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为27层的大厦,历时8年,竟然只建了一个地下室。有人说是决策失误,也有人说是腐败所致,更有人说是违规操作的遗患……  相似文献   

2.
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难题.   说"小"的,还是说"大"的或者全说光?这同样也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一个自称电信局的电话打来,说你在南京注册有一部电话,目前已欠费,还说在当地招商银行开有账户,怀疑身份证信息泄露,建议你报警。然后十分殷勤地帮你主动接通110报警电话,联系上后,民警说你开的账户涉嫌洗黑钱,要你将所有存款打入警方指定监控账户。就是这个为人熟知的电话诈骗伎俩,让贵阳乌当区市民王某被引入一个  相似文献   

4.
《犹太教法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智者科尼在路上见一个人在种角豆树,便问:"这树多少年后才能结果?"种树人说:"七十年。"科尼又问:"你还能活七十年吗?"种树人说:"我在世上见过角豆树,那是前人为我们栽种的,过去为我  相似文献   

5.
在英美国家,学者把公司的特征归结为两点:公司的独立人格和公司成员(股东)的有限责任。关于公司性质的各种学说有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和法人实在说等。英美学者大抵采法人拟制说,即公司为法律拟制之物,存在于法律承认的范围内。奥国学者凯尔森发展了此说.构筑了一个比  相似文献   

6.
于宁 《中国律师》2010,(10):86-86
“律师为谁服务”.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令人深思的命题。有人说,律师为金钱服务;也有人说,律师为当事人服务。我不能说这两种说法完全不对,但起码不全面,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律师在为当事人服务的过程中,当然要收取律师费。  相似文献   

7.
有钱是大爷     
一个男人走进一家银行,在窗口对柜员说:我想开一个他妈的支票账户。女士回答说:对不起,你说什么?听着,该死的,我说我现在想开一  相似文献   

8.
刘会丽 《法治纵横》2014,(19):29-32
怀胎十月,妈妈等待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不料,伴随着婴儿的呱呱坠地,她的子宫也同时被切除。医院说,产妇应该感谢医院挽救了她的生命;产科专家说,很常见,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鉴定专家说,手术很完美,毫无瑕疵……到底谁该为产妇子宫的切除负责?  相似文献   

9.
李宏 《法律科学》2010,(5):51-57
"家族协同说"是古代社会的遗产继承理论,近代思想家依据自然法提出了遗嘱继承"意志说",现当代法学家从关注社会利益的视角出发,提出了遗嘱继承"社会利益说"。西方遗嘱继承理念的变迁,表现为从"家族协同说"、"意志说"再到"社会利益说"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样化特质,但总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是走向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是构建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法理依据,也是行政法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文章在浅析行政补偿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行政补偿法理基础相关学说的分类,最后指出就我国实践而言,行政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应该以人权保障说为前提,以特别牺牲说为基础,以公平负担平等说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戴谋富 《行政与法》2007,8(9):55-58
民事权利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法律权利。民事权利的自然权利说、意思说、法益说、法力说揭示了民事权利本质的四个层面,即"自然为理"、"意思为体"、"利用为用"、"法力为形式"。从宪政视界考察,一方面,民事权利形成和发展是孕育宪政环境并促成宪政产生一个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宪政又是发展公民民事基本权利的关键手段,发展公民民事基本权利是宪政的终极目的和归宿。应正确认识民法与宪法的关系,构建一个以民法为基本法,以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为配合的网状维权(利)、控权(力)系统,并统一于宪法,才能构建一个完整、和谐、统一的民事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曾爱乐 《江淮法治》2008,(24):56-56
王生对狐狸精小唯说:“王夫人只有一个。” 王生以为被鬼药迷住的妻子佩蓉是杀人无数的鬼怪,对众人说既是夫妻,就要为妻子负责,然后自杀。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代理的产生和权限"代理"这个词含义广泛,足以包括一个人被雇用为另一个人做事的所有情况。然而简短地说,代理法是有关一个人(称"代理人")同意为另一个人(称"本人")的利益进行活动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各国经济法学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在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学术界已作了广泛的探索,目前已有十多种观点。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综合经济关系说、公有制经济关系说、计划经济关系说、纵横经济关系说、宏观和微观经济关系说等。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作了概括,在学理探讨上是有益的,但它们都局限于从公有制与私有制、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两种相对应的范畴出发进行研究,因而也就不能正确地揭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幽默大王     
警署轶事一个人走进警署对警长说:“警长先生,前些天我曾到这里报告失窃一件贵重的珠宝,可是今天早上我们发现东西并没有丢,所以请你们不必再查缉了。”警长皱着眉头说:“哎呀,你为什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与爱国热情究竟孰轻孰重?应当说,一个公德缺失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尊严缺失的国家,不讲社会公德绝不是真爱国!这里为您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它所揭示的,是道德秩序对一个国家(甚至民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作案工具     
警察抓到一个正在作案的歹徒。 歹徒:“我没有罪。因为我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如说一个人用刀杀了人,罪过在人而不在刀。” 警察:“您是说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吗?” 歹徒:“是的!” 警察:“那好,请跟我走一趟!” 歹徒:“为什么?我没有罪!” 警察:“请别动。按照法律,作案工具是要被没收的。”而工具是没有罪的。比 经脸只能为我们指点一个方向,却无法为我们指点一个出路。 口阿呆作案工具~~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岁末,《中国审判》天津记者站做了一个专题片,反映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年来的工作。素材和文稿都准备好了,片名却一直定不下来。于是,大伙在一块讨论,七嘴八舌地说了十多个名字,都不理想。突然有一个同志说,干脆就叫《奋进——2008》。大伙眼睛为之一亮,说这个名字好,不但响亮.也非常贴切。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 《行政许可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新。有人说, 《行政许可法》的公布施行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有人说,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将由此迈入一个新的境界。还有人说, 《行政许可法》的施行,无异于中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那么,贯彻实施这部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的心里,见义勇为,是对一个人行为和品德评价的标准之一。《论语·为政》上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相反,见义而为,则为勇。勇,在某种意义上说,便是正义正气的意思。一个人的品德中多有正气和正义的成分,这个人无疑是高尚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