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工具痕迹在现场的出现率较高,根据工具痕迹多种特征的形成机理,利用工具痕迹力的不同、承载客体性能材料的不同、加载客体使用的形成工具痕迹特征变化和提取方法对工具痕迹特征的影响,对凹陷状工具痕迹、线性工具痕迹以及现场出现的其他特征的检验鉴定要综合利用,才能准确、科学的确定犯罪工具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有关钳剪痕迹的论文做了综述,其中有钳剪痕迹的理论研究;各类钳具所形成钳剪痕迹的特征及检验鉴定;不同客体上的痕迹反映;钳具种类推断等。探讨了钳剪痕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楼房高坠现场勘验的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实践中。楼房高坠事件的性质较难判断,为有效甄别事件性质。应对高坠起点、楼房外侧墙面及坠落处进行重点勘验。  相似文献   

5.
心理痕迹不仅对现场勘查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侦查实践也尤为重要。文章认为,利用心理痕迹勘查现场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勘查应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我们要了解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掌握勘查现场心理痕迹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为侦查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6.
对工具线条痕迹进行检验时,制作的样本痕迹容易出现误差,导致比对效果不佳。可以根据留痕工具形成线条时的变化规律,对样本上的痕迹矫正后再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坠死亡现场的勘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坠死亡现场的情况很复杂,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应当围绕坠落起点处、坠落终点的地面及死者的衣着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分析。  相似文献   

8.
工具痕迹在犯罪现场的反映形象具有多样性。为了确定一种工具所形成痕迹的特征,必须对工具痕迹的多种形象特征进行综合检验,以确定工具接触部位的形状、几何尺寸以及工具在不同情况下形成的痕迹特征.进而科学地划定侦查范围,为侦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工具痕迹在侦破案件及物证鉴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工具痕迹中的细小特征经常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木材客体上的凹陷痕迹,特征往往有一定变化。研究这些细小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稳定性,是工具痕迹检验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木材上打击凹陷痕迹、撬压凹陷痕迹的细小特征尺寸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得到了木材上凹陷痕迹的特征与工具上特征的相关性、线形关系以及木材上凹陷痕迹特征变化的置信区间。研究表明,木材上痕迹的细小特征尺寸与工具上细小特征尺寸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且两者之间还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犯罪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任何犯罪现场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物质的相互转移,即只要犯罪活动发生,实施犯罪者必然会从现场带走或遗留某种物质。但在实际现场勘查中工作人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手印、足迹和工具痕迹的发现、提取上,对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以及利用很少,主要原因是对现场痕迹物证缺乏全面运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盗窃案现场的痕迹之所以能反映罪犯的职业特点是因为痕迹有它特定的关联性和客观性。注意发现盗窃犯罪现场罪犯的职业痕迹,对于划定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申的作用,从而促使侦查人员可以进一步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13.
暴力袭警事件频发原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袭警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正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就当前的情形而言,暴力袭警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国的法律对警察执法缺少必要的保障,公安机关自身的执法和管理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4.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实务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小区内停车位的产权归属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为了避免现实中的各种纠纷,必须在法律上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
各国警察执法保障对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中外部分国家警察执法保障相关立法规定。在借鉴国外警察执法保障相关立法经验和我国警察执法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完善我国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对策。其中包括:建议单独增设袭警罪;建议修改《人民警察法》第三十第五条规定,加大对侵犯警察执法权力的处罚力度:规范合法警用暴力的使用标准。完善警察执法保障的其他建议是:建立完善人民警察维权的机构;充分发挥警用装备的作用;提高民警自我防护意识;强化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活动效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客观地反映了作案人的心理意识和活动,它具有客观普遍、抽象特殊、相对稳定等特征。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获取作案人的个性特点,犯罪经历、动机、行为以及无意识心理痕迹等特征,能够为作案人进行心理画像,并为案件串并、侦破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分析理论尚未发展成熟,正确地看待犯罪心理分析的作用,既不夸大又不否定其客观的价值,是侦查实践中正确运用犯罪心理分析的前提。研究者必须了解犯罪心理分析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客观分析犯罪心理分析的理论基础,在科学认识犯罪心理的基础上审视犯罪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六四”式7.62mm手枪射击后会形成5种弹头痕迹和11种常见的弹壳痕迹。5种弹头的痕迹出现率和细微特征的稳定性各不相同,其中阳膛线、阴膛线的出现率最高,起末端痕和小线纹的稳定率最高。11种弹壳痕迹的出现率和稳定性也各不一样。分析弹头痕迹、弹壳痕迹的出现率、痕迹特征的稳定性以及差异形成原因,能帮助我们区分和认定有关枪支。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后,法院可能发现对被告人应适用的罪名和刑罚与检察院的起诉判断有所出入,此时法院可否变更起诉罪名及刑罚,适用另一罪名和相应刑罚?台湾刑诉法采行变更起诉法条制度,承认法院有权变更起诉所引之法条,但须于案件事实同一性之前提下始得为之,并应践行一整套法定的变更起诉法条程序。大陆地区刑诉法上对此并无明确规定,相关司法解释仅肯定法官变更起诉罪名权,但并无任何启动条件与实施程序之限制,相关理论研究亦存在不足,应借鉴台湾立法及理论之研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命案现场血迹既是痕迹又是物证,血迹的双重特性也充分反映出其在命案现场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痕迹,它能充分反映出被害人被害时所处的状态和受伤以后的活动过程以及案犯触及血迹后的活动轨迹;作为物证,血迹是最重要的法医物证,刑事技术部门可以利用血迹的生物学特性,来确定血迹的种属、血型、性别以及DNA同一认定等。因此,研究命案现场中血迹的特点以及血迹的发现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