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区政治动员无疑是成功的,其原因除在思想上十分重视外,其多样化的动员形式功不可没,而与时代主题相符的民众动员内容则使边区政治动员的成功最终成为可能,苏区时期的边区因此织就了一张遍布城乡的动员网络。  相似文献   

2.
苏区时期党成功开展政治动员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腊梅 《党史文苑》2008,(11):16-17
苏区时期,党和政府的民众政治动员无疑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党和军队对政治动员工作认识到位;二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三是创新政治动员内容和形式,提升政治动员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苏区时期,党和政府的民众政治动员无疑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党和军队对政治动员工作认识到位;二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三是创新政治动员内容和形式,提升政治动员的绩效。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和苏维埃政府结合时代特征展开了全方位的政治动员,其鲜明特点体现在动员方式的多样性与深入性、动员过程的高度组织性与广泛参与性相结合、阶级动员与民族动员以及利益驱动与革命教育的有机结合.政治动员激发了苏区民众的政治热情,推动了苏维埃革命的发展,并对尔后中国革命的动员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动员群众、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胜利和取得建设事业成就的一大法宝.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两种不同的动员方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常被混合使用.厘清二者概念上的联系与区别,并就改革开放前后动员方式的转变历程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为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根据时代需要和环境变迁,采取不同动员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之初,由于党团建设方面的滞后,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政治动员等工作上面临着诸多困难.在这一形势下,中共六大召开并有针对性地通过了有关党团建设的制度和决议.随着各苏区对党团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不仅加强了共产党对苏区群众的领导和组织,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苏区的政治动员.当然,这一时期的党团建设对我们当前党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十分重视发挥政治动员的作用,通过组织动员、思想动员、新闻媒体、会议动员、利益动员等方法和途径,调动了广大战士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东江纵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斯达汉诺夫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兴起于苏联的一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至今已80年。从政治动员的视角审视该运动可以发现,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反映出苏共对动员议题的建构和实施,苏共通过物质刺激、精神鼓动、政治施魅、严刑峻法等四种策略有力地推动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的开展。从动员议题的效果来看,斯达汉诺夫运动帮助苏联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捍卫了新生政权,实现了苏共的既定目标,但苏共急于求成的发展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民众的积极性,影响了苏共的执政效力。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中共开始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其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动员,这不仅直接促进了抗战的胜利,同时对于中国政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伟京 《党史文苑》2006,4(8):24-27
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十分重视发挥政治动员的作用,通过组织动员、思想动员、新闻媒体、会议动员、利益动员等方法和途径,调动了广大战士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东江纵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抗战后期,在"工农兵文艺"方针的导向下,陕北民间的旧秧歌被改造成"新秧歌"。随着一系列的成功实践,新秧歌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蓬勃发展。作为将边区民间文化和现实政治嫁接起来的一种有效手段,新秧歌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了政治动员所必需的舞台与背景,破除了政治动员过程中的观念障碍,并提供了政治动员所倚赖的集体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对华北乡村春节文娱进行改造,并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推广,这有力地配合了抗战动员工作。随着战争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春节文娱不再是单纯地娱乐,而是民众生活斗争、自身教育的反映,是民众寻求政治意愿表达的重要途径。这种新变化不仅是中共政治动员有效性的体现,也是包括春节文娱在内的民俗文化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网络政治动员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行为,它受政治需求、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治权力结构、网络民意代表、网络舆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网络政治动员不会按照既定的动员模式运转。要使公民网络政治动员步入常态的轨道,解决之道在网络之外,即要把网络政治动员纳入政府的施政过程,将网络政治动员纳入法治和文化的运行轨道,强化网络舆情监控,提高公民的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获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其成功地进行政治动员是不能被忽视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在不同的政治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完成不同的历史使命。文章立足于1921-1966年中国政治发展的视角,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论政治动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政治生活中,一个成熟的统治阶级,一个成熟的领导集团,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国家政权,都应当有充分的自信和力量,把自己的政治任务宣布为整个社会的需要,并赋予它完好的主权、法律制度形式,使自己对敌对阶级的专政,对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动员都以社会的名义进行。可现今,人们对于政治动员的研究却普遍注意不够。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受学界“传统—现代”简单的二分法的影响,认为政治动员就是强调阶级斗争、集权。文章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把政治动员分为强制性政治动员与诱致性政治动员。不同的政治动员类型满足不同历史时期的合法性要求,变动的社会要求我们从强制性政治动员向诱致性政治动员转变。  相似文献   

17.
政治动员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权威主体一下而上地发动民众参与某种特殊的政治活动,对公众行为的引导或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的过程。政治动员力主要描述政治动员程度和动员客体范围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社会流动空前加剧,传统的单位制逐渐走向解体,城市社区应运而生。为了保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动员能力,必须在单位制的基础上加强对社区的动员,在“利益兼顾”原则的前提下,实行精神动员,营造积极参与型的主流政治文化,遏制党内腐败。  相似文献   

19.
苏区戏剧不仅具有艺术表演的娱乐功能,同时还有革命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苏区戏剧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是中共进行政治动员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中央苏区时期,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民众支持、参与革命,中共非常重视发挥苏区戏剧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中共通过建立苏区戏剧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戏剧形式的通俗化与戏剧内容的日常化,终于成功地将革命意识形态传输给广大民众,获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同与衷心拥护,从而动员起民众积极参加苏维埃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20.
龙太江 《探索》2003,1(4):26-28
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建国后动员模式成为党执政与治国的基本方式。动员模式尽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其固有弊端使它在正常情况下不应成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手段。改革开放以后 ,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 ,党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 ,这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我们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 ,努力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