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睿 《法制与社会》2014,(4):280-281
在我国精神医学中,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含义并不相同,从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内容来看,我国刑法中精神病是指广义的精神疾病,而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工作中存在是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一致,掌握尺度不同的问题,最终造成评定结果不一致,因此必须对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标准作深入理解与探讨。本文综观法律关于精神病的刑事责任实践与立法,对我国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在当今司法实践中精神病鉴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此提出意见,为完善精神病人刑事责任,建立统一的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患者同意权行使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判断更注重主观要件,患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合法性成为医疗行为合法性的关键要素。本文认为对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应该做明确归定,以便从根本上保护患者的利益。完善患者同意权行使主体制度,应该明确同意权行使主体;完善代位同意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造成流浪精神病人的原因出发,分析了流浪精神病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并针对如今流浪精神病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和救助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患者与非精神病人凶杀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世民  李天保 《法医学杂志》1997,13(2):83-84,87
本文随机抽取1984-1995年徐州市鉴定过致人死亡的精神病患者47例,同期已判决的非精神病人凶杀案54例,就其凶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精神病患者凶杀案的被害对象多为配偶、至亲,突发犯意、病理性动机引发,方式奇特、手段凶残、过剩杀人、自我保护差等.而在杀人时间、地点及方式等与非精神病人凶杀案件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件不时见诸报端,引起民众的强烈震撼。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仅是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而且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学者对精神病患者权益受损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但大多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法制角度分析的相对较少,而我国相关领域的法制缺陷是精神病患者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拟从法制角度对精神病患者权益受损进行研究,以期对保障我国精神病患者权益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审查行政协议行政机关方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主要视其是否有相应的订约权。对订约权的判断分两个层次进行:有无对订约权的直接规定;是否有协议事项上的行政管理职权,容许性如何。实务中对行政协议适格主体的判断因立法不一等原因存有争议,须注意不能因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权而否认一级政府的订约权。行政协议诉讼中依传统的被告确定规则,往往出现被告与协议签约方分离,与合同相对性原理不符,并有以被告转换技术消解协议行为主体资格缺陷问题,宜引入民法上事后追认等观念作为缓解理论与实务紧张关系的解释进路。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死刑案件中的精神病抗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权利话语的流行与国家对被告人权益保护的增强,中国死刑案件中的被告方在庭审阶段频频提出精神病抗辩,意图减轻罪责或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实践中却显示出如下悖论:被告方虽时时提出抗辩,但法庭却不愿启动精神病鉴定程序。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被告方提出精神病抗辩的证明责任分配不明;被判无罪精神病人的监管难题与强制治疗措施缺乏;精神病鉴定一再反复导致法官无以判案等等。因此,在我国近年越来越重视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构被告人精神病抗辩的合理制度,使其在维护被告人正当权益的前提下也不至于无章可循、变得过度泛滥。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精神卫生法,精神病人的权利时常不能得到保护。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为给病人服药,通常采取强制、威胁等手段。这不仅会对患者的人身权益构成侵害,也侵犯了病人自主选择用药的权利。因此,在我国未来制定的《精神卫生法》中,关于精神病患者对于强制服药是否可以拒绝、其是否有能力选择用药、及医生对患者服药所应当遵守的程序等方面都应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刘玉春 《法医学杂志》2009,25(5):397-397
1案例 1.1简要案情某日晨6:00,陆某被人发现死于家中。 1.2现场勘验现场位于厨房内,死者于地面呈俯卧位,下身赤裸,上身着一蓝白条线衣,尸体周围有大量血迹,尸体后腰部被砍断,肠管多处断裂、缺失,溢出体外,  相似文献   

10.
监管场所精神病患者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管场所是国家执行刑法的场所,目的是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精神病患者的出现,给监管改造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监管场所精神病发病率、诊断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对监管改造的影响,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为监管场所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1监管场所罪犯的精神状况调查统计某辖区5个监管场所,共有26798个犯人,均属男性罪犯改造场所,鉴定医院系省政府指定的司法鉴定单位,鉴定时间为1998年11月12日至2004年5月25日,鉴定结论为有精神病的114人。发病率为0.43%。其中拘禁性精神病37人,精神分裂症48人,偏执性精神…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渊 《行政法学研究》2006,(3):43-50,104
与行政合同不同的是,行政协议本质上是一种对等性行政契约。它的缔结,主要是合作各方的事,中央政府无法越俎代庖。但行政协议法这一制度平台是地方政府无能为力的,只能由中央政府来构筑和提供。只有制定行政协议法,中央政府才能对地方政府的协作实现法律监控,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也才能稳固和得到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宁杰 《证据科学》2002,9(1):46-48
精神病人(Mentally ill person)又称精神病患者和精神障碍者,"是指精神活动(心理活动)异常的人."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工作竞争的高压和生存环境的污染,有心理疾患的人越来越多,精神病患者呈几何级数增长,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人 (Mentallyillperson)又称精神病患者和精神障碍者 ,“是指精神活动 (心理活动 )异常的人。”② 近年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工作竞争的高压和生存环境的污染 ,有心理疾患的人越来越多 ,精神病患者呈几何级数增长 ,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人类的梦魇 :精神病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7年的报告《疾病的全球负担》显示 ,目前全球约有 5 0 0 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 ,在发展中国家 ,到一般卫生服务机构求助的人中 ,几乎有五分之一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我国的精神病…  相似文献   

14.
《商务与法律》2006,(3):55-56
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2006年6月25日在印尼的巴淡岛签署了在印尼巴淡、宾坦和卡里摩岛共同建立经济特区的合作备忘录。该项备忘录是在印尼总统苏西洛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举行促进两国经济合作的双边会谈后签署的。  相似文献   

15.
李娜 《法制与社会》2011,(21):260-260
近些年来,夫妻间签订忠诚协议的现象越来越多,也引起了法律争议。近期的《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已经把原先在草案中出现的忠诚协议内容删除,这使得我们对这一问题更加应该深入的去探讨,以便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在铁路线上的肇事案件屡有发生,有的在铁路线上置放障碍物,有的拆卸或偷盗铁路器材设备,有的行凶伤人,严重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输生产安全。他们作案由于时间上的随意性、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使铁路公安部门颇为棘手,而且由于一般侦  相似文献   

17.
司法精神鉴定制度中,鉴定人资格是基本问题。我国的鉴定主体制度尚不完善,规定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存在内在弊端与不足,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起统一的鉴定人资格和登记注册制度,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8.
立法决策贯穿立法的整个过程之中,在立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主体对立法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决断。通说认为立法决策的主体仅仅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享有立法权的主体,事实上,在立法过程中,还有其它主体对立法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推动甚至决定作用。因此,立法决策的主体除了法定主体以外,还包括立法决策的次级主体、辅助主体和影响主体。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公正而且准确的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是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最终目标,但由于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本身的固有属性以及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使得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用先进的理念以及合法的手段对我国现行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进行相关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黄富颖  管唯 《法医学杂志》1999,15(4):224-225
感应性精神病临床上较少见,司法鉴定实践中更为罕见,有关感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文献报道不多。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就感应性精神病的医学诊断、鉴别要点和法律能力评定等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1案情摘要被鉴定人张某于1997年12月与其兄因家庭纠纷而发生争吵和殴打,张某的鼻骨被打成骨折,经法医鉴定为轻伤。为此,张某与其妻李某四处奔走,要求对此作出处理,但对各级公安机关的处理意见均不满意,并认为公安机关有人在故意刁难。1998年间月22日,张某夫妇出走二个月,自称外出避难,并怀疑有一批人跟踪、谋害他们,故~路寄发控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