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北京有个土语叫“份儿”。过去老北京旗人、商业圈中使用频率很高,李凤翔先生曾猜测:“‘份儿’大约是从‘身份’演化而来,是一种省略的称呼。”现在北京年轻人几乎都懂“丢份儿”、“跌份儿”两种含意。这种意思的土语,北京仍很流行,除“丢份儿”、“跌份儿”外,尚有“拨份儿”、“提份儿”之语,与“丢”、“跌”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曾樾 《海内与海外》2011,(11):76-77
北京人好面子,这是好多人都知道的事。好面子自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在北京人看来,人不怕没钱,就怕没面子。北京人对人作评价,面子如何占有很重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13,(11):26-27
1985年2月中旬,我在《北京日报》“广场”副刊“话北京”栏目,发表了一篇小文《酿美醇凝露》,谈及有关北京四大名酒之一莲花白的有关掌故,这只不过是一篇不到600字的小文,却引起侯仁之先生的注意,悠给我写了一封信,恭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东城区魏家胡同,有一个9号院,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这里就是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所在地。走进大院,你能体会到这里散发的浓郁的“侨”味儿。这“侨”味儿,是一种温馨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金陵城内有二女,一推,一功,奖学爱父唱唱,吟吟,拍昆曲;父爱深似海:一稚女专“夜光”,一幼女号“明珠”,话说是“夜光明珠,在明掌上珠”……这是法国籍华人成之凡女士缅怀父亲的诗句。“一稚”即稚历(之见);“一幼”即幼殊。“夜光”是《世界晚报》副刊名;“明珠”是《世界日报》副刊名。在稚、幼的孩提时代,父亲曾这般亲见地称呼她们。之凡、幼殊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乡。父亲成舍我是我国著名的老报人,新闻教育家。母亲杨日(致殊)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数学系,是“五四”运动时期活跃于学潮中的新女性,也是成舍我早…  相似文献   

6.
“人文北京”:老北京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北京”的理念固然是最近几年的提法,其实也是“文化北京”在新时期更准确的定位。 作为有3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特色或文化积淀当然是非常浓郁与厚重的。而今天着重强调的“人文北京”的理念,其主要内涵或追求的前景目标是要培育和塑造出全新的、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新北京文化。  相似文献   

7.
乔祈 《海内与海外》2008,(10):20-23
从一个不为人知的荒凉洼地,到成为财富之门、服装之都,成为国内最重的服装产业集结地之一。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硕果,不仅是丰台,一年一度的“大红门服装节”的骄傲,也是北京的骄傲。服装节已成为北京和国内一个著名的品牌,而且一年比一年影响大,不仅辐射亚洲,对欧美服装市场也形成了吸引力。谁说北京“大红门”不会成为继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这五大时装之都后,又一个引领服装潮流的圣地?  相似文献   

8.
施亮 《海内与海外》2013,(12):64-65
我得知旧京天桥八大怪“大兵黄”的故事,源自读陈建功老师所写《北京平民探访录》之五《“大兵黄”》一文。建功老师专门采访当时的一位老者潘先生,老者曾经亲耳聆听过“大兵黄”的骂街。此文,激起我对这位民国市井人物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9.
1964年,我出生在天津市和平区的一个妇产医院里,当时母亲身边只有她的三妹,父亲在北京的空军部队里工作,由于工作繁畦,没能在她身旁陪护。后来,父亲给我取名燕津,“燕”代表北京,“津”代表天津,以此作为纪念。童年的记忆是朦朦胧胧的,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太姥姥逝世。  相似文献   

10.
曾皛 《海内与海外》2011,(11):63-64
听到一位同学说父母要送他去美国读大学的消息,一旁的同学问:“你自己去吗?” “不是。我妈陪读2年,然后等我适应了才回北京。”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祖国60华诞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人文奥运”理念,推动后奥运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由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办,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北京燕城七星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著名书法家刘瑞明北京奥运火炬手姓名的近2万幅部分作品展,7月25日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2.
林白水是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名重一时的报人,与邵飘萍齐名,世人并誉为“青萍白水”。他1926年被奉鲁军阀号称“狗肉将军”的张宗昌杀害于北京。曾任司法总长的章士钊先生曾作七言律诗一首痛悼,尾联云:“谁知黄垆在宏庙,剩看秋碧照春红”,  相似文献   

13.
记忆的胡同     
为什么留恋北京的小胡同?因为它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因为它老,大部分活过了七百岁,才被“钢筋水泥大森林”取代。因为它的文化积淀深厚,不看看小胡同,您就不认识北京城。  相似文献   

14.
岁月如“白驹过隙”,我第一次在北京过春节,应该是55年前吧!1953年元月5日,我们这些孩子在重庆度过了三年欢乐时光后,全家搬进了北京。记得当时中央派了一架老式美国小型运输机,把奶奶、父母和五个孩子接到北京。当时小弟刚刚出生,还在襁褓之中。同机的还有被调入北京将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孙志远伯伯一家。飞机经过武汉停留了一天后,直飞北京。到京后父亲万里即被任命为中央建筑工程部第一副部长,  相似文献   

15.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中南海是世界知名的一个地方,上面这张照片是1937年几位京城有名的画界人物在中南海“芳华楼”之“植秀轩”前的合影,很少有人知道,这张合影还包含着昔日京城画坛的一场笔讼风波:  相似文献   

16.
据北京有关部门宣布,1994年北京没有进口一支洋烟,但那一年,在北京的几乎任何一个小店小摊,都可以买到洋烟,从万宝路到希尔顿,从“555”到长箭,无所不有…··这只能说明:市场上所有的洋烟都是走私货!凡是到英美等国的博物馆、收藏馆转_广一圈的中国人都会惊异地发现,这里收藏的中闯文物绝个比中国博物馆的少!我们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哀叹:“恐怕过不了多久,找们也得漂洋过海来稿中国文物的研究了!”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这些文物的“走向世界”.就是走私状犯的W恶铁证!曾几何时,。ti国曾是上周w惊【.刑“)hIZJ;卜…  相似文献   

17.
方正 《海内与海外》2009,(3):1-1,4,5
1973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选举出195名中央委员,林丽韫以台湾同胞“身份”置身其中,这年刚好进入“不惑”之年的她,颇为国人所瞩目。当时的中国政局很有点波诡云谲的味道,加上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此“十大”不可能从根本上真正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些都会给当年的“政界人物”,包括林丽韫本人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大师的价码     
夜半,突然一阵电话铃搅得惊心又无聊。我睡意朦胧地接着一通北京国际长途:“王老师!请打开传真。”喔,会直呼在下“老师”者,必不是外人。正想问个究竟,北京那头又开腔了:“收到传真,我们会再跟您联系。”接着,传真机像喝醉酒似地呕出三大张传来的玩意儿。  相似文献   

19.
黄殿琴 《海内与海外》2010,(1):75-75,74
此刻我想起两句诗:“石头是轻的,两片树叶那么重”。我送给诗人马克的是:“诗集是轻的,几行诗句却那么重。”。 在2004年金秋的北京香山“红叶诗会”上,我便认识了马克。认识马克时,他在年轻的诗人队伍中,已是较活跃的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20.
引子今天的晨曦朝霞格外耀眼,我站在北京鸟巢的西侧,那一缕缕霞光穿透鸟巢,仿佛述说着一种语言,一种远古的语言。我听懂了那些语言,那是“北京人”从周口店传来的语言,似乎还带着50万年前北京人最原始的呼喊与狂奔。他们高举着火把不停地在奔跑,那火光映红了龙骨山,映红了猿人洞,还有山顶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