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生24 h内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建立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应用2.5μg/mL阿糖胞苷(Ara-C)对培养3 d的神经元进行24 h干预,去除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干细胞等杂质细胞,以提高神经元产率;用Nissl’s染色法进行神经元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了一个培养周期(约10 d)的神经元活性分布。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培养至第4 h绝大多数神经元已贴壁生长,胞体上可见1~2个细小突起;培养至第3 d、第6 d时,Nissl’s染色结果显示,加Ara-C能显著提高神经元纯度(≥92%);MTT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神经元培养至第6 d时活性最强,细胞呈卵圆形、蜘蛛状、锥体状等多种形态,细胞胞体饱满,光晕明显,神经网络形成完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桃柁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及icaA表达的抑制作用,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桃柁酚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桃柁酚抑制生物膜的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桃柁酚对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水平变化;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间多糖黏附素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桃柁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最小抑菌浓度值范围分别为1~2μg/mL和4~16μg/mL;能杀灭和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膜;桃柁酚可通过影响agr和sar调控系统,抑制细胞间多糖黏附素合成基因icaA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间多糖黏附素的合成。表明桃柁酚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浮游菌和生物膜,是一种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鞭式达丁屯氏菌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L3)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动态作用。将鞭式达丁屯氏菌接种在0.2g/L玉米粉培养基中,培养7d后,加入试验线虫,在虫体刚被捕捉时即开始记为0h,此后分别于第1、2、3、4、6、8、12、16、20、24、36和48小时取样观察。结果显示,该菌培养后可自发形成捕食结构;加虫30min后即有虫体被捕捉;捕捉后第4小时,菌丝侵入秀丽隐杆线虫导致死亡,而捻转血矛线虫L3被菌丝侵入致死亡则需要20~24h;捕捉后第24小时,整个秀丽隐杆线虫被菌丝侵占并完全消化;而捻转血矛线虫L3则需要36h被菌丝完全侵占,48h被完全消化。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突变膝螨的外部形态.测定了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离体突变膝螨的存活时间,并对病鸡的患病部位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突变膝螨在其生活史过程中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发育时期.其中雌螨有2个若虫期,雄螨有1个若虫期,并且都有各自的形态特征.离体突变膝螨在4~25℃可以存活4~9 d;在pH为4、5、7、8的环境条件下,离体突变膝螨的最大存活时间依次为120、132、120和96 h.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突变膝螨的寄生部位为角质层的外层、中层和内层,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一些虫体可通过角质层侵入表皮深层,到达基层附近,并引发真皮致密层,甚至疏松层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自青海省东部土壤的产纤维素酶康氏木霉 (Trichodermakoningii) 0 14 3p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促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T .koningii 0 14 3p菌株在麦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起始 pH值为 7.0、2 8℃培养 6d的条件下产酶量最高。在此产酶优化条件下 ,0 14 3p菌株的湿固体发酵物滤纸酶活力 (FPA)可达 32 μmol/min ,为原产酶条件的 1.6倍 ;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5 0~ 5 5℃ ,最适 pH 4 .8。T .koningii 0 14 3p菌株可作为纤维素酶解饲料的酶源菌 ,具有良好的饲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方法 用胃管采集关中、汉中健康成年黄牛和水牛的瘤胃液,将开始的部分弃去后取50~100毫升,测定pH值。滴管吸取瘤胃原液一滴于载玻片覆以盖玻片,置80~100倍显微镜下观察纤毛虫活动力和活率;活力以“强”、“弱”、“死”记录,活率以2~3个视野的百分比计算。纤毛虫计数,先按江苏农学院等的方法进行,即将瘤胃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吸取20毫升滤过的胃液混于20毫升50%福尔马林内,然后再吸取1毫升稀释的胃液加入9毫升30%甘油内,轻摇匀后再吸取1毫升甘油稀释胃液装入计数室内,置80倍显微镜下随机计数20个视野,计算其1立方厘米(即1毫升)之纤毛虫总数。1978年改用日本内野富弥等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稳定、简便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和联合消化法对妊娠8~10周龄牦牛的子宫肉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测试其培养的最适FBS浓度及pH值,并观察其大体形态等。结果显示,胎盘组织样品在37℃下,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1∶1联合消化排除法分离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效果好。pH6.8~7.0、含150mL/L FBS的DMEM/F12培养基适宜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pH6.8~7.0、含100mL/L FBS的DMEM/F12培养基较适宜传代培养。传代5次后经透视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为上皮样形态,呈片状铺石路样生长。表明,用联合消化排除法可简单、有效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仔猪感染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后不同时期肺和子宫凋亡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RRSV可诱导宿主肺和子宫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随着病毒感染进程出现不同的特征性变化,早期(感染后第8 h至第3 d)凋亡细胞多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密度增强,染色质浓缩,核仁解体,内质网扩张;中期(感染后第5 d至第9 d)凋亡细胞体积显著缩小,细胞膜突起,线粒体增多,有凋亡小体形成;晚期(感染后第10 d以后)凋亡细胞形态多表现为凋亡小体降解和消失,少数凋亡细胞在凋亡晚期表现为坏死细胞。肺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肺巨噬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子宫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子宫内膜细胞和内膜腺细胞。  相似文献   

9.
乳鼠成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菌采取5日龄SD大鼠的颅盖骨,用胰蛋白酶预消化后,漂洗,剪碎,再用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成骨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用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一个培养周期的成骨细胞活性分布,探讨一种经济、高效的原代成骨细胞培养方法。倒置相差显微镜形态观察结果显示,未贴壁的细胞呈圆形,贴壁生长的细胞呈不规则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单核,有1~3个核仁;碱性磷酸酶和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阳性率≥98.06%);MTT法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成骨细胞培养至第10 d时活性最强。证实用改良的二次酶消化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成骨细胞,且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乳酸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诱导条件的筛选与荧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逆向调整原则,设计了4套诱导乳酸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方案,同时应用LIVE/DEAD细胞染色试剂,对进入该状态的细菌进行了荧光观察,并尝试用Tween-80对VBNC状态细菌进行了复苏.结果显示,MRS液体培养基,pH 2.0~3.0,4℃,兼性厌氧培养和不含半胱氨酸的MRS液体培养基,PH 2.0~3.0,4℃,兼性厌氧培养均可使3株试验菌体在短期内进入VBNC状态,并且能较长时间维持这一状态;3株细菌菌体均发生萎缩、弯曲,且彼此相连,原本单在的杆菌变成了链杆菌;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菌体的交联程度明显增加,出现众多红绿交替的长链杆菌;Tween-80可使VBNC状态细菌恢复为可培养状态并实现复苏,而复苏后的细菌重新具备原菌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表明,乳酸杆菌具有VBNC状态,并且在此状态下呈现与正常菌体不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195例不同年龄腹泻病人的粪样及656只健康和腹泻畜禽的直肠和泄殖腔拭子进行空肠弯杆菌培养,总检出率为26.1%(222/851).人和畜禽的带菌率分别为健康蛋用鸡为61.0%(61/100),腹泻后备蛋用鸡为53.3%(40/75),健康后备蛋用鸡为22.0%(11/50),腹泻仔猪为88.0%(88/100),健康羔羊为5.7%(6/106),牦牛犊为12.4%(15/121)和0(0/104)腹泻病人为0.5%(1/195).蛋用鸡各组间的带菌率差异极显著(P<0.01),腹泻后备蛋用鸡的带菌率明显高于健康后备蛋用鸡(P<0.01),显示后备蛋用鸡腹泻与该菌感染相关.腹泻仔猪的带菌率很高,也提示该菌感染与仔猪腹泻存在一定关系.噻孢霉素对空肠弯杆菌检出率的影响和抗生素药敏性试验结果表明,噻孢霉素不能替代头孢霉素Ⅰ,而头孢哌酮钠(头孢必)可取代Camp-BAP琼脂中的头孢霉素Ⅰ.在100mL/LCO2气体环境中微需氧培养比烛缸内培养空肠弯杆菌检出率高13.0%,显示分离该菌以100mL/L CO2法明显优于烛缸法(P<0.01).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稳定、方便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方法,为后续的细胞转染和RNA干扰试验提供细胞学基础,采用组织块法培养滋养层细胞,消化差速法纯化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及PCR技术鉴定细胞来源。结果显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占90%以上,波形蛋白染色呈阴性;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滋养层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活力,存活率超过95%,细胞活力良好。常规RT-PCR技术可扩增出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特有的干扰素蛋白-1基因片段。证实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得较高纯度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为本实验室后续的体外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互作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将 2 4只 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 (锌 1 0 0 0mg/kg ,硒 5mg/kg)、低锌低硒 (锌 34mg/kg ,硒 0 .0 8mg/kg)和常锌常硒 (锌 5 0mg/kg ,硒 0 .1 5mg/kg)的日粮 4 5d后 ,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 ,表现为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下降 ,绒毛高度 /腺窝深度的比值减少 ,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尤其是高锌高硒对空肠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正常。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中按锌 5 0mg/kg和硒 0 .1 5mg/kg的比例添加 ,对于维持小肠黏膜的正常形态结构是合适的 ;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小肠黏膜有毒性作用 ,且高锌和高硒可相互促进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羊脑多头蚴的超微结构,寻找自然感染羊脑多头蚴的病羊,采集多头带绦虫续绦期幼虫,固定于25mL/L戊二醛中,分别取其头节、囊壁、颈部区,超薄切片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羊脑多头蚴的囊壁结构具有微毛,远离头节的囊壁微毛与头节附近颈部区囊壁的微毛分布情况不同;囊壁可明显分为皮层、间质层、实质区;在实质区可观察到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焰细胞、成肌细胞以及排泄系统结构;头节中可观察到很发达的肌纤维结构,头节内部有类似于囊壁的皮层结构,并可见粗大微毛,细胞种类明显少于囊壁实质区,含颗粒的囊泡结构明显增多。证明羊脑多头蚴囊壁的结构和细胞种类与其他绦虫相似,但有比较发达的排泄系统;头节外表面无皮层结构,仅有呈环状围绕的纤维和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槲皮素(Que)对己烯雌酚(DES)诱导的体外培养仓鼠睾丸生精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生精细胞分别用DES和不同浓度(10、20、3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精细胞的生长状况,用MTT法测定生精细胞的存活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显示,Que显著抑制了DES引起的生精细胞损伤,除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外,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1);Que显著提高了培养液中SOD的活性和细胞中GSH-Px的含量(P0.01)。说明槲皮素可有效对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弱DES导致的生精细胞损伤,提示Que是缓解环境雌激素生殖毒性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仓鼠肾细胞(BHK-21)4种细胞对空肠弯杆菌(Campylobacterjejuni)细胞紧张性肠毒素(CytotonicEnterotoxin,CE)的敏感性试验表明,CHO细胞对CE敏感;CHO细胞与大鼠肠袢试验比较检测CE,以CHO细胞对CE最敏感;试验发现布氏肉汤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确定了以M199+10g/L胰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空肠弯杆菌产生CE的培养方法,依次建立了CE的CHO细胞检测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及胶体金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低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L-选择素在健康泌乳中期乳牛(A组)及患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临床型(B组)和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C组)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三者表达L-选择素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7.90%、97.69%和96.67%(收集5 000个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患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的阳性率从3次测定的结果看是逐渐增加的;L-选择素表达的间接荧光强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患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组内差异也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到的中性粒细胞表面脊样结构的分布及形态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氨基胍对内毒素血症肉鸡肝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自由基在肉鸡内毒素血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将90只30日龄的肉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内毒素注射组(B组)和氨基胍治疗组(C组),每组30只。分别在试验后第1、3、5、7和9 h每组各宰杀6只,提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中T-AOC下降,而氨基胍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转。证实,由自由基增多而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在肉鸡内毒素血症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氨基胍可有效降低脂质过氧化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1):1-19
In this essay I examine the intersec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formation and conduct of foreign policy. 1 develop a three‐actor model that allows us to specify the incentives for power sharing under different assumptions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preferences and capabilities between a government, a domestic opposition, and a foreign state. The model generates several interesting hypotheses about the interaction of policy goals and the willingness of actors to share power. In particular, I show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re are important asymmetries whereby doves may be more willing to share power than hawks. Importantly, this willingness is endogenous to the model and comes from the alignment of preferences in the policy space, rather than from an a priori value for the democratization of foreign policy making. The model also suggests several hypotheses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states have incentives to meddle in the foreign policy processes of other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