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过去贫穷落后的赤水市两河口乡大荣村插腊沟组能旧貌换新颜,当地村民都说是得益于村支书唐永富的带领,是他挺起了插腊沟的脊梁。"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夏天饿不停,冬天冷不休。"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刻画了赤水市两河口乡大荣村插腊沟组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的插腊沟,水泥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满山翠竹是农民的"绿色银行",1500多亩核桃已定植上山,500多亩连片的鱼塘里,鱼儿活蹦乱跳,从城里来钓鱼休闲的人络绎不绝。当地村民都说,"插腊沟能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大荣村村支书唐永富的带领,是他挺起了插腊沟的脊梁。"  相似文献   

2.
距离平安县城25公里的古城乡石碑村,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过去,这里的农民基本靠几亩薄田养家糊口,但如今,这个小山村已成为全县有名的“运输村”,全村近70%的村民在采矿和建筑等行业从事运输业,人均收入达到3800多元,村民们盖上了小洋楼,用上了家用电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3.
夹江县龙沱乡修文村有三张"名片"让村民引以自豪:全县山区第一条硬化村道,第一个通乡进村连组入户的水泥路网;乐山市第一片"自动喷灌茶园"、"四川省2000亩出口茶叶示范基地"和"四川省白獭兔生产协作基地";夹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乐山市党员践行"三个代表"示范村和四川省卫生村.  相似文献   

4.
东霍村位于定襄县城南15公里的柳林山脚下。全村人口1564人,土地3105亩。历史上这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村庄与周边农村没有什么不同,而现在这个村的土地和村民都和一家在当地有着巨大影响的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便是山西纪元集团公司。公司所属的淀粉厂和酒精厂都是省内规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29日,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村党支部书记唐忠富忙得像只陀螺,他要协调村民尽快完成400亩艾草种根的种植。在农机助力下,一天的功夫,原本有些荒芜的田地上种满了艾草种根。唐忠富坐下来喝了口水,盘算着来年的好收成,心里乐开了花。"多亏了陈平,这些种根都是前几天他从河南南阳联系拉过来的。"唐忠富说。唐忠富话里的陈平,是带领村民种"致富草"的带头人,这个增收致富的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6.
如何开发600亩“宝地”村民意见不一 申伟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村民.为了圆自己的茶园梦想。他对村里复耕出来的600多亩土地眼馋了很久。  相似文献   

7.
曩宋村是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的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909人,人均耕地面积1.02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9元,成为梁河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村。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一个能办大事的好支部。”  相似文献   

8.
哈多河镇罕达罕村 ,总面积105平方公里 ,7个小组 ,现在耕地12500亩 ,2035口人 ,15名党员。几年来 ,这个村按照“建设一个好班子 ,选准一条好的致富路 ,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的要求 ,一切从大局出发 ,采取有效措施 ,把工作落脚点放在狠抓落实上 ,收到明显成效。一、选准发展路子 ,完善经营体制十几年前 ,这个村以农业发展为主 ,是全镇垦荒超前村 ,但春耕秋收依旧是牛拉犁、马套车 ,农民生活水平只在温饱线上徘徊。十几年来 ,党的富民政策唤醒了这里的村民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 ,他们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依靠本村地利优势 ,充…  相似文献   

9.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2):8-8
陈光保:老干部“裸捐”助学 他是正厅级离休干部,10多年前曾任湛江市政协主席;他是农民,离休后承包了4700亩荒山.辛勤开荒;他更是热心的“助学人士”,多年来,他把开荒种地辛苦赚来的钱全部用于捐资助学或捐助给当地村民。“不会给子女留下一分钱”是他对捐资助学事业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在闽江支流沙溪河畔,人们传诵一个叫西山的村名,一个叫林金亮的开拓者。 林金亮出生在沙县城西北郊凤岗镇西山村一户农家,是个放牛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轻的林金亮承包了40多亩农田,粮食年年丰收。 1982年,西山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时,林金亮被村民推选为“村干部”,分管农技工作。在村党支书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下定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村民对他的期望和厚爱。  相似文献   

11.
在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中,抚顺县救兵乡的干部带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带动村干部改进作风。 去年12月1日下午3点30分,乡党委书记胥维佳、乡长杨伟岩率十几名干部来到后腰村现场办公,解决困扰当地村民十多年的后腰砖厂占地补偿问题。 近两年,这个由个人承包、占地百余亩的砖厂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一直没有支付占地补偿费,老百姓意见很大。村级学教活动开始后,乡党委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为农民办实事的首要问题。这不,他们下村后就召集村民开会,面对面地坦诚征求意见,下决心要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干部们决心很大,可农民们却半信半疑。村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2.
今年36岁的李德远,是仪陇县大仪镇双河村的獭兔养殖户.1994年他从西南财经大学财会专业毕业后,到广东打工10年.2004年,他回到家乡,从养殖20多只獭兔起家,现已建成全镇第一家獭兔规模养殖场,年收入达到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有46户农民养起了獭兔.李德远在养兔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实用可行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并在他办的"微型农学院"里向獭兔养殖户广泛传授,使养殖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他的科学养兔"经"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下六户村是吉木萨尔县二工乡头工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吉木萨尔县以东20公里处。全村现有村民63户,其中汉族30户,回族1户,维吾尔族29户,乌兹别克族3户,总人口347人。共有耕地2200亩,人均耕地6.3亩。改革并放前,下六户村是一个贫困村,村里绝大多数是贫困户,随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现在全村95%以上农户基本脱贫。1992年全村人均收入1100元,1993年达1300元,在乡政府的资助下,全村村民集资盖起了有7间教室的小学和文化室,孩子上学可以不出村。谈起这个不小的变化,村长司马义和村党支部书记黑英同志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播乐乡奴革村1998年被曲靖市列为“九五扶贫攻坚村”,国家曾专门拨付45万元扶贫资金,对当地进行过扶持。但当地村民靠山吃山,一直没有什么副业,如今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在这个村里,有着20多年党龄的村委会主任顾某,却在当地公开供养着3个“老婆”,还把她们安排居住在不同的村寨里,让其衣食无忧。据村民们介绍,顾某当村委会主任已有多年,他办有一个石厂和一个沙厂,在当地算是非常有钱了。他有3个“老婆”,这在村里、乡里是众所周知的事。顾某并不隐瞒自己的个人问题。他承认,有3个“老婆”这一问题基本属实。乡领导称,他们对此调查后,将对他作出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一在流转的土地上挖河沟行不通2012年1月12日,大山铺村19户村民与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约定该公司流转19户村民共计40余亩耕地,用于绿化苗木的种植并建造阳光棚等设施。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后,承包商很快支付了2012年度土地流转租金,开始平整土地。当年3月初,村民们发现,承包商在地上挖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的农村党支部怎样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这是农村党建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靖宇县龙泉镇南阳村党支部几年来带领农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这个村的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千元达到2116元。去年,这个村的人均收入达到2610元,一举甩掉了压在头上十几年的贫困帽子。那么,南阳村是如何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的呢?南阳村地处高寒山区,全年无霜期不足100天。全村人均耕地2.4亩,粮食生产一直是村里的主导产业,村民的生活维持在温饱状态。1997年,村党支部重新审视村情,因地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的一天,几个新世村村民代表找到柳河县三源浦镇党委,劈头便问:“老邓不干了,你们镇里咋不管?俺们需要他,他的病是为我们大伙儿累的呀!”随后,村民列举了老邓的一些事迹…… 新世村下辖陈家岗、大铁炉两个自然屯,全村人口1500人,耕地2846亩。邓纯波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8.
初夏时节,霍山县与儿街镇大沙埂村村民汪军正带着几个返乡民工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前年,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他用外出务工挣的钱承包了村里的70多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成功。十七届三中全会鼓励土地流转,他备感兴奋,准备再承包100亩土地,扩大蔬菜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舒兰市白旗镇八棵树村的防汛抢险现场,经常会看到一个当地群众熟悉的面孔,疏散群众、帮助村民、组织抢险……哪里条件艰苦,哪里险情严重,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就是刚刚被村民推选为八棵树村村委会主任的于忠庆,乡亲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江苏省东海县新沭村党总支书记谢春光在自己的承包地试种了半亩草莓,当年就收入1000多元,比种水稻增收了一倍。在谢春光的带动下,村里人纷纷种起了草莓。谢春光主动给予村民技术指导。村民焦运洪的半亩草莓95%出现了蕾腐病,正当他绝望地准备铲除时,谢春光背着自己配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