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如何“深化”认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深化到社会主义社会科技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上去。  相似文献   

2.
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的命题.我们今天一再提出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是不是说我们原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错了,是不是说我们原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努力都是白费了.一切都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呢?正象有人所说的:“要知今日,何必当初.”回答是明确的:否.我们说,今天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的一个命题.可以说,正因为有了当初,才有今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来说,1988年是一个“反思年”。从各类报刊中,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某种对象的再认识文章。这显然与改革开放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人们的认识逐步深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股反思热,首先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方面。这实际上也是关于时代的再认识。社会主义总是相对资本主义而言的。改革开放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当然也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还有多大的生命力,它是否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现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等人,到处发表演说、文章,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鼓吹“全盘西化”。方励之说,“从马克思、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这种正统的社会主义到现在这种结果是失败的。”王若望说,“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问题,这恰恰是我们中国需要的,紧迫的需要。这是我分析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刘宾雁说,“七十年了,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能够象样的说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示的,而且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这样一种国家,一种制度。”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否!我国一百多年来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是使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在转轨建制的今天,当代中国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的人认为,我国是在不断地扩大资本主义,缩小社会主义;有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_匕义就是社会主义下的资本主义;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还认为,我不管你姓“社”姓“资”,只要有钱就行,走哪儿算哪儿。中国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坚持公有制还是搞私有制?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也是一个大最大非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深刻的认识。一、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胡绳教授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一文中,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张东荪、梁启超之间展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提出了“新”观点。该文说:张梁主张,“当务之急应该是发展工业,这就只能靠走资本主义道路”。“陈独秀等人立即起而反驳……”。“只是斥责资本主义的罪恶,声讨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籍以论证中国应该立即实现社会主义,那就染上  相似文献   

7.
1949年至1956年,是我国历史的伟大转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我国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可是,有的同志却认为,在中国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消灭资本主义的步子迈得太早了,应当让它再发展一个时期。有的同志甚至主张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十年后的今天,再回过头去补补发展资本主义这一课。除去少数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以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认识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甚了解或不曾认真思考过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看来对近百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给予回顾并加以分析,也许会有助于解决这个认识问题。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衰败的历史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从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建立,揭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序幕,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经历了整整八十年的历史。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 问:很早就知道您提出要进行“三个再认识”。“十三大”以来,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时代的再认识已经成为热门课题,你现在对再认识本身有何再认识? 答:在学习党的“十三大”和最近的一系列有关文件过程中,再认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再认识就是反思,就是探索和解放思想。再认识就是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使之以时俱进而水葆生命和魅力。为了科学地进行再认识,首先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再学习马克思主义,领会其实质和基本原理,掌握方法论,以之作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指南针。必须反对“唯书”,摒弃教条  相似文献   

9.
林洪同志在《略论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一文(《理论动态》第798期)中,强调指出“正确地全面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性,这是完全对的。但是,文中的某些观点我们不能赞成。这里,我们想就该文涉及的一个基本问题——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谈几点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近年出现的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所谓“再认识”活动中,存在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倾向,如鼓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已经改变,掩盖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崇尚资本主义私有化,宣扬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调节机制,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理想化等等。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错误思潮中,上述这些对现代资本主义所谓“再认识”的错误认识也受到应有的批判。这种批判集中到一点,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可能改变,而其活动方式却是可以改变的。有人把它概括为“现代资本主义本质不变性与活动方式可变性的结合”。在具体分析这个问题时,一些文章比较集中地谈了三个问题:一、现代资本主义国有制不可能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这里的关键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相似文献   

11.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上,由直接过渡到迂回、间接过渡的转变;在对待商品货币关系上,从排斥商品货币到利用商品货币的转变;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从消灭资本主义到不完全排斥资本丰义、利用资本主义的转变;在中心工作上,从强调革命、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是工作中心的转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启示。我们今天研究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尾巴”·“补充”·“重要组成部分”──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突破刘桂江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它从“资本主义尾巴”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它所固有的矛盾暴露得更加充分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发现了“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一条重要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个结论不仅为伟大的十月革命所证实,而且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证实,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历史告诉我们:不懂得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已是人们所共知的了。现在,历史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是:社会主义建立以后,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呢?我们以为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要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研究立场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希望?这是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尤其是在今天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出乎意料发展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肯定的。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中国的旗帜不倒,世界上就有1/5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关键就在于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英语课上,有一次,在分析牛顿发现地球引力这句话时,老师问道:“这里为什么使用‘发现’而不用‘发明’这个词呢?”这个问题听来是再容易不过了,地球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有吸引力,这是原来存在的,难道还用什么人去发明吗?可是不知道你理解到没有,在“发现”与“发明”两个词义中包含着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也就是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不同含义。从“发现”的意义来看,“发现”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规律的过程。我们知道,规律不是浮在事物表面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是隐蔽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规律,就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仁卿 《求索》2011,(1):66-68
实现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富裕先进的工业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如何对待私营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建国前夕,毛泽东曾明确提出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大量发展公私近代工业"。而建国后,毛泽东对"发展公私近代工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在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最终明确要求私营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绝种。研究毛泽东的这一认识变化,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近年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帝国主义的条件下,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腐朽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那末,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还能迅速发展呢?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状况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于辩证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地考察一番: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要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研究立场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20.
冲动是魔鬼     
刘楚仁 《人民公安》2006,(13):51-51
这是我在看守所工作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在巡逻时,15号监室的陈窿喊我:“刘所长,我明天就走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您能最后提我一次吗?”我止住步,问:“有事要说吗?”“明天您就换班了,走时就见不到您了。”那几天我值班(我们三天一个班)时他每次见到我,都要重复一句话:“刘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