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兰政 《侨园》2013,(6):80-80
<正>5月17日,由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执委会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共同主办的"多彩看世界光影助锦州"2013锦州世园会杨元惺、朱宪民、肖作福,张立彦、高文秀5人摄影作品联展,在锦州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海洋科学创意馆揭幕。5位摄影艺术大师的作品为锦州世园盛会锦上添花。原辽宁省政协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肖作福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事摄影创作十余年,创作作品几千幅。他承袭博大精深且绵延不绝的山水审美文化,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作品中透着浑厚、壮美和质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体育大赛的赛场,在河北省内外全民健身的场所,活跃着一位资深“老记”。他头戴遮阳帽,肩挎照相机,身着摄影服,频频按动相机快门,让一幕幕难忘的瞬间定格于方寸之中。他热情好客,乐观豁达,走到哪里,哪里就多几分笑声。他,就是《体育生活报》执行社长,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委员、河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主任记者齐大征。“我愿当一名‘体育大使’”  相似文献   

3.
刘曾复 《民主》2009,(2):42-42
陈申的《中国京剧戏衣图谱》即将出版,我向他表示祝贺。陈申不仅是一个从事出版的专家,而且是研究摄影史的学者。尽管戏曲研究不是本行.可他凭借自幼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与热情,在中国戏曲服饰的研究上有了一技之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以特邀编辑的身份.介入了京剧服装方面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从而引发了对传统戏曲服饰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陈申 《民主》2004,(7):35-35
按:摄影大师郎静山,祖籍浙江兰溪,1892年出生于江苏淮阴,是中国第一代摄影艺术家。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创办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1949年以后定居台湾。他的“集锦摄影”显示出浓郁的中国传统风范,被西方人誉为“郎氏风格”。2005年将是郎静山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中国摄影出版社特重新编排出版了《摄影大师郎静山》一书。  相似文献   

5.
宋洪斌 《侨园》2014,(5):40-40
大连是一座充满美的浪漫城市,而作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的大连摄影人曹永平,有其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但他的发现、捕捉与勤奋,更为他的作品增添了魅力。近年来,曹永平摄影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从来神色照面中,熟料背影见貌情;镜头灵性街与巷,不必回头美自生。我们看人的神色,一般是从正面观察,可他偏偏从背影表现人的神情,在经常行走的路上时常捕捉被摄对象,使作品中背影人物的美"与生俱来"。曹永平摄影以背影人物最为突出最富特色,从人物背影中捕捉生活的美,让人赏心悦目。动态的儿童、静态的老人以及相互交融的群体,在他的镜头里都成为有特色的背影。  相似文献   

6.
公德与私德     
王妮娜 《党政论坛》2009,(24):40-40
有个著名的男演员,耍大牌,常不守时。有一天拍戏,大伙全到了,独独不见那个男演员。导演说:“等他!”20分钟,30分钟,1个钟头,导演、演员、摄影、灯光、场记、场务。大家全乖乖地等。终于,那男演员到了。  相似文献   

7.
周宁 《民主》2008,(1):F0004-F0004
周宁,1963年生,民进会员。1999年创办中国首所摄影大学——南方摄影学院,并任院长。现任南京视觉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摄影研究》主编。  相似文献   

8.
铁路刑事案件主要是指发生在铁路公安机关管辖的铁路站场、列车、线路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犯罪。由于在案件构成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铁路犯罪现场摄影应该根据铁路犯罪现场的属性来系统地记录现场状况。认识铁路犯罪现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是搞好铁路犯罪现场摄影的内在要求。铁路犯罪现场摄影特殊性主要是在拍摄铁路犯罪现场照片过程中,如何结合铁路犯罪现场构成的特性以及铁路犯罪现场存在、处置的条件和专业要求等来做好现场摄影工作。铁路犯罪现场摄影应按照及时、全面、客观、细致的要求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10.
发现吴楚齐,是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去年国庆前办特刊,为搜集几张老照片踏破铁鞋,但往往不甚理想。想到四五十年前照相机在城里也是稀罕物,何况这地地道道的农村,能找到两张照相馆出品的全家福也就不错了。在南山街道文化站,有人向我推荐说,找找南园村的吴楚齐吧,他可是南头最老的摄影发烧友。不一会儿,吴老先生竟骑着摩托车赶来了。这是一位体壮面慈、精神矍铄的老人,房间内几个儿孙辈的小青年一口一个“老吴”同他打着招呼、开着玩笑,足见其为人之随和。我问他:“听说家里有  相似文献   

11.
《团结》2005,(5):F0003-F0003
在民革天津市委会举办的各大型活动中,经常见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挎着照相机、举着摄像机,忽前忽后,抢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为活动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他,就是民革天津市河北区委会文化艺术支部主委、天津摄影家协会会员王玉斌。王玉斌从1999年接触民革组织,在做联系人士的近两年时间里,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爱好录像、摄影的特长,使民革河北区委会很早就成为存有声像资料档案的民革基层组织。2002年5月,已经成为民革党员的王玉斌,列席参加了民革天津市第九届代表大会。他承担了会议的录像、摄影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同…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9,(8):55-55
卢作孚手握几千万资产,却从没想过为自已买地、买房,身后没有财产,没有储蓄,真正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连兼职单位送的车马费都分文不留地捐出去了。许多人慕名请他兼任事业或企业的董事、董事长,最多时有几十个,包括金融企业的董事,有些是请他个人,有些是请他代表民生,每个兼职都有可观的车马费、津贴费,有的比他工资还高,每次单子送来,他总是写上“捐中国西部科学院”、“捐兼善中学”、“捐瑞山小学”等字样,这些捐赠的字条、收据现在还保存在档案馆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率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安徽省滁县地区,一批有文化的年轻农民同摄影攀了缘。八月底,记者在滁县地区摄影协会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上,见到十六名农民摄影爱好者。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淳朴、大方、热情、爽朗。当记者问及他们学摄影的动机时,有的说:‘为了改变农村“照相难”的现状’。有的说:‘想提高技术向报刊投稿。’一位穿米黄色连衣裙的年轻姑娘答道:‘想开个照相馆。’她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说:‘想闲时照照相,好玩。’不料别人揭了他的  相似文献   

14.
王怀德 《党政论坛》2014,(18):46-46
彭德怀少年时期上学时间虽很短,但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钻研学问。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武将,然而他在文字上也颇有功夫。  相似文献   

15.
陈申 《民主》2004,(1):37-38
对于阮义忠,中国大陆的摄影家颇为熟悉。早在1988年,他本人的第一本著作——《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就由中国摄影出版社介绍给读者。此书是第一本台湾摄影家的简体字版著作,因而颇受关注,尤其对中国大陆年轻一代摄影家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和“摄影家丛书”的主编,我不想再赘述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初,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著名摄影家李振盛教授应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赴美国进行访问讲学,至今年4月历时半年。他先后在哈佛、普林斯顿、纽约市立大学,在纽约摄影学会和华人社区举办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源头风情》纪实摄影作品幻灯放映讲座,受到与会学者和旅美侨胞的广泛欢迎与好评,引起极大轰动,李振盛教授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摄影家。  相似文献   

17.
史丽娜 《党政论坛》2011,(20):15-15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而他自己也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残杀。但他仍然不懈地客观地观察、研究着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人们,包括他自己。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急速刷新的今天,人们不得不选择最为迅速、便捷的方式来接收和处理这些信息。视觉元素显著、直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视觉传播时代不可动摇的地位。新闻摄影作为纸媒重要的视觉信息生产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分析视觉传播时代下新闻摄影发展的特点,探究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安徒生的故乡,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位蓄着平头的中国摄影家。传媒称他是“北欧上空的一颗新星”。在摄影史上他已经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他说:“我计划在三五年内奋斗到八个、十个第一”。他的名言是:“开中餐馆并非海外华人的唯一谋生之道,在其它领域里华人同样有所作为。”彭忠民用镜头拍摄世间万物风云的  相似文献   

20.
张冠生 《各界》2014,(12):1-1
胡适的宽厚能容是出了名的。他主张“宽容比自由还重要”,亦知亦行,一生如此。但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他始终守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立场,对欠缺证据的说法寸步不让,以维护心中的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