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案追究制是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配套措施,由全国各法院自行设立的法官责任追究制。其目的在于克服司法不公、确保审判质量。然而,错案追究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理论上设计的错案追究制也不够完美;法律、事实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错案”的界定显得无所适从;错案追究制又不能与审判方式改革的许多内容和谐运作,因此笔者倾向于不赞同在中国搞错案追究制。  相似文献   

2.
对错案追究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错案追究制是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配套措施 ,由全国各地法院自行设立的法官责任追究制。其目的在于克服司法不公 ,确保审判质量。然而 ,错案追究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理论上设计的错案追究制不够完美 ,法律、事实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错案”的界定显得无所适从 ,错案追究制又不能与审判方式改革的许多内容和谐运作。因此 ,笔者不赞同在中国搞错案追究制  相似文献   

3.
错案追究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错案责任追究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法人员的责任意识 ,遏制了司法腐败 ,促进了司法公正。但在实践中也出了许多问题 ,究其原因是因为该制度本身存在着疏漏与不足。文章在深入分析错案追究制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及原因后 ,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错案追究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案责任追究作为一种对司法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官、检察官的内部监督制度,施行以来就备受争议,并且在运行中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理论基础不足、自我追究的非现实性以及法律依据欠缺等原因,该制度宜废除,而代之以司法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院错案追究制度因欠缺运作上的效果支持,并且存在诸如错案的标准不明确、错案追究的主体不科学、错案追究的依据不合理等理论上不可克服的障碍,产生了损害法官独立性的司法负效应。因此,应以法官任职保障制度(尤其是法官豁免制度)和法官惩戒制度取代之。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主体、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严格执行现行民事诉讼法之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制度存在着规则贫乏、内容粗放的缺陷。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切实保障民事司法公平、公证、高效的审判制度,必须要对现有的证据制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应从立法上建立以下制度;其一,规范和完善证人制度;其二,建立调审分离制度;其三,建立举证时效制度:其四,强化庭审中质证、认证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抗制和审问制之间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都是现代法制国家在文明社会条件下发展的审判方式.不应简单否定审问制,也不应全盘照搬对抗制,而应在对两大法系的审判方式认真比较的基础上,对外国的有益经验兼收并蓄,创立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观点是通用教材所持观点,但学术界已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对事物的解释及其程度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内容,但离辩证法对事物的整体性和普遍性地解释水平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是在更深层次上全面、综合地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整个过程以及结果,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更符合辩证法的本性。  相似文献   

10.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进程中,需要注意几个相关问题,一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二是要正确评价民事审判方式,把握好改革的出发点,三是形成社会合力,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在改革进行中 ,错案责任追究制的存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有损司法独立则是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实国情与司法状况 ,认为现阶段仍应坚持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但因为错案标准模糊等弊端 ,建议对其进行改革 ,建立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 ,以更适应现实需要 ,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现行体制下法院不敢和不能正常行使行政案件的立案权、审判权、执行权现象,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行政诉讼法>有关"移送管辖"的相关规定,尝试推行了行政案件异地交叉审判模式.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司法独立和权力监督,因而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同时,在现行体制下进行的异地交叉审判模式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本文通过分析异地交叉审判模式产生的背景和成因、规范与法理之基础,尝试对部分质疑作出回应与反思,并期待异地交叉审判模式成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司法体制改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而改革正处于深水区、疲劳期和胶着状态。要在种种制约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抓住可选择的制度创新及相对优势因素不放,面对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现实问题实施既具远见卓识、又重可操作性的高水平应对方略。本文对于若干项重大问题作出基本分析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思路与要点。  相似文献   

14.
人的理性对具体案件作用方式的不同,是划分人类诉讼制度史上三大证据制度的标准.顺着这一思路和标准,我国现行刑事证据制度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这一命名对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和推进刑事司法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判方式,是审判行为和当事人、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运行方式。审判行为是法官以国家名义所依法实施的法律行为。在诉讼活动中,审判行为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不言自喻的决定性。所以,审判方式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审判行为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集中审理主义作为当今两大法系诸多国家的共通性选择,在不同国家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具体运行样态。对各国集中化方案的"公因式"进行提取,可以获得构成集中审理模式的必备性基本要素;对其中的本质"个性"进行提炼,能够为集中审理的类型化研究提供分类依据和新的思考视角。在新民事诉讼法施行初期,应当以中国问题和本土语境为出发点,分别从价值、理论、规范、实践等维度,探寻并培育具备"公因式"且契合社会现实需求的中国式民事集中审理,以保障程序系统论谱系下诉权与审判权之间、事项或问题与具体程序阶段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并矫正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参与主体和利益取向单一化、域外制度移植盲目化、制度规定宣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撼动了英国传统的诉讼文化,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成功经验与相关理论对于正在开展民事司法改革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在介绍和评述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对我国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并提出应在明确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特点的基础上将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而改革正处于深水区、疲劳期和胶着状态。要在种种制约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抓住可选择的制度创新及相对优势因素不放,面对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现实问题实施既具远见卓识、又重可操作性的高水平应对方略。本文对于若干项重大问题作出基本分析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思路与要点。  相似文献   

19.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该修订案是行政诉讼法制定二十五年来的首次大修,修改条文多、覆盖面广、修改力度大,从修订的草案看,为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广泛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完善公民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学界的广泛好评。但也给行政诉讼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诸如设立公益行政诉讼,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完善行政审判管辖制度,解决执行问题等等,这关系到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亟待行政诉讼理论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实现司法公正需要进行深入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改革;在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要求和呼唤日益迫切和强烈的今天,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应更多地借鉴和吸收英美法系的经验,选择弱化法院和法官在诉讼中的职权和作用,突出当事人诉讼地位、强调程序公正价值的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