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新加坡的华文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华人占其总人口约76.9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英文在新加坡占主导地位 ,华文并不普及。为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基 ,加速现代化进程 ,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华文的地位。一、新加坡华文教育衰落的表现与原因独立前的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 ,殖民统治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英语流行 ,各民族语言衰落 ,华文教育也不例外。1980年 ,新加坡南洋大学的不复存在标志着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的全面衰落。(一 )新加坡华文教育衰落的表现在新加坡 ,作为母语文之一 ,华文虽然较其他…  相似文献   

2.
1 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坛,特别是东南亚华文文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80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文坛。许多作家,如尤今、王润华、周颖南、黄孟文、田流、骆明、流军、淡莹等等,他们的作品先后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并引起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读者与评论家的注意。新加坡华文文学这一变化,是和新加坡华文作家、新加坡华文文学团体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文文学团体之一的新加坡文艺协会,在骆明会长领导下,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为振兴新加坡华文文学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以前,新加坡的教育施行单语教育。当时华校和英校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楚河汉界,互不相关。英校不教华文,华校不教英文;由于华校的教学媒介语是华语,因此当时的华校生,华文程度远比目前的一般学生高出许多。1956年,新加坡《各党派教育报告书》中规定:每间学校至少必须开设两门语文课,如:华文和英文、英文和马来文,或英文和其他语文。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从此掀开序幕。华校以华文作为第一语文,英文为第二语文;英校以英文作为第一语文,华文或马来文或淡米尔文为第二语文;马来学校以马来文作为第一语文,英文为第二语文。当时…  相似文献   

4.
一、新加坡独立后的语言政策回顾新加坡独立后 ,为了能跟上西方的文明步伐 ,政府制订了一连串的教育政策 ,大力推行英文教育 ,处处强调英语的重要性 ,致使民族母语(包括华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强力冲击。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新加坡的语言政策自然是独尊英语。因此 ,在双语教育课程设置中一般都规定英语为必修课程 ,小学高年级直至中等教育都要以英语为教学用语 ,而母语只限制在小学低年级。从自治到独立前夕(1959~1965年)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实现与马来西亚合并的政治目标 ,在语言政策上 ,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和各民族交际的共同语 ,其他几…  相似文献   

5.
战后新加坡华文文艺的发展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素菡 《东南亚》2006,(3):53-57
新加坡现代华文文艺(以下简称新华文艺)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萌芽的。此后在多元民族与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中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数次起伏的过程,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发展,也曾一度彷徨与迷惘,在作了种种探索与抉择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成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10家主要华文书店:大众、商务、友联、上海、中国现代(友谊)、草根、新华、长河、远景、青年.以及纪伊国屋华文部,近日公布1999年新加坡华文畅销书排行榜.畅销书籍在种类方面偏向于大众文学、流行小说及历史小说;少部分严肃文学及时事论述,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10书局排行榜异多同少由于10家书店各具经营形态和销售倾向,因此所列出的10本畅销书仍和往年一样,异多同少.新加坡大型连锁书局大众书局所列出的畅销书,在书种方面较为均衡,除大众文学如琼瑶《还珠格格》、刘墉《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张曼娟《女人的幸福造句》、戴晨志《激励高手》外,尚包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华文报业集团将手握学生报,一起"iChinese"(爱华文),视为华文报业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双赢模式。以贴近年轻人的内容和各种创意活动;搭建多媒体言论平台;有声报纸;发挥双份报纸的阅读成效等方式来建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其文化软实力可从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文化多元与整合、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6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可概括为:高效清廉的政治、新加坡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基于儒家伦理的共同价值观、和谐的多元文化、优雅的文化艺术、腾飞的教育科技。  相似文献   

9.
简析多种方言影响下的新加坡式英语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历史上受到中国移民、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和英国殖民统治的多重影响,新加坡形成了独有的语言,即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也称为新加坡口头英语。这种语言在新加坡民间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在本质上仍然属于英语,但是其语音、节奏、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国闽粤方言的深刻影响,体现出中国文化和马来文化的高度融合性,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对新加坡式英语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简述,以期通过语言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独特的文化,对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过去,学者往往不会从文本角度研究早期东南亚文学。例如,为验证碑铭涉及的文献信息而研究碑铭:比如证明碑铭中的事件是与其他铭文、记录或外国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相符的。对历史学家而言,文献研究是一项关键性活动,但这不是文本研究。文本研究并不急于从文字转向现实世界。被视为文本的文字向研究者展现的是语言而非文本之外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新加坡英语(Singlish)是一种通用于新加坡的英语方言,最早的新加坡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由亚洲各地贫苦劳工在街头把母语与英语混合使用而产生。随着新加坡政府在全国推行双语教育,早期的洋泾浜语在新加坡社会各个层面推广,并由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以母语的形式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等逐渐定性,日趋成熟,最终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英语方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学如何移植到南亚次大陆 ,分析了英语语言和文学在新独立的巴基斯坦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英语语言和文学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到南亚次大陆的 ,但是 ,英语语言与文学如何在一个全新的人文传统中生根发芽 ,仍值得今天大力提倡英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3.
林梅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0-66,90
中国对新加坡的劳务输出开展了20多年,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国。中国在新加坡的劳务人员估计至少有20万之多,主要分布于建筑、制造、海事及服务等行业。尽管两国之间的劳务合作总体上发展顺利,但由于两国劳务制度不完善、市场不规范、劳务人员本身的弱势地位等原因,造成一部分中国劳务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害。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两国政府部门的重视,将阻碍中新劳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纳税人居民与非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税制模式、征税对象、费用扣除、税率的比较等方面对中国与新加坡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新加坡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优点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社团①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进而在新加坡的当地社会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先简要描述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社团产生的背景及其建立、发展的概况;随后分析了新移民社团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最后探讨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虽处于东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结合点上,但却做到了花园城市、廉洁高效政府、良好社会秩序、青少年犯罪率世界最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此篇文章通过介绍与分析新加坡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旨在探究新加坡儿童文学中的美好教育元素如何影响新加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十六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他还指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以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扼要分析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9.
英国近代文学发轫于文艺复兴。除乔叟、莎士比亚、琼生等的人文主义的社会主题创作外,自然主义的创作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兴起。这一新潮流虽不直接参与社会政治冲突,却从更深层面触及到世界观的转变,开辟了有别于中世纪以及上古时代的崭新的自然观,并从根本上奠定了近代英国人社会变革活动的精神基础。随着资本主义体系的确立和壮大,英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影响也不断深化和扩展,对后世的自然史、博物志、自然科学乃至自然哲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