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柠懋 《法制与社会》2010,(21):103-104
我国正在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是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三个部分组成。本文指出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既有利于保障和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又有利于改善企业薪酬福利结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是一项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 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年金,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一)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二)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三)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第四条 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并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以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补充的体系框架,在养老制度转轨中出现的问题揭示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然而,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保险基金投资单一,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因此,为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要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选择与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4.
王嫒 《法制与经济》2009,(8):108-109,111
本文从企业年金的税惠环节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牟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平性不足的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年金覆盖面、完善税制、发展集合企业年金等促进企业年金公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严明婕 《行政与法》2008,(5):120-123
紧扣我国《信托法》和《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在分析了企业年金理事会作为企业年金受托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以及其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为鼓励企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理事会的发展,对年金理事会的有关立法应坚持鼓励和监管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丽萍 《河北法学》2005,23(2):38-40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终于走向了国际化发展轨道,从我国企业年金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了完善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年金制度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各类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新时期适应社会和企业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益必要补充。当前,在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经过具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使之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本文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维护企业年金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根据劳动法、信托法、合同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托管以及投资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第三条 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及其职工作为委托人与企业年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以下简称受托人) ,受托人与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账户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托管机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计划参与企业数量逐步增多,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不断增大。但与此同时,企业年金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凸显。对企业年金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在实践中探索适宜的企业年金风险管理机制是避免和减少企业年金风险损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企业年金的税惠环节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平性不足的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年金覆盖面、完善税制、发展集合企业年金等促进企业年金公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是指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的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等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扩散理论,实证检验其他企业对单个企业的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决策的影响。在企业年金决策过程中,单个企业为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或优化竞争地位,会受到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A股)为样本,构建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数据库,控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所有制、税收、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经营等内部因素后,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中存在显著的行业扩散和区域扩散。(2)参保决策中,单个企业的参保概率与行业和地区参保比例显著正相关,区域扩散影响更大。(3)缴费决策中,单个企业的缴费率与行业和地区平均缴费率显著正相关,两者影响力基本一致。建议建立区域、行业企业年金信息交流机制,促进企业沟通,推动企业年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的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扩散理论,实证检验其他企业对单个企业的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决策的影响。在企业年金决策过程中,单个企业为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或优化竞争地位,会受到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A股)为样本,构建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数据库,控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所有制、税收、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经营等内部因素后,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中存在显著的行业扩散和区域扩散。(2)参保决策中,单个企业的参保概率与行业和地区参保比例显著正相关,区域扩散影响更大。(3)缴费决策中,单个企业的缴费率与行业和地区平均缴费率显著正相关,两者影响力基本一致。建议建立区域、行业企业年金信息交流机制,促进企业沟通,推动企业年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玉荣 《法学杂志》2013,34(8):121-128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运行机制也趋向规范、透明,但在税收优惠具体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空间,也没有建立资格审查和必要的监督机制,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明确税收优惠模式、规范运行机制、建立资格审查制度、设置逃税监督措施是完善我国年金税收优惠制度、推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年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健全企业年金市场运营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企业年金监管中存在有关企业年金的法制建设滞后、统一的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年金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从法制建设、政策制定、协调机制健全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3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4号公布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是指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的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等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其中,企业年金信托因有两种受托人模式,学界多对其有所比较,讨论较多的是企业年金理事会。在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下文简称为《办法》)颁布之前,企业年金理事会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在学界业界一致呼吁下,新《办法》对原有设计做了一些改革,但仍存缺陷。本文对企业年金理事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期年金理事会制度设计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9.
企业科技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研究徐卫东,徐虹1991年6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总结改革试点取得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养老保险的模式,即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仓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使过去...  相似文献   

20.
信托责任贯穿于企业年金管理的各个环节,是明确企业年金委托人、受托人和被委托管理机构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关键。本文从企业年金信托管理的角色分工入手,以受托人为核心分析了企业年金管理中的信托责任,并对现行立法中企业年金信托责任未明确界定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