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限防卫权设置的立法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防卫行为的规定缺乏主观条件的限制 ;“行凶”一词含义模糊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易引起歧义 ;某些用词不够严谨 ;缺乏防卫人的证明责任的规定 ;法条位置不合理 .无限防卫权的刑事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刑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无限防卫,其实质是一种相对的无限防卫,即指有一定条件限制而没有防卫限度限制的正当防卫。无限防卫在我国新刑法中的立法化,有其固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无限防卫之立法化有其人类学的根据,是社会需要的凸现,体现了社会功利优先、兼顾个体公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新刑法将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化。但无限防卫权的确立损害了“刑罚权应由国家统一行使”的原则,损害了刑法的公正价值,损害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违背了正当防卫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我们应在立法上尽早取消无限防卫权,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4.
无限防卫的法律效果与刑事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无限防卫的法律效果和立法完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的防卫行为是指被害人为了使其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反击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防卫行为进行不同的分类;假想防卫、挑拨防卫、偶然防卫等不属于防卫行为,无限防卫不是单独的防卫类型;瑕疵防卫是指不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全部基本要件的防卫行为,它包括不适时防卫、反向防卫、过当防卫和非法目的防卫等;非法目的防卫是指出于保护自己所持有的非法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等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防卫行为,它分为纯正非法目的防卫和不纯正非法目的防卫;条件成熟时可对瑕疵防卫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刑法第20条第3款确立了特殊防卫权,在理论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分析了特殊防卫权在立法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认定时应该遵循的条件,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7.
无限防卫是绝对没有强度限制的防卫形式,若未把握好无限防卫的时间条件,就客易想当然得出无限防卫亦有强度限制的错误看法。在多次打击的场合,应综合分析双方力量对比、多次打击的时间间隔等因素去把握无限防卫的时间条件。  相似文献   

8.
无限防卫是绝对没有强度限制的防卫形式,若未把握好无限防卫的时间条件,就容易想当然得出无限防卫亦有强度限制的错误看法。在多次打击的场合,应综合分析双方力量对比、多次打击的时间间隔等因素去把握无限防卫的时间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鼓励、支持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保护其合法权益,1997年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增设了无限防卫权制度,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无限防卫权并不是绝对防卫权,其发动和行使有严格的主客观条件,尤其是无限防卫权的主观依据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其实,极端情绪的压抑作用应是无限防卫权的主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无限防卫权的概念结构入手 ,阐述了无限防卫权的立法史 ,对无限防卫权进行了法理分析 ,指出其在制度内涵上存在三大悖论。因此本文认为 ,我国暂无设立无限防卫权的必要。最后 ,我们针对该制度提出几点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当今学术界对无限防卫权的概念与特征存在不同认识,有人甚至建议取消这项新规定,这种争议其实都源于对无限防卫权的权利本位的认识模糊。刑法规定无限防卫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正当防卫权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容关系,无限防卫权除具有正当防卫权应有的基本特点外,还应该有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对无限防卫权的权利根基进行探究,并对其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含义进行诠释,对正确理解无限防卫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之规定,刑法学界人士较多认为是规定了“无限防卫权”。本文通过对无限防卫权的概念及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考证之后,认为新刑法没有规定无限防卫权,而是与第一款有区别的特殊防卫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构成条件、防卫过当、无限防卫权等都做出了明文规定,但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正当防卫的限度、无限防卫权的界定问题,依然存在着争论。本文对无限防卫权的界定及适用无限防卫权问题之规定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希望对完善正当防卫制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规定进行了超时空的实践考察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 :两部《刑法》从有限防卫到无限防卫的立法演进 ,并非给实践划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提供现成的答案 ,因而界定某一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时 ,应以事实分析和法条入套为基础 ,以立法主旨为罪与非罪的视角把握 ,才能杜绝有悖刑法价值的错案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无限防卫权是刑法修正后所确立的一项新条款,反映了立法主体对正当防卫态度转变。文章试图从无限防卫权的具体应用中来阐述问题,以求无限防卫权规定之完善。  相似文献   

16.
无限防卫权是刑法学上颇具争议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无限防卫权存在的诸多缺陷以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对张教授的二难悖论作出回应。认为取消无限防卫权、完善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规范所应选择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新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确立引发了关于其利弊的讨论.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刑典中规定的"无限防卫权"弊大于利.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把握其适用的前提条件,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具有无限防卫权。及受害人行使无限防卫权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当防卫制度最早是作为公民自力救济方法之一而被法律所认可 ,确认人类有与生俱来的抵制外来侵害的天然权利 ,充分体现了人权思想。但随着人类生活的日益社会化 ,尤其是社会大生产的出现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增多 ,人类开始注意到社会权利的重要性 ,强调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平衡发展 ,个人在重视行使自身权利时不能侵犯与社会其他成员的权利 ,不能影响社会其他成员行使同样权利 ,即要求个人在正当防卫时不能过当 ,反之会遭受侵害人反防卫的限制。由此 ,正当防卫从最初的无限防卫思想开始向有限防卫思想转变 ,主张个人享有自卫权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法商研究》1998年第一期刊登了黄明儒,吕宗慧撰写的《论我国新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一文(以下简称《权》文),读后,有不同看法,特此提出,以求讨教。“由于法律概念都是人类语言的产物而不是有形的物体,所以这些概念与它们所指事物的关系总是引起著作者们的关心。①《权》文先设定无限防卫权的概念,然后,“据此概念来把握无限防卫权的本质属性”,并“根据无限防卫权的概念和特征”对其“构成条件进行具体阐述”。我们知道,所谓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高度、全面的概括,而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揭示是基于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