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法律常识》课要包括宪法的内容?学习宪法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宪法学好?这是学习宪法课首先要碰到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宪法成为《法律常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宪法的性质、地位和它与一般法律的关系所决定的。宪法是法的一种形式,它和一般法律一样,都是统  相似文献   

2.
<正> 迄今为止,研究英国宪法的法学专著已经不少。但不论从何种标准去评判鉴别,戴雪的代表作《英宪之法的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总会被列入最有权威的书目之中。这部著作正如其中译版《英宪精义》所反映的那样,既阐述了英国宪法的理论,也表达了戴雪深邃的法律思想和政治信念。虽然戴雪和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早已消逝,但是他的影响却从未中断。《英宪精义》一直保持着它的旺盛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尤其是治宪法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宪法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政治文献,也是一部经济文献,它也是利益较量的产物。《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一书通过分析美国制宪会议代表所代表的经济利益,进而分析美国宪法所反映的经济集团利益,对于宪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李勇 《特区法坛》2004,(5):13-14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它也再次唤起了全民的宪法意识。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知道,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是一切法律法规赖以存在和适用的基础。而宪法司法化作为一个理论和实践都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对其加以认真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今年 3月 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修宪 ,充分体现了根本大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 ,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 ,将是全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尤其要率先垂范 ,积极营造一种学习宪法、研究宪法、崇尚宪法、维护宪法的氛围。为此 ,从本期开始 ,本刊将通过不同的栏目 ,围绕着宪法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6.
在宪法文本及其实施的实践之间,当今中国法学界存在一个有趣的悖论.一方面,一般认为,我国有一部比较好的《宪法》(1982年),这部《宪法》是百年宪制的重要一步;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现行《宪法》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甚至没有得到实施,因而未能成为"活的宪法",所谓"有宪法而无宪政".因此,中国宪法有无得到实施,实施得如何,以及我们如何看待1982年《宪法》公布以来的宪法实践,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经济立法活动,在全国整个立法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地方经济立法已成为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现就地方经济立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关于地方性经济法规的概念问题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融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 2000年我国宪法学者们继续深化宪法理论研究,广泛开展学术活动,积极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提供理论根据.宪法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所探讨的问题涉及领域广泛,理论深度在某些方面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几年,国内出版了几本比较宪法学的著作,吉林大学张光博教授所著《比较宪法纲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纲要》,颇具学术特色。) 一、研究对象设计方面的特色宪法为资产阶级所发明,比较宪法由资产阶级学者所首创。早期的比较宪法学只能在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之间进行比较。自从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后,开始有了包括社会主义宪法在内的比较宪法学。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比较宪法学著作就包括了两种类型的宪法比较。但是,由于受其阶级偏见的制约,他们往往从巩固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0.
夏泽祥 《法学论坛》2006,21(1):139-144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依宪治国。在当下中国,依法治国方略虽然被写进了宪法,但宪法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适用,宪法仍然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宪法解释的理论建构》一书充分论证了“释宪演进模式”较之“立宪演进模式”在提高宪法权威方面的优越性,并从界定宪法解释的概念入手,对宪法解释的场合、主体、目标和原则做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尽管《宪法解释的理论建构》没有解决宪法解释的方法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但该书对宪法解释主体的界定和对解释原则的论证已经为宪法解释的技术性研究扫清了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作者主持的《立法理论研究》课题组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专家建议稿)》所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如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程序的进一步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法的解释的权限与程序;建立立法监督委员会(或和宪法委员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及其制度设计等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宪法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宪法意识的研究,对制定。完善和实施宪法,丰富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提高公民遵守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性,推动和加强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宪法意识的概念和宪法意识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宪法意识的概念 (一)宪法意识的涵义 宪法意识,是指人们关于宪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它反映了公民对国家宪法的制定、执行、保障、修改、存废等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人们对宪法的基本看法;对现行宪法的态度和要求,对于宪法本质和作用的理论观点,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行为合宪性…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 3月 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庄严地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所确立的一系列宪法原则和宪法规范 ,内蕴着现代宪政、民主、法治、人权等基本理念 ,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了庆祝宪法修正案的通过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 ,在张文显教授主持下 ,从法理学角度对宪法修正案进行了解读和研讨。下面是几位博士研究生所做的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4.
这次公布的宪法修改草案,总结了我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经验,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建国以来最完善、最好的一部宪法修改草案.它将宪法的性质、意义和可能起的作用写得清清楚楚,为法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法学理论问题得到科学的解决.宪法修改草案序言的最后一段说:"本宪法记载了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人民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2017,(5):3-10
《宪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的依据,也是其实施的保障。《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系是基本法理论与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发挥了价值引导与规范保障作用,为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一些资产阶级宪法学者比较重视宪法的分类研究,把宪法分类科学化、系统化,试图给以理论上的说明,使之成为宪法学中一个专门学科,这就是宪法类型学。著名的学者有联邦德国的卡尔·洛文施泰因,英国的莱斯利·沃尔夫·菲利普斯、肯尼思·C·惠尔,荷兰的亨克·范·马尔赛文和格尔·范·德·唐。他们合著的《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一书第九章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现根据这本书和其他材料,把资产阶级的宪法类型学作一简介。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宪法类型学是把宪法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开始了,一本《中国宪法讲义》摆在每个法院业大学员的面前。同志们会问:怎样才能学好中国宪法课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了解中国宪法课的教学体系,从宏观上掌握中国宪法理论的轮廓。中国宪法学是法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特别是一九八二年宪法为研究对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内容。对初学中国宪法课的同志们来说,是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阶段。特别是我国自一九五四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来,先后三次修改颁布宪法,经过了一个复  相似文献   

18.
一、宪法司法化是一个学术问题,不宜政治化在《民主与法制》杂志2008年第9期刊登《中国宪法自由权第一案》一文之后(该文对法院援引宪法的夸大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齐玉苓案批复废止的直接原因),有关部门内部发文认为推行宪法司法化是搞三权分立,是改变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要求法院在审判具体案件时不得引用宪法,甚至不能对宪法司法化问题进行理论阐述。目前各级法院的法官们不敢谈宪法,深怕惹上政治上的麻烦。在很大程度上,宪法司法化问题已经有些政治化。我们认为,法学界关于宪法司法化的讨论是一个学术问题,不宜政治化,更不宜进行政治上的审判和行政上的干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作为他宪法思想具体体现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提出,在中国宪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就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以及权能分治理论的内容做出阐述,并对学术界争论的一些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韩大元 《中外法学》1997,(3):111-117
<正> 一、宪法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在韩国,近代宪法思想与宪法理论是从西方移植的。随着国际法思想的传播,宪法作为一种思潮开始影响社会近代化进程。自1883年以来,在韩国的大众新闻如《汉城旬报》、《独立新闻》、《皇城新闻》等报纸上开始刊登了宣传西方立宪主义和权利思想的文章。当时,主要介绍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理论,一些知识分子们试图将朝鲜的绝对君主制改为英国式立宪君主制。1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