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行政追偿是基于国家赔偿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的行政追偿制度是在国家责任说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确立的.行政追偿权是具有惩戒性质的公权力.分析探讨行政追偿的成立要件、追偿标准、追偿程序以及救济途径,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追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行政追偿制度构建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赔偿中的追偿权对被追偿者来说是一种重大过错行政责任。行政追偿权行使的条件须是行政公务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行政公务人员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有直接因果关系,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已向受害人支付了赔偿费用或履行了赔偿义务,行政公务人员主观上须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要完善行政追偿程序,并放宽相应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3.
行政赔偿中的追偿权对被追偿者来说是一种重大过错行政责任,与民法中的追偿制度有本质的不同。追偿权的行使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必须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而行政侵权的实际主体是行政公务人员;行政公务人员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已代表国家向受害人支付了赔偿费用或履行了赔偿义务;行政公务人员主观上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此外,赔偿义务机关在行使追偿权时应符合正当法律程序,并应将追偿争议纳入司法救济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主要组成部分 ,行政赔偿程序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受害人能否及时获得行政赔偿。海峡两岸对处理前置、赔偿诉讼与追偿阶段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5.
每一项法律制度都是一柄双刃剑.作为行政赔偿制度的重要补充,行政追偿不仅在于惩戒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而且还在于保护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对行政追偿制度的基础理论解读不仅能从根源上为行政追偿寻找正当性的理论支撑,且在立法上支持了国家对追偿法律规范的表述.作为行政追偿制度的根基,基础理论的解读涉及追偿的概念、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存在归责原则单一、范围过窄、标准过低、程序不合理、追偿制度虚置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必须适时地改革现行行政赔偿制度,建立以违法和明显不当为主、以无过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适度扩大行政赔偿的范围;增设对精神损害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扩大财产实际损失赔偿的范围;设计更加便利、合理的行政赔偿程序和务实、精细的行政追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是没有保障的权利.由于深受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使得被追偿人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无法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然而,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急剧衰弱,民主法治、人权保障逐步高涨的背景下,应当赋予被追偿人以完全的救济权,保障其合法权益在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获得充分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国家赔偿法》已实施12余年之久,在国家赔偿范围、违法归责原则、赔偿标准、国家追偿权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已经不适应当前国家赔偿工作的实际需要,国家应当建立完善的听证程序,彻底改变目前不公开审理的方式,确保司法公正;为保障国家追偿权的正常行使,应尽快制定国家追偿程序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深化国家赔偿制度的改革,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国家赔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现行国家赔偿法对违法使用警械、武器职权行为的刑事追偿条件失之于宽,缺乏主观过错要件。国家赔偿法中的违法与通常所称的违法不同,并不包含有主观过错条件。而追偿是对主观过错的惩戒,对无过错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公安民警进行刑事追偿,则违背了立法的初衷,也与行政追偿的主观过错要件相矛盾,显然是一种立法疏漏。国家赔偿法应增设主观过错要件,将此情形排除在刑事追偿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0.
刑事追偿调整的是国家与受追偿人之间求偿和偿还的内部关系 ,我国的刑事追偿仅限于对生命健康权造成伤害或死亡的后果 ,而对财产权的损害则排斥在外 ,这种过窄的追偿范围 ,不利于刑事追偿制度的培育和实施。因此 ,刑事追偿的范围应作相应扩张 ,要从加强监督、提高全民赔偿意识 ,建立专门的刑事赔偿机构和队伍等环节上 ,规范刑事追偿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论确立我国行政追偿标准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般认为,行政追偿是指国家在对行政赔偿请求人进行赔偿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行政追偿可以预防行政公务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促使其依法行政,防止其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对于保障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行政赔偿属于国家赔偿。本文论述了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行政赔偿程序包括赔偿方式,行政赔偿费用的来源和监督管理,行政赔偿中的国家追偿权,尤其是构成国家追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具体追偿制度缺位等诸多问题。一般而言,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追偿制度仅指向加害方追偿。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追偿制度的建构具有立法、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具体应包括发现、追偿、处置、救济四种机制。为实现该制度的长效化,除追偿资金外,还可以探索将追缴的犯罪所得及收益、罚金和没收的财产、监管场所在押人员的劳动创收等全部或者部分纳入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以拓宽其资金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14.
自实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来,理论界对"无证驾驶、醉驾和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等问题的交强险赔偿事宜一直争论不休,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也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对此类案件的交强险赔偿问题作明确的定性,同时也赋予了保险公司的追偿权利。本文对我国交强险追偿权的取得、特点等进行阐述,分析了交强险追偿不能实现的情况,并对实现交强险追偿应做哪些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被授权组织在行政诉讼中可成为被告,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撤销判决;(二)履行判决;(三)司法变更;(四)行政赔偿。受委托组织在行政诉讼中作为第三人,但是委托机关在给付行政赔偿后,有权利向受委托组织追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 ,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生活日趋法律化、国际化 ,特别是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后 ,上个世纪 90年代初制定的国家赔偿法自身存在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问题是 :1、赔偿范围太窄 ;2、赔偿程序过于繁琐 ;3、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的规定多有不当。修改意见 :1、扩大赔偿范围 ;2、调整和简化赔偿程序 ;3、修改和补充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4、完善国家追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连带责任是侵权责任形态的一种,分摊和追偿请求权作为处理连带责任形态对应内部责任分担问题的手段,在普通法中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是实现分配正义的重要途径。追偿请求权源于分摊理念,是极端的分摊,包括合同追偿和法定追偿。普通法下确定责任份额规则的转变促使分摊和追偿的再度融合,我国应在吸收普通法分摊和追偿理念的基础上,选择配套内部责任分担规则,完善连带责任形态对应内部责任分担理论和侵权责任分担的立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保证人追偿权性质、追偿权的行使及相关理论及概念予以解析 ,以便我们在实践中能正确应用保证法律制度 ,在体现公正责任原则的之时 ,也能充分保证保证人追偿权实现 ,并促进保证法律制度在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担保作用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前,员工或雇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侵权可能会自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与雇主一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可以向雇员追偿。《侵权责任法》终结了用人单位主体的混乱,却也留下了用人单位追偿权的悬念。在职务侵权案件中,有的法院支持用人单位的追偿权,而有的法院却加以驳回。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方法,认为用人单位追偿权不宜在职务侵权案件中主张,而应通过内部机制解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法律中针对行政追偿制度的相关规定近乎空白,使行政追偿在实务中几乎不具有可操造作性,严重制约了追偿制度作用的发挥,这也导致构建该制度的目的无法实现。实体问题是一个制度的根基,因此以追偿金额、追偿主体、追偿条件等几个实体问题为出发点来探讨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