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向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选取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四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5-2013年间上述四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3年间,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为0.934,只有湖北与湖南两省的农业生态效率值达到最优水平,而江西与安徽两省则处于DEA的非有效水平,而通过对上述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个别省份依旧存在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失效的问题,不同省际之间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地区,是楚国早、中期的腹心地带;江淮地区,是楚国晚期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楚人以江汉平原为基地逐步向长江中游乃至江淮地区拓展,楚文化亦渐次渗透到上述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裁体的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楚国历史文化与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的关系,对于辨析长江中游乃至中国南方都市的文化基因及其演进轨迹,揭示楚文化与蛮濮文化、百越文化、淮夷文化碰撞与涵摄的奥秘,以及促进长江经济文化带的生成与发育,都不无裨益。 武汉 自春秋中期以至战国中期,今武汉地区一直处于楚国的腹心地带。楚人最早控制武汉地区,是西周晚期。《史记·楚世家》记:“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熊渠所伐之“鄂”,在今湖北鄂州市境,是扬越(百越族最主要的支系)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区”在地理范围上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省的长江流域地区。该地区是以上四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地带,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城市群,除了四个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以外,还有宜昌、荆州、黄石、岳阳、九江、安庆、芜湖等10多个中等城市,它们是“长江中游经济区”赖以形成的强有力的支撑点。而且,这一地区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语言习俗相近,文化比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已经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和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及黄河中游和下游的新石器文化是中国境内四个平行发展的主要文化系列,各系列文化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统一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但地域文化特色仍被保留下来并有所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晋文化、齐鲁文化便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就长江流域而言,由于相似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水上交通,使各区域文化比较容易得到整合,战国时期楚文化实际涵盖了整个长江流域便是文化整合的反映。与黄河流域文化相比较,长江流域文化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彭智敏 《政策》2013,(10):48-49
<正>从全国范围看,涉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河流众多,湖泊密布,水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打好水资源牌,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不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题中之义,而且对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一、长江中游水资源优势及其重要作用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达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约36%,居全国第一位。长江中游由于  相似文献   

6.
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比较雄厚,这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势条件。目前.长江中游地区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出发,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出发,长江中游地区在长江流域乃至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或迟或早都必须凸现出来。因而充分发挥优势,壮大经济实力,改善投资环境,则是长江中游地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一、开路架桥夯实基础长江中游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从人们常常用“九省通衡”、…  相似文献   

7.
长江文化是长江流域地区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与集聚,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长江文化作为一种流域文化,按其上、中、下游来划分又可分为巴蜀文化、楚文化及吴越文化等三个区域文化。长江文化自诞生之日始,便开始了与北方黄河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其内部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站在世纪之交这个特殊的了望台,回首五千年来长江文化的盛衰与更生历程,我们会发现长江文化的发生发展,无异于九曲回肠、屡经波折而终于奔流到海的长江。 从长江文化各区域文化的地理环境来看,巴蜀文化属内陆盆地型文化,较之于中游平原型的楚文化及下游海洋型的吴越文化,其更具有封闭性和排它性的特点。巴蜀文化对外容纳得较多,辐射却较少;保守意  相似文献   

8.
《政策》2011,(10):13-15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应地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期,而沿江发展战略也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统筹长江流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在随湖北党政代表团赴湖南、江西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深化区域协作,提高长江流域整体协调水平,使区域协作与流域联合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一体化,加速长江带建设,共筑西部开发大通道,具有重大意义。一、区域协作与流域联合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长江流域经济带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长江流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划分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安徽的长江下游经济带(东部地区)、以武汉为中心包括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的长江中游经济带(中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长江下游发展迅速,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而相比之下,长江中游地区发展就较为缓慢,与发达地区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构筑中部战略大支点,依托长江流域主通道,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减缓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已成必然选择。这样,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与腾飞,便成为本地区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而中游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应属长江与汉江交汇的主要辖联地区,具体说是从宜昌到黄石的长江沿岸地区及由襄樊至武汉的汉江流域地区所构成的荆江三角带。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四大作出英明决策: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州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四大以后,作为世界第三大港口的上海,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朝着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迈进.重新恢复为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浦东开发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世界级、高起点、外向型的跨世纪的龙头工程。上海浦东宏伟计划的实现,有赖于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支持,同时也给长江流域广大腹地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湖南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湘、资、沅、澧四水纵横全省,入洞庭出长江。历史上就与上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同饮一江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今天,长江流域各省市借上海浦东开发的东风,加速了开放开发的步伐,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湖南应当怎样抓往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战略对策,在浦东开发中努力振兴湖南经济,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包括鄂、豫、湘、赣、皖5省的长江中游地区,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片只占全国9%的国土面积上,载负着全国1/4强的人口。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综合经济科技实力强,在全国和长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不沿边、不沿海的长江中游地区发展步子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差距日益拉大。不仅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且武汉在这一区域中的“中心”地位也相对衰落。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如何抓住国内外经济格局变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用,带动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开发,将潜在的地域综合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区域经济优势,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十分关切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培植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角度,探讨通过以点带轴、以轴带圈模式来加快长江中游经济圈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于扫黑除恶的政策解读、路径手段等研究颇多,但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形成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鲜有问津。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的分析具有犯罪治理意义和刑事政策意义。厘清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将历史与现实文化基因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问题意识的本土化的犯罪亚文化理论。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是主流文化异化的结果,具有传统和现代文化基因,应从完善黑恶势力认定体系、挖掘正向传统文化基因、净化网络传媒环境、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四个方面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夏季是一段撼天动地。摄人心魄的日子,被人们奉为生命之源的水,失去往日的温情和驯服,向人类展露出了它肆虐和不羁的一面。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百万军民与洪魔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搏斗,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战果。荆江分洪大转移作为’98之夏抗洪战役的重要篇章将永载史册。(一)1998年6月入夏以来,长江流域多次遭受暴雨袭击,地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剧涨,加之上游来水源源不断,下游退水缓慢,洪峰一浪追着一浪、一峰高过一峰,从宜昌到长江人海口1800多公里江段,上下游水位落差仅50米,长江水位久涨不落,沿江…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西起湖北宜昌、东至江西九江、北至河南南阳、南至湖南株州,包括三峡东部地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区、大别山东部地区、鄂东南地区及鄱阳湖区在内,网胳着湘鄂赣豫四省25个地市,其范围大体与武汉经济协作区范围相合,面积3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1亿。区域内江河纵横、平原辽阔、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城市密集,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它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战略地位,也是本世纪末我国综合开发的19个重点地区之为了振兴湖北和长江中游的经济,1987年湖北省委、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一个地区(或流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挖掘程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或流域)文化形象的创建和拓展。不仅如此,它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地区(或流域)经济发展潜力大不大、后劲足不足的问题。长江和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国早期古人类遗址的所在地。长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宜,尤以吴越文化、江汉文化和巴蜀文化著名。搞活长江文化,并且由此带动长江经济的腾飞,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带与中西部地区的同步发展,有利于扩大长江流域在世界…  相似文献   

17.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90年代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正在加快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走廊的建设,长江中游地区这个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其经济建设的先行官——交通运输的优先发展就显得相当重要。 长江中游地区的交通运输是属于区域性的,但从其所处的战略地位及交通运输的跨区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来看,它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综合运网联系紧密,又具有全局性。 一、本地区交通运输的现状及特征 1、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居中,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纽地带,长江下游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带,长江上游属西部资源丰富的待开发地带,长江中游地区处于二者之间,长江作为连接三大地带的天然大动脉,是沟通东西,实现全国经济建设重心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主通道,长江中游地区北靠山西、陕西、豫西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地区主要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7省和上海直辖市。从历史上看,它向来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好,水力资源丰富,工农业都比较发达,加上城市众多,人才密集,科技力量雄厚等诸多有利因素,使得这一地区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东起上海,西到重庆,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4%.人口占将近15%,国民生产总值占将近20%。从总体上看,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能还未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还累积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以来,继我国沿海地区率先加快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后,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比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又有些拉大了。长此下去,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包含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长江中游地区,古来便是我国地理上的腹心和经济上的重域。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该地区的宏观地位,制定正确的地区发展战略,不仅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崛起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世纪之交,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巨额游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内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和香港回归都将为长江中游——华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这一地区还具有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运输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较为发达的金融优势,较强的教育科技优势等等。那么,长江中游——华中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怎样选择其跨世纪发展战略?请看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两位学者的研究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