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苏共失权引发的民主与周期率问题思考黄炎培先生1945年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提出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为表现形式的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同时,还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当时毛泽东就肯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4,(12):45-45
胡伟在2004年9月30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这不禁使笔者联想起了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那次著名谈话。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终于找到了珧出“历史周期律”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能在纠正陈独秀、王明错误路线之后,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革命胜利,并巩固了革命成果,其中一条很重要原因就是能充分发扬党内党外民主。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就中共政权是否巩固问题,向毛泽东提出一个问题: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能跳出“其兴也悻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朝率支配。当时,毛泽东很有把握地说:a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朝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毛泽东访问记》第116页_)。本义就毛泽东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生思想作些探讨。一、民主原则──民主集中制民…  相似文献   

4.
殷明 《四川党史》2002,(6):24-26
一、“民主监督”问题的提出1945年7月,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满怀信心地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共产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后怎样才能跳出“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时说过:“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半个多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江泽民同志又非常鲜明地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一重大课题。认识和把握自身执政规律,并且按照执政规律去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利于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的兴衰和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6.
历代政权“其兴也孛焉”,“其亡也忽焉”。当代亦不乏其例,几乎成为一个周期率。怎样才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四十多年前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  相似文献   

7.
历史“周期率”是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种客观历史现象的描述和概括。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所谓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从实质上说,就是执政后如何防止腐化变质,脱离群众的问题。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其思想精华,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和毛泽东的思考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了自己长期思索的历史“周期率”问题c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对…  相似文献   

8.
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同他谈到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率的问题。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问,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为实现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承诺,经过不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群众性"大民主"的"民主新路"。这一探索虽然不成功,但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与留下了经验教训,对于日后形成有效的防腐倡廉体制机制有重要的作用。现代政治实践表明,只有建立民主法治国家,才能有效地扼制腐败。要破除种种借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从而跳出"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作为共和国民主之路的开拓者,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例如,他把“独立民主”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提出我们国家是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我们的政府是同人民协商办事的“商量政府”;用民主治国的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等思想,在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是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期间,在与毛泽东讨论共产党掌权后如何避免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周期律时,所讲的使毛泽东深为感触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延安窑洞,中共诤友黄炎培与毛泽东促膝长谈。在谈论如何摆脱“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历史周期率的制约时,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深表赞同,他认为“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窑洞对”所体现的赤诚和智慧,闪耀着历史理性的光芒。至今读来,犹令人感奋不已。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向。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历史现象周期性的重演,这种现象被政治家、史学家们称为“历史周期律”。四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反复思考过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这一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进行努力探索,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总结历史教训基础上,破解出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毛泽东等党的领导同志要求全体党员树立忧患意识,建立人民监督机制,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风貌,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探索和破解历史周期律的“支配力”,确保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如何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执政地位,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这一直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执着追求、悉心探索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与黄炎培先生那段著名的谈话中,曾坚定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循着毛泽东开创的这条“新路”,邓小平同志在50年代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16.
正1945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同盟会元老黄炎培先生等访问延安,在和毛泽东主席的谈话中,他坦率地提出了自己长期思索而未解决的历史周期律问题。黄炎培忧心忡忡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  相似文献   

17.
1945年 7月 ,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历史兴亡周期现象 ,随后 ,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 ,用了“周期率”一词。近几年来 ,有人认为“周期率”是对“周期律”的误引或者误用。而笔者认为 ,“误引说”或者“误用说”是不成立的 ,应该用“周期率”。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对“周期率”提出异议的是李振民在 1 991年第 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一文 (以下简称李文 )。在该文的注释中 ,他认为黄炎培将“律”误用为“率” ,“周期率”应用“周期律”。建党 80周年时 ,不少人重提毛黄探讨的历史兴亡周…  相似文献   

18.
民主民生是公民立身之本,和谐发展是国家命脉之源.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民生改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实现和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作为己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黄炎培先生曾问毛泽东,共产党人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封建社会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1]P149胡锦涛同志指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2]党和政府只有被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之宗旨才不会松懈,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有效保障.只有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基层老百姓才能真正当家作主,其利益才能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9.
1945年7月,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是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如何摆脱腐败,跳出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当时,毛泽东充满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里,毛泽东提出了一项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根本措施,就是要依靠人民民主来防止和消除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20.
抗战即将结束之时,著名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真诚地交谈,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对此,毛泽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民主新路".相对于这条新路而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则是进一步实践"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动力.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基本原则;提高学习能力、实干能力、创新能力和敢于担当的能力是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