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以"10 3"为主渠道的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在此背景下,作为亚洲区域合作积极倡导者之一的日本,推出EPA"行动计划",表明其区域合作政策出现一些新变化.日本调整东亚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以扩大经贸合作深化与东盟的关系,以增加合作成员削弱中国在东亚合作问题上的作用,最终达到其主宰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目的.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差异较大,国家之间关系复杂,要想使区域合作进程完全按日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尚有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在2009年3月推出"阿巴新战略"9个月之后又提出"阿巴新战略"的调整方案,为美国摆脱阿富汗困境和"体面撤军"创造条件。其内容包括:推进区域合作以实现阿富汗的安全与稳定;强化阿自身政权建设和扶植亲美部落首领;确保美国在阿的永久存在等。新战略调整能否成功,事关美国反恐大业的成败和软硬实力的消长,其结果将对整个国际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8年9月27日,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日本鸟取大学共同主办的以"蒙古国对外经济关系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主题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来自中、日、韩、俄、蒙5国的37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就蒙古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以及蒙古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解世红 《和平与发展》2015,(3):50-63,112
全球区域一体化始于欧盟(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东盟,后扩大于南盟、非盟等区域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SAARC)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的合作与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推动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但由于该组织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地区安全环境有许多掣肘因素,因此合作进程发展缓慢。目前,南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印巴冲突、各国互信度不高等,都阻碍了其内部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与南盟的合作,较之与东盟、欧盟等程度较低。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南盟加强与中方的交流及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论坛     
<正>2016年选题参考1.全球区域合作新态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2."一带一路"战略与东北亚地区"五通"合作研究;3.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4.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5.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论坛     
<正>2016年选题参考1.全球区域合作新态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2."一带一路"战略与东北亚地区"五通"合作研究;3.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4.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5.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论坛     
<正>2016年选题参考1.全球区域合作新态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2."一带一路"战略与东北亚地区"五通"合作研究;3.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4.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5.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论坛     
<正>2016年选题参考1.全球区域合作新态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2."一带一路"战略与东北亚地区"五通"合作研究;3.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4.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5.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论坛     
<正>2016年选题参考1.全球区域合作新态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2."一带一路"战略与东北亚地区"五通"合作研究;3.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4.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5.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士录 《东南亚》2006,(1):8-16
2005年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继续围绕着经济、政治和安全三大核心问题,在区域内外两个层面展开。总的特点是:区域合作热热闹闹,继续保持了活跃态势,合作发展仍然是主流;但与此同时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区域合作中政治化的因素在滋长,由于中日、日韩之间的恩恩怨怨,以“10+3”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明显萎缩,突破地域框架的“10+6”合作随着首届“东亚峰会”的召开而拉开了序幕,东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发展成为国际关注的一个焦点。一、区域政治安全合作:难度不小,但增互信,求和平已成共识盘点2005年东南亚地区政治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