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卜慧芬 《学理论》2009,(5):21-23
“慎独”是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具有很强的道德主体规定性。“慎独”并非人人皆能做到,只有具有独立的道德意识、积极的自律精神和完整的道德人格。并能始终践行审慎的道德行为的人才能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成为一位“能‘慎独’者”。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0)
"慎独"思想是领导干部立身、为政、用权的基础性道德功课,是一种时刻自省、自警的思想觉悟,要充分发挥"慎独"思想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双面贪官"究其原因是扭曲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致,领导干部要把"慎独"作为人生信条,时刻绷紧拒腐防变之弦,始终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4)
官德修养不仅对于官员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官员的道德水平也关乎执政党执政的能力、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道德取向。宋明理学具有一套系统而又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官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宋明理学强调的立志、内省、改过、慎独等道德修养方法对于提高官德修养、改善官员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红英 《学理论》2009,(14):161-164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道德问题。由于网络社会中难以形成道德他律,网民的道德行为主要靠个人的道德自律来维系。道德自律精神是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的最佳手段之一。笔者认为要从确立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地位,调整和充实高校德育内容,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进行“慎独”教育,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5.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何以感动中国?倘若对他们作一道德评价,他们是道德责任的默默承担者,他们是道德境界的"慎独"追求者,他们还是重振道德信仰的时代偶像,这就是他们感动中国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8)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强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儒家政治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内容,包括为官者要"身正"、"慎独"、知"礼"爱"仁"、"笃实躬行"等。而当今的为官者应善于从中吸收借鉴,以此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7.
干部道德情感是干部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与共鸣.干部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养成,以良好的道德情感为基础,干部道德情感状况关系到干部能否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和能否充分发挥其才智.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忠诚、关爱和博大胸怀,包括干部对国家和社会的崇高责任与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及干部的自律与慎独等方面.干部必须通过与群众心灵的相互碰撞,用实际行动体验道德情感,并自觉创设良好道德氛围,产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从而实现道德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和加强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做一个“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的人,继承和发扬“两个好传统”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严峻形势都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必须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知行相统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统一、“慎独”等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一个个体及社会道德水平都达到一个较高层次,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从公务人员、企业管理者及普通民众三大方面阐述了“慎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并提出了“慎独”品性的培养是一个时刻反省自我的过程.只有经常反复的自省自律才能使人们更加真切地了解自己、分析和把握自己、提高自我意识,从而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德只有通过公民自身的内化才可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这一内化过程中,人们往往误以为道德内化就是单一的自我反思过程,其实,社会公德的内亿必须通过把握公德规范的深刻内涵、跨越"心理障碍"、注重"慎独"、积极参与公德实践活动、从点滴做起等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预防腐败的源头,廉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自律能力。治学精神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精华,爱学、乐学、勤学、持之以恒、学思结合、博中求精、学以致用是孔子治学伦理深蕴。党员干部在接受廉政教育方面仍存在不足,提高廉政自觉性,实现廉政慎独是廉政教育的最高境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廉政慎独的思想前提;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是实现廉政慎独的题中之义;终身学习是实现廉政慎独的不竭源泉;教育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是实现廉政慎独的关键;学以致用是实现廉政慎独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清官的“吏德”,是中国特定文化塑造出来的一种廉政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官“吏德”,主要留存于哲人、明君、贤相、清官的警策语录中,内容比较宽泛,主要有四点:一是清正廉明的勤勉;二是知耻好洁的慎独;三是民胞物与的仁恤;四是正道直行的坚守。学习与继承古代清官的“吏德”,能进一步提升公务员道德素养,改善执政环境,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慎独,就是在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慎不苟。语出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镇其独也。“古人常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贵君子之有道,人暗室而不欺”。“屋漏”是指居室内西北角,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相当于所说的*暗室*。印入在独居斗室,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洁身自好,问心无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考验。东汉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黄金十斤,成为千古镇独佳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慎微,就是对于细小琐碎之本要警惕、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相似文献   

14.
“慎独”──一个久违了的话题黎峰在市场经济大潮起伏涌动、方兴未艾之际,谈所谓慎独,大概会被某些人视为迂腐。时论的热点有下海经商,有玩股票,倒“绿卡”,洋洋洒洒,是热闹,惟独对慎独却三缄其口……纳闷之余,不免牵动思绪,环顾周遭,於热闹之中做一点静思。便...  相似文献   

15.
以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的"慎独"为切入点,试图将"慎独"这一观念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加以考察.通过"慎独"与党员道德修养的结合,探索人格和党性相统一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新时期党员修养的途径,阐释我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芳  杨近平 《学理论》2009,(8):162-163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通过思想灌输、制度评价机制、“慎独”修身、榜样示范、环境塑造等实践路径,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行动。  相似文献   

17.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国粹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9)
"慎独"之所以一直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在人们修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传统道德教育"慎独"思想对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是大学生更能发挥出凝聚"中国梦"的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警察与慎独     
“慎独”既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也是儒家推崇的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值得辩证地继承和发扬。由于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人民警察的性质、任务、职业特点及其所处的复杂的执法环境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慎独”的品质,做到慎欲、慎微、慎隐、慎省。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4)
先秦儒学作为私学追求的是成就己身,儒家后学提出的"慎独"修身成己思想充实了儒家私学"为己"的理念。在春秋战国儒学不受诸侯喜好的现实环境中,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在讲学育人和传承中面临着践行危机。如果把"慎独"思想中的"修身成己"与儒家"为己之学"中的"为己"结合起来,儒家私学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儒家的"慎独"思想与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