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马克思主义者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生。虽然恩格斯也曾预言,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有可能在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是这一革命必须得到欧洲国家随之而来的革命的支持。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之后也曾企盼能以此引发一场欧洲范围的社会主义革命,从而把俄国革命纳入世界革命的轨道。但这场革命并没有爆发,而且20世纪20年代之后,在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普遍陷入低潮的情况下,俄国的革命却存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十月革命之…  相似文献   

2.
1917年3月列宁在从西方回国前夕撰写的有关文章中提出,俄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不能立即直接展开社会主义革命,但俄国无产阶级可以使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使俄国革命成为全欧洲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使西方的无产阶级起来同资本主义决战。至十月武装起义胜利以至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列宁一直持上述战略思想。列宁的《四月提纲》未提出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天才计划",只是提出了使俄国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准备阶段"的思想。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谨慎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执掌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俄国,共产党如何执政?如何带领俄国走上国家振兴、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陌生的,无前例可循。列宁、斯大林作为苏维埃国家执政党的两位早期领袖,他们的执政理念对于党的执政基础的奠定、执政体制的形成、执政方略的制订、执政方式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姣 《世纪桥》2008,(8):65-65,74
17世纪-18世纪初,世界经济交往的大潮同时对处于封建王朝顶峰的清帝国与当时落后的俄国产生了冲击。在俄国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中国为政冶目的以贸易让步的形势下,早期的俄中贸易缓缓得拉开了序幕。17世纪末-到18世纪俄国与中国积极的经济交往预示着他们将走上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5.
宋晓敏 《党史文苑》2013,(8):40-42,73
马克思在总结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模式内涵和历史由来的基础上,立足于俄国农村公社的现实,提出了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解释及俄国农村公社跨越的三个条件,为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总结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模式内涵和历史由来的基础上,立足于俄国农村公社的现实,提出了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解释及俄国农村公社跨越的三个条件,为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超 《唯实》2011,(8):56-59
列宁的《四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党内外引起了分歧与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对俄国革命形势持不同立场。《提纲》指出,俄国革命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加米涅夫和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提纲》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的“总公式”。列宁指出,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旧公式不能解决俄国的现实问题;不实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政权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提纲》中的措施不是超越阶段地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最初准备。  相似文献   

8.
1881年63岁的马克思在回答俄国社会发展前途时指出: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象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不必一定要通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有可能通过革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①,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的这一光辉思想,是他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论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制度作过深刻的剖析和无情的揭露,但他们并没有因为人们当时对资本主义普遍憎恶和厌弃情绪,而对其加以简单的否定。马克思在论及落后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曾明确地指出:俄国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2)
恩格斯晚年先后撰写了《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和《论俄国社会问题跋》,提出了自己对俄国等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新思考,即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针对俄国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为之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认识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改革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预见到也没能回答的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对指导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  相似文献   

12.
早在辛亥革命后不久 ,伟大的列宁就曾在《涅瓦明星报》和《真理报》上发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 ( 1912年 7月 15日 )、《新生的中国》 ( 1912年 11月8日 )、《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 ( 1913年 3月 12日 )和《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 ( 1913年 5月 18日 )等文章 ,赞扬孙中山的思想“是真正伟大人民的伟大思想”,辛亥革命的胜利说明“四亿落后的亚洲人……已经从酣睡中清醒 ,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孙中山则属于较早向往十月革命的中国人。1918年 1月 ,孙中山指出 :“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  相似文献   

13.
《北京支部生活》2013,(6):25-36
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 1845年初,原本矛盾重重又相互鄙视的德国王室、法国激进派、罗马教皇以及俄国沙皇等等各种力量突然联合起来,他们对刚刚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共产主义感到既神秘又惧怕,将其视为恐怖的幽灵,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揭示和分析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在新世纪更加自觉地、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基本完成,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和美国仍在进行,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其他国家仍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在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的斗争尚未完成。亚非拉广大地区仍处在封建时代或前封建时代,已经遭受或正面临殖民主…  相似文献   

15.
萧文 《党建文汇》2001,(2):28-28
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落后的俄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国力迅速增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落后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生产力以旧社会不可能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创造了新型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发展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18世纪初,世界经济交往的大潮同时对处于封建王朝顶峰的清帝国与当时落后的俄国产生了冲击.在俄国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中国为政治目的以贸易让步的形势下,早期的俄中贸易缓缓得拉开了序幕.17世纪末-到18世纪俄国与中国积极的经济交往预示着他们将走上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08,(12)
17世纪-18世纪初,世界经济交往的大潮同时对处于封建王朝顶峰的清帝国与当时落后的俄国产生了冲击。在俄国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中国为政治目的以贸易让步的形势下,早期的俄中贸易缓缓得拉开了序幕。17世纪末-到18世纪俄国与中国积极的经济交往预示着他们将走上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列宁1922年12月23日至1923年3月初口授并亲自审定的八篇文稿是一套完整的创新理论成果,其中所承载的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人们习惯称为列宁“晚期思想”,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列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创新勇气和探索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列宁学说的核心是宣告社会主义在一个落后国家的正式建立,十月革命为20世纪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意味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型现代化的开端。列宁思想的重要特征是精明的策略性以及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结合,无论在革命还是在建设时期,列宁克服了"原教旨马克思主义"对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列宁学说不是狭隘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虽然它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但绝不是只适用于俄国。21世纪列宁学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他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所蕴含的方法论及其价值上。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在落后的旧俄国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直是列宁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既源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继承,源于对错误文化思潮的斗争,也源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遭遇到的具体性、迫切性、深层性问题。为实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革命这一历史重任,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具体性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注重对以往文化遗产的批判性吸收、扫除文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注重基础教育与教师地位的提高、注重报刊杂志的文化宣传作用、深入清除官僚主义作风等。列宁力图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巩固文化领导权,特别是消除文化领域的异化,将旧俄国以东正教文化为根基的旧文化改造成具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基于十月革命胜利之初俄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列宁在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更多关注的是基础性、前提性、具体性问题。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重视,对文化建设、文化革命具体举措的实践探索,在今天仍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