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否矛盾、是否是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市场经济是否同“私”联系在一起,而计划经济同“公”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这个问题的争论几乎进行了一百年。小平同志改变了这种理论观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澄清了错误认识,纠正了种种偏见,本文就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来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深化改革的难点很多,有理论上的难点,也有实践上的难点。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发表以后,许多理论上的难点突破了,如姓“社”姓“资”的问题、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左”和右的问题,等等。问题是具体怎么搞,运行中如何操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从听到的反映来看,深化经济改革的难点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问题;二是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如何转变职能?三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具体怎么结合?四是公有制的实现形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年里,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在这两次经济转型过程中,陈云作为国家领导人,不仅第一个提出计划经济应该包括市场调节的思想,而且第一个将计划和市场都视为管理和发展经济的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的,即在计划经济下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而在市场化的改革下强调计划的作用,“众人皆醉我独醒”,在两个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开创性的重要作用,只是在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作用可能要在更长的时间里才会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4.
计划与合同是合同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可是,我们的计划与合同还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强大地冲击着原有观念,计划与合同的理论与现实中的改革实践正发生着猛烈的撞击。为此,本文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拟在为计划、合同正名的同时,求得计划与合同关系问题上更科学的论证。 一、社会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计划是调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手段 过去,理论界一直视计划为姓“社”与姓“资”的重要区别点之一。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党校系统经济学教学研究会前不久组织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个提法既突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属性,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特点。如果用“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就没有突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不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实践上可以采取八种具体形式。 (1)指令性计划与按利定价的市场调节相结合。在这种结合形式中,国家对企业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把企业的全部产品的产、供、销和价格都进行了统一控制。但是,国家在制定这种计划指标和价格时,考虑了市场的需求,核算了企业的价格盈利,这在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如何具体、有效地操作和运用,进行了广泛地探讨研究,迄今为止,仍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现将有代表性的十种看法综述如下: 看法之一,认为计划与市场的具体结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灵活统一起来。(1)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计划和市场调节的侧重点和程度有所不同。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主要实行指令性计划或指导性计划,也允许部分经济活动实行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8.
穆敏  杨明清 《工会论坛》2001,7(1):57-61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中国当时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必然选择 ,其本身暴露出来的问题必然引发变革。变革过程不可避免地纠缠着变革与维护的矛盾 ,体现于其中的焦点就是对计划和市场调节关系的思考与取舍。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要历史地来看待 ,只有从历史的进程中认识和思考 ,才能坚定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演进中,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事实上已经发生过,并正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延伸的现实进程,就是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冲突和嬗变的过程。随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市场的充分世界化,现...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与计划关系的认识发展历程中,布哈林较早也较为创造地提出计划与市场保持动态平衡的观点,这一思想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布哈林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经济思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市场关系论述中继承与发展而来的。深入阐述布哈林计划与市场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相关实际背景,能更好地理解布哈林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曾经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邓小平同志强调,计划和市场的孰多孰少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有无“姓”之分的问题应该全面看待,不可妄下判断或者任意曲解,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是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问题,理论界可能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不能再争论了。如果停留在无休止的讨论上,没有一个可遵循的东西,我们的国民经济怎么能正常运行,那就会出问题。十几年来建设和改革的事实说明,在我国,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不仅必须结合,而且也是完全能够结合的,并已经积  相似文献   

13.
唐永泽、朱冬英两位教授撰著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中国市场体制伦理》,新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细细研读全书,笔者渐渐感到,这是一部论证我国道德与市场经济应当而且能够和谐发展的力作。首先,在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上,作者超越了道德与经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提出:道德与经济具有同步性、同构性和相互规定性,经济体制必有伦理意蕴,经济体制需有伦理支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思想理论界一度出现的“无关论”和“划界说”即认为经济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们的改革目标,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这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在我们思想上、观念上,如何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这样一个转变,这是决定着我们下步工作快慢、好坏,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过去长期以来,我们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特征,现在这个观念需要转变一下了。小平同志在谈这个问题时讲得很明确,计划、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二)1984年以后 1984年10月2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说:“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又说:“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卓炯在学习这个《决定》时说:“理论上要彻底一些,其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可以叫做社会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下面就邓小平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作几点概括。第一、“经济体制转变”论。总结十多年来的改革目标,在经济体制上,就是要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邓小平带领全党不断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开始以苏联为模板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到本世纪初,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成为中国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个转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重温、讨论和检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有利于廓清认识迷雾,在历史考察中坚定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真正做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长期来讨论最多、分歧最大的一组概念。如何看待两种调节间的关系,“主从论”、“并列论”和“同一论”各执其说;怎样具体划分二者的调节对象,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与此直接相关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则是争议更大的另一组概念。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所根本不相容的”;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无异于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就不能须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是伴随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适度干预而形成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体现着公私法相融合、国家渗透市场等理念,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和市场有着紧密的关系。经济法也正是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的两重原因,确立了自己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逻辑基点和路径选择。现今社会中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问题也正体现了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如何反对就业歧视应得到经济法的关注,运用现代经济法的“市场调节(失灵)——政府管制(缺陷)”路径对其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4月20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贺光辉同志应邀来中央党校作《关于“八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在谈到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时,他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