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谈“经济人”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石性概念。"经济人"具有自利、理性和市场的本质特征。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经济人、资本经济人和金融经济人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提出改变了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的任务是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人"。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假设运用到政治学研究中.理论上,政府自利性假说是对"经济人"假设的发展.政府自利性行为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大量存在,这与符合人自利性的行为广泛的存在一样是不容忽视的.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对政府自利性假说与现实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公共选择学派的认识,有利于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3.
贺琦 《学理论》2011,(19):55-57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的前提假设,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假设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性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去界定人的本性,只有把人看做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才是对人的正确认识,从这一方面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该对"理性经济人"假设作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刘春玲 《学理论》2008,(8):59-6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人”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经济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其意义的核心在于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中的个人为了获得“自利”而最终带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一种假设。当今的许多学者和个人过分夸大“经济人”假设中的“自利”因素.把“自利”与人性自私论混为一谈,这实质上是割裂了“经济人”与社会的联系。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审视“经济人”及其假设,吸收其假设中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范畴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范畴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支点.本文试图通过反思它所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遭遇的种种批判,勾勒出它的历史脉络以及内在的缺陷抽象性和片面性.通过引入道德人和自由人两范畴,试图指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共生关系以及克服二者对立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5,(5):92-95
人性与制度本源上的密切关联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命题,而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解释却莫衷一是。制度作为管理实践最重要的御用工具,首先受到管理理论典型人性假设——"经济人"的深度影响。理性经济人的"价值无涉"导向将管理(组织)制度化推向理想状态,人性只是在显性的利益层面获得彰扬,如是,多样化、复杂化的"人"的内蕴也就主要在"非人格化"的制度化组织社会结构中"单向度"地演绎。因此,由其生成的管理制度观便硬嵌于经济人假设的逻辑镜像中,在管理视域下"经济人"假设的内在规定性包括核心假设和支撑性假设。其"理性—设计—均衡"制度观包括:制度均衡论:机械方法论的延续;制度设计论:理性预设的必然导向;制度效率论:"效率—公平"观的制度表达;制度服从论:管理制度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是一种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经济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生动体现.市场经济的运转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基础,"经济人"的行为需要文化环境和制度关系的支撑.本文以温州的历史文化与其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对"经济人"的行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哈丁提出的"公地的悲剧"模型建立在完全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认为人具有行为绝对理性,人们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将会导致公共资源面临悲剧的境地,基于此种假设,哈丁提出明确产权来解决"公地的悲剧"困境。事实上,将人视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是片面的,人具有自利的一面,但还具有利他的一面,因此,可以将人视为"双重经济人"。对于具有双面性的"双重经济人",除了通过硬制度进行强化规范,还可以通过教化等软制度进行引导塑造,使得人在利己的同时,多一些利他行为。为此,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建立生态文明制度,除了产权制度等硬制度的建设,还应包含道德文化等软制度的建设。惟有这两方面同步并举,才能化解"公地的悲剧"困境,真正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中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造成了严重挑战.认为"囚徒困境"中之所以出现表面的理性冲突是因为囚徒并非真正理性,之后笔者试着给出了两种可以化解这种冲突的方案:一种是改变博弈的理性选择方式,一种是集体理性工具说或集体利益幻象说,这一过程构成笔者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国家建立以来,人们对公务人员的人性预设经历了"道德人"、"经济人"、"公共人"几个阶段.作为超越"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公务人员的人性预设,要既能发挥对公务人员积极的激励作用,又能起到约束作用,使激励和约束相得益彰,因而"公共人"并不是对公务人员人性的真实揭示.正义一方面和道德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和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及政府组织的正当性相关,因而对公务人员的正义要求恰好既能发挥激励作用,又能发挥约束作用.可见,公务人员的基本角色应该是"正义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和谐的发展又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性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性状态,应该是基于利己利他双重人性、具有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奉行互利主义行为准则的"道德经济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要弘扬互利主义精神,塑造"互利性"人格;加强社会规则建设,培育道德理性;彰显和促进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人的自利性与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利性即经济人思想,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最早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一方面,任何人,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也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他们行为的动机都是自利的,他们时刻关心的是个人的私利;另一方面,在行动上他们又是理性的,能够最充分地利用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如价格、品质、服务等来实现自利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就是经济人。经济人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虽然千差万别,但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就是人们对自身利益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应学会用经济学原理来审视、解读思想政治工作,这会使我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工作现象有全新的认识。 经济人假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务实性 巍峨的经济学大厦的基石是“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告诉我们,每个行为主体都以自利为本性,都会根据成本-收益的计算而选择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佳方案。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我们否认“经济人”的存在,制止“经济人”的活动,赋予了经济行为过多的社会义务和政治含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按经济规律办事,坦然承认人的经济本性,鼓  相似文献   

14.
贪污贿赂是当前我国常见的经济犯罪,是腐败现象的典型形式,是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动机的变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社会保证公平竞争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某些缺位和失灵。本文试图通过对贪贿者和反贪贿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分析,为打击贪污贿赂探寻一些途径。(一)常理说明,贪污贿赂无疑是一种知法犯法的预谋性犯罪。这种犯罪是有关当事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正常人(精神医学意义上的)的一种有意的理性行为。经济学认为,这种经过“科学”决策的理性行为,是犯罪分子作为“经济人”为追求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的谋利行为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一,但经济人的谋利行为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只是道德层次关系中的两极,分析的道德层次关系有七层:损人损己、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利人不利己、舍己为人。其中利己不损人是经济人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改革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市场化的改革为什么能够导致经济繁荣呢?其原因就在于市场体制具有独特的动力结构,它能够充分调动人的自利动机和自利能力,充分调动成千上万人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并且在调动经济人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适当的奖惩制度,使经济人在谋求自利的同时,不得不去关心他人的需求,从而为公共利益服务,创造共同的经济繁荣,这就是市场体制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7.
罗敏 《理论导刊》2016,(8):27-32
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使社会治理走向善治,是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公利性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法治型政府的本质属性。与此同时,政府也是一个理性"经济人",难免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存在着自利性行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一方面,简政放权背景下地方政府享有更多的自主决定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自主决定权增加后,受利益驱动,必然产生乃至扩大不合理的政府自利行为。充分了解地方政府自利性行为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提出行之有效的规制方法尤为重要。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三者并举是规制地方政府不合理自利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使社会治理走向善治,是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公利性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法治型政府的本质属性。与此同时,政府也是一个理性"经济人",难免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存在着自利性行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一方面,简政放权背景下地方政府享有更多的自主决定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自主决定权增加后,受利益驱动,必然产生乃至扩大不合理的政府自利行为。充分了解地方政府自利性行为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提出行之有效的规制方法尤为重要。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三者并举是规制地方政府不合理自利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2)
在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下,我们探讨国际旅游岛建设主体的培育,是希望能够强化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公民的生态意识。通过厘清"经济人"和"生态人"的差异,旨在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人"的培养,进而培育国际旅游岛公民的生态意识,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政府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又有非物质方面的需要;既有经济人的特性;又有道德人的特性;人具有经济人和道德人 的双重属性。政府人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不同社会性质的政府人有不同的性质。社会主义政府人有力地促进了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