题.从阶级分析法到阶层分析,是党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新运用、新发展,其经验和教训对认识当前的社会阶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稳定与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压倒一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追求何种社会稳定的理想目标、如何通过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整合来实现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正经历一个"社会结构紧张"的时期。由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状况彻底被打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结构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不断摩擦、对立,甚至在构建某种情况下会产生激烈冲突的过程。"仇富"、"仇官"现象是"社会结构紧张"时期的突出表现,它对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挑战。能否化解"仇富"、"仇官"现象,顺利解决"社会结构紧张"的状况,将决定我国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2):22-22
第一,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就经济结构而言,中国现在已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但城市化率只有41.8%,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阻滞了现代化的进程,阻滞了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GDP中,第三产业只占31.8%),影响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实际已经在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具有双重效应:外部效应与内部效应。从外部效应看,公民社会是凝聚庶民阶级民主力量的蓄水池,公民社会越发达,庶民阶级成员社会联系便越广泛和团结,庶民阶级争取民主的力量和反抗官吏阶级的力量便越强大。从内部效应看,公民社会是培育庶民民主精神的学校,公民社会越发达,平等互惠合作的水平型横向社会关系便越发达,公民文化与民主精神便越发达;公民社会越发达,庇护—附庸型的等级制垂直社会关系便越衰落,臣民文化和专制等非民主精神便越衰落。  相似文献   

16.
李成瑞 《探索》2007,(5):132-1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未曾有过的重大变化.第一,私有制经济规模已经远远大于了公有制经济规模.第二,收入分配已形成了贫富悬殊、差距很大的格局.第三,社会结构呈现"金字塔"型,私营企业主阶层兴起,工农大众经济、社会地位下降.第四,国民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尖锐化,过高的环境代价使GDP的增长大打折扣,并影响人民生活的质量.第五,国民经济在对外关系上存在着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国内消费过低,对外技术的依存性过高、自主创新能力过低的突出问题.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对于上述大变化中出现的种种纷纭复杂的现象,应当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地加以分析.只有按照四项基本原则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爱民 《求实》2003,24(4):21-22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资产阶级内部涌现出一些新的阶层 ,成分趋于复杂化 ;工人阶级已不同于战前的构成 ;中间阶层的成分相当庞杂 ,包括了许多互不相关的、在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中占有独特社会地位的社会集团  相似文献   

18.
廖作斌 《前线》2008,(5):18-2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而社会建设必须以民生为重点,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切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民生新理念,着力健全完善社会建设新体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新的主要矛盾,这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加强社会建设,调整社会结构,是进入发展新时期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思想共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统一了各种各样的认识和意见所形成的思想。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思想共识包括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谐的主流形态、和谐的思维方式等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达成社会思想共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达成社会思想共识整合方式,最大限度地体现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