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形态存在的农业生产方式划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小农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国改革开放40年,数十载变迁中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历史,结合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城乡一体化的现实背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为指导,对当前和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宁 《学习论坛》2015,(2):1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样式,既回答文化生产中"谁来生产""用什么生产""如何组织生产""生产什么"等问题,也反映文化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是由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是我国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区别于资本主义文化生产方式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在经济基础、内部结构、价值形态、实际效益和文化交往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商品价值具有关系性、过程性、生成性和人本性等多重意蕴,并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新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创造价值的劳动呈现出多样性、层级性和非对称性,需要立足于商品生产的主体主导层面,运用实践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加以把握和理解;需要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商品价值创造中的活劳动与死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创造性智力因素与基础性智力因素、延伸态劳动与原生态劳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商品价值具有关系性、过程性、生成性和人本性等多重意蕴,并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新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创造价值的劳动呈现出多样性、层级性和非对称性,需要立足于商品生产的主体主导层面,运用实践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加以把握和理解;需要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商品价值创造中的活劳动与死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创造性智力因素与基础性智力因素、延伸态劳动与原生态劳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陈思诺 《世纪桥》2011,(3):53-54
当信息化逐渐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当网络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开始关注网络带给全社会的影响与变化,同时也开始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网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许多新变革,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关于这一系列新变革的研究成果及特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杨世文 《新视野》2005,2(5):18-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生产方式。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生产方式,必须充分体现公有经济的导向性和按劳分配的取向性,并把二者统一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为此,必须把公有经济建立在非公有经济所无法包容的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必须在公有经济实体中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生产方式,西方国家受益于工业化大生产,但也因此陷入了资源衰竭与环境破坏的两重危机之中.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不仅导致经济危机,还不断地破坏生产力.为此,资本主义不断地向全世界转嫁危机,更进一步地掠夺全世界的资源,资本主义制度用自己的生产方式绑架了全世界,任何民族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不得不走工业化大生产那种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过程,也是生态危机的全球化过程.挽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生态危机的路径包括:以科学的理性弥补工业化大生产的缺陷;以先进生产力阻断资本主义的全球掠夺;以生态民主遏制生态危机产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精益生产方式五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益生产方式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旨在追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尽善尽美、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从而取得更高经济效益的、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精益生产  相似文献   

9.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危机再次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凸显在人们面前。资本的本性是追求自身的增殖,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要矛盾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第三个矛盾是商品与货币的矛盾,第四个矛盾是货币与资本的矛盾,第五个矛盾是利润与利润率之间的矛盾。除了这五大矛盾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其他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刺激和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决定了无论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干预,都必然发生经济危机。只有摒弃已经过时了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迈向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克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摆脱给数十亿人带来灾难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0.
小农生产方式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走向消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小农生产方式性质、特征及发展前途的分析和考量,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小农改造基本理论,其理论实质就是小农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小农改造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可以用"合作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来概括。三者在时间上的前后继起,共同展现了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社会化理论与实践的特色演变;三者在空间上的互生共存、传承与发展,共同展现了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社会化理论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角度为世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亚细亚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与发展道路问题,可以称得上是东西方现代化道路迥异的历史起点。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亚细亚”,通过彻底的社会革命为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而奠基,克服旧生产方式停滞孤立的特性;又要坚持“两个相结合”,充分尊重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立足中国实际,回归“亚细亚”,走出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列宁指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本质是使小农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农业生产,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苏维埃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创造小农生产方式改造所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合作社为农民所熟悉,也适合于俄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因而是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农业生产过渡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观从批判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非理性运用入手,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的反生态性,并据此提出了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解决对策。这主要包括:其一,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源头境遇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是物质资料生产,而且涵纳生态生产。其二,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形态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劳动生产的目的不是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三,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机制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应采用混合型的经济模式来发展生态生产。其四,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后果上的反生态性,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应在分清生态责任的前提下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观对中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涌汶 《探索》2003,(4):55-57
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或力量是很不确切的 ,应当说 ,生产力是输入生产系统的能量发生转化而做的有用功。生产方式的基本含义有二 ,其一是指生产要素的社会结合方式 ;其二是指生产要素的技术结合方式 ;分别处于内容与形式循环层级的不同位置。生产资料归属意义上的所有制关系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生产关系意义上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土地所有制虽然都可以称之为官有制,但其官有制却具有不同类型。这些具体类型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印度是"以国有制为形式的官有制";俄国是王有制;中国夏商周是王有制,而自春秋以来则是名副其实的官有制。相反,古希腊、罗马和日耳曼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则主要归庶民所有,实行生产资料民有制。只不过,古希腊罗马所有制是只有少数人——亦即全体公民——拥有土地权利的民有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全的民有制;而日耳曼所有制则是所有人都拥有土地权利的民有制,是一种彻底的完全的民有制。这就是自古希腊罗马日耳曼以降,西方——特别是英法德所代表的西欧——普遍实行土地等生产资料民有制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文化生产方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围绕文化生产方式的提出、内涵、结构、类型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相关问题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学术界在深化理论认识、探索总结文化建设规律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文选》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新阶段;《江泽民文选》科学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贡献;坚持用《江泽民文选》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蔡炜 《党史文苑》2008,(12):62-64
追求幸福,既是一个经济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价值课题。文化创造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争取实现个体实践的特殊利益和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之间的和谐。以个体生存的广泛化来最终完成人类普遍的幸福追求。这是一种社会管理视角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文化生产方式的选择。这一模式,既不排斥科技,又有利于避开“现代化陷阱”,实现人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追求幸福,既是一个经济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价值课题。文化创造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争取实现个体实践的特殊利益和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之间的和谐,以个体生存的广泛化来最终完成人类普遍的幸福追求。这是一种社会管理视角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文化生产方式的选择。这一模式,既不排斥科技,又有利于避开现代化陷阱,实现人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为基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福特制资本主义时期与后福特制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变迁,是我们理解当代文化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