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是其安全保障问题。虽然安全合作并非"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但"一带一路"能否顺利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环境密切相关。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海洋安全环境的关键性区域,"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有两条涉及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海洋是中国与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各方都需要和平稳定的海洋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双方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基础。在海洋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议题及方式,以海洋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增量来培植各方的政治与安全互信,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塑造良好的政治与安全环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平台,以构筑和保障海洋互联互通网络安全为合作目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可以从保障海洋航道安全、打击海洋跨国犯罪、实施海上人道主义救援和海洋自然灾害救助、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等领域做起,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海洋安全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2.
侨务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促进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侨务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要求侨务工作要重点围绕外交形象民间化、工作重心外移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业务平台信息化这一路径转型升级,通过构建信任信心机制、互惠互利机制、风险化解机制,恰当处理"一带一路"合作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运用"情感支撑""利益刺激"和"情利等值"等模式,以达到情感与利益、给予与回报的双重等值,让中国本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华侨华人的发展相统一,使"一带一路"成为华侨华人自身发展和中国国家战略建设双赢的联结。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探索更加适宜自身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倡议框架。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政治和经济逻辑。一方面,日本民族国民性中的实用主义心态和日本摆脱西方大国的政治羁绊、谋求更强政治独立性与多边合作的政治愿景,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支撑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日本经济经历了近20年的低迷增速,目前受到人口老龄化等供给侧因素的困扰。中日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双方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如果日本能够成功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国际劳工流动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就有机会实现中日双方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也是南亚次大陆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所经过的节点国家,其态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影响."一带一路"推行以来,印度国内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出现了由谨慎观望到消极对冲的转变,这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大多数印度学者主要是从现实主义"竞争论"和自由主义"合作论"两个范式对印度态度的转变进行了阐释.现实主义论者认为中国推出"一带一路"是追求霸权的表现,加大了中印之间在地区的战略竞争,对印度的周边安全和地区形势造成严重挑战;自由主义论者则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对印度来说是一个机遇,印度可以通过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共赢.当然,这些范式都不足以全面解释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由观望向抵触转变的动因.这里就需要采用建构主义范式中的认同理论来分析莫迪政府关于国家认同的话语构建及其对"一带一路"认知的影响.就观念认知的角度而言,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莫迪政府关于国家认同话语构建出现了相悖的情况,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则经历了由观望到对冲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受到了所有国际行为体的重视,欧盟也不例外。①鉴于"一带一路"战略是中欧所有合作伙伴今后进一步发展及更好合作的坚实基础。欧盟表示愿意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与中国开展合作。为此,欧盟必须设计出相应机制,以促进其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政策协调。未来的中欧关系将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步人新阶段。而世界政治及经济格局,也有可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国与马来西亚自1974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不断加强,合作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侨华人作为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在马来西亚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马来西亚华人华侨也通过官方以及民间渠道积极参与中马两国的经贸往来及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中马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论文拟透过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状况、社会和经济地位,以及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分析,提出如何利用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优势,使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效益评估与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两个方面。在预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潜在收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现实的各种安全风险。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因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地区政治安全风险,也包括长期困扰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风险。这两类安全风险尽管性质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客观地认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从综合安全的视角来管控风险,才能有效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保障中国企业获取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中国与沿线国家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且与美国进行了比较,从中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产品市场依赖度及发展前景。文章认为,东南亚国家及蒙古国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市场依赖度,其他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最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市场还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市场依赖度,而对中国最终资本品和最终消费品市场依赖度不高,但未来对中国最终消费品市场的依赖度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应高度重视进口贸易的政策管理与结构优化,充分发挥对外市场提供者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软环境建设已成为今后深耕细作"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因素"确系软环境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东南亚伊斯兰发展的新态势尤其是恐袭事件频发,已对"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造成了极大冲击。随着马哈蒂尔重返政坛,东南亚伊斯兰政治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伊斯兰因素"难以回避。探索将宗教交流纳入"民心相通"的举措之中,旨在使"伊斯兰因素"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人文外交的特有风范。  相似文献   

10.
韩国是中国在东北亚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国之一。在韩国对中国主要实行经济外交,对美国主要实行安保外交的情况下,韩国仍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经济机遇也是安保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区域联通性的增强,韩国文在寅政府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因此,中韩共建"一带一路"既是巩固中韩关系的可靠路径,也是地区局势的稳定锚。具体而言,中韩在政治安全上,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推动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在经济上,以亚投行为纽带,倡导构建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文化上,保持多元交流,强化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煜 《新民周刊》2020,(1):26-29
2019年,"一带一路"的蓝图更加清晰,理念更加科学,路径更加明确。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是截至2019年11月,"一带一路"的最新成果数据。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  相似文献   

12.
中非关系和"一带一路"举世瞩目。非洲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和目的地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以及"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可以推助中非合作。非洲欢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计划并愿参与其中。中非双方在对接"一带一路"时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促进中非合作,进一步深化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出海大通道的建设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利益所在.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格局受到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已成为影响当前国家间关系、国际格局以及秩序的最重大因素.疫情带来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消除,在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仍将继续发生巨大转变,尤其是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给中国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中国开拓和维护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影响因素有增加和复杂化的趋势.此次疫情极大地冲击了各国经济,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后新冠疫情时代促进经济发展将会是各国共同的目标.中国需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此外,中国应尽快推出"两洋出海"战略,构建新的出海格局,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出海通道,形成战略互动.在对接"一带一路"的基础上将云南省打造成为中国印度洋出海通道上的战略支点,成为中国构建西南方向出海的中心和桥梁.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需要清楚认识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紧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谋篇布局,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两洋出海"战略的深入发展,保障中国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界对"一带一路"的属性认知与学术定位比较分散这一现象,文章从制度视角考察了古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历史变迁.作为物质形态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东西方商贸流通、文明对话的重要功能,在长期的演化进程中,逐渐内化为一种制度,协调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而"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是在现代话语体系下对丝路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其多元性、复合性、开放性、关系性及互补性表现出对现有国际制度创新的典型特征,是一种能兼容贸易、金融、货币、发展等治理领域的多边制度.这一创新性设计,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合作绩效的制度功能.随着"一带一路"的走深走实,客观上需要"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制度化,形成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机制.制度分析有助于对"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加以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运用相关贸易指标计算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相似度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和分类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是否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具有挤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商品出口不会挤出日本的商品出口,而会促进日本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中的合作潜能。反驳了"一带一路"发展挤占非"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观点,更为科学地对"挤占论"、"中国威胁论"等认知予以全方位回应,更好地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带来的互利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经由最初的构想阶段进入了实施阶段,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在多领域同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相关区域国家经济发展,能够给合作各方带来利益,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中。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了消极和怀疑的态度。近两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以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非洲法语国家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分析与该议题相关的报道年度、国家分布、关注热点、情感态度、新闻来源以及报道中反映出的媒体权力。研究发现,非洲法语国家媒体关注的主要是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经济议题和外交议题,总体态度积极且近三年关注度呈上升趋势。但负面报道依然存在,受法国、美国等西方媒体的影响,非洲法语国家媒体也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动机的怀疑,将其与地缘扩张、债务外交和资源掠夺联系在一起。从转载频次看,法国媒体对非洲法语国家媒体的影响远大于中国媒体。这说明在非洲法语国家有效推进"一带一路"争取更有利的媒体话语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是中法学术界都十分关注的议题,但由于双方在信息获取、价值观念、历史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具体而言,中法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集中在"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战略还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宽泛模糊的计划还是面向世界的合作框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国内利益国际化还是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成为全球发展治理的楷模还是实现民族复兴,"一带一路"将加剧中欧竞争还是促进中欧合作、"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设立的制度规范是替代性的还是补充性的六个问题上。缩小中法学术界的认知差异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依托于既存的世界秩序这一外部约束条件,并与世界秩序之间会有相互构成性的关系。通过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历史过程以及世界市场内在运行逻辑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秩序与区域秩序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在这方面的不同运行逻辑。作为海洋国家的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秩序,有着较为完整的政治哲学论证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但由于美国的生存原则,其所主导的秩序却无法有效覆盖亚欧大陆的内部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有效覆盖,需要有海洋化的大陆国家来完成。这个过程会重新定义世界秩序,同时也伴随着对于相关各国的重新定义。"一带一路"战略在这样一种思考视域下会获得其历史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一带一路"倡议通常被视为一个实现经济利益诉求的项目,着重于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如果确实如此,它将错失一个获得无形利益的机会。换言之,为成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但需要真正创造出双赢局面,还要为欧亚大陆带来比单纯经济利益(公路、铁路、海港)更有价值的无形利益——文明认同。对于中国来说,到一个国家开展项目、完工后就抽身离去,以此方式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危险的。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提出该倡议的目的存有戒心和疑虑,在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恐华症"。因此,中国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