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0年代,伴随着国家权威话语和民间大众话语的渐趋喧闹,文学中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逐渐黯淡微弱。张天翼的小说以知识分子话语对于民间大众话语的模拟发声,隐曲地传达了知识分子话语的深刻内容,同时成功摸索出一条知识分子话语言说的曲折路径,使现代知识分子话语在不利于己的强势语境中保持了自我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儒、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性哲学乃至教科书的辩证唯物哲学,相继都陷入信任危机,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频现哲学话语危机。所幸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激发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哲学观念和理论形态上都具备论说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话语潜质。所谓实践地论说发展,意在回归实践立场,充分汲取“中、西”诸家哲学话语的合理因素,深入阐释扬弃“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践机理,从构建优良社会生态人手,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实践提供话语支持。  相似文献   

3.
范国真 《人权》2011,(5):18-20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水准的脊梁。在上世纪60年代,全国人民都以学习雷锋做好事为荣,用道德观来衡量人生的价值,人人互敬互爱,整个社会和谐有加,其乐融融。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雷锋精神被淡忘,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在下降。雷锋在哪里?笔者追溯雷锋当年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5.
王锐 《思想战线》2021,47(4):106
近代以来,在中西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学术话语出现了巨大的危机。不少人都在思考如何以新的方式重构中国传统。在此过程中,诸子学引起了现代中国不同学术流派的重视,对之展开了许多研究与解释。在今天,需要在大量掌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实践,辨析那些基于特定历史背景出现的关于诸子学的观点,剖析其背后的政治与文化诉求;同时需要秉持先因后创的立场,着眼于中国现代学术史演进的脉络,挖掘那些可以作为当代学术话语建设的学术遗产与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需要一批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有知识分子的自觉,喜爱思想与独立思考,他们不受种种世俗的诱惑,摒弃浮躁,拒绝平庸,为真理执著奋斗。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保障是中国人权事业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古代的残疾人保障,是建立在家国秩序下的一种慈恩模式.近代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西方的影响,中国残疾人保障形成法治秩序下的一种权利话语模式.目前,国际人权法视角下的残疾人保障,重点拓展了“社会维度”,对中国今后的残疾人保障思路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否认可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直接关乎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社会背景、社会实践原则及实践策略方面,对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达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及自身社会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热点问题很多。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和认识最基本的社会运行机制问题,对当代中国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层解读,全面认识和把握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刚 《桂海论丛》2012,28(2):54-5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有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截然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突出建设的社会性、强调治理的公共性、关注需求的日常性、关涉布局的综合性。这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日益凸显出来的基本特征表征着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专业化和自主化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丁祥艳 《前沿》2010,(15):112-114
社会思潮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具有空前的多样性,极度的复杂多变性,多元共生,更加关注现实利益,更加重视话语权的争夺以及更加平民化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人本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治平 《新东方》2009,(8):13-15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与实践,“以人为本”这个学术味极浓的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普通百姓的日常话语之中,有时候,在农村老太太的嘴里,也可能不经意地冒出个这个时髦词来。当然,关于以人为本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深化,但人本观却正在中国生根发芽。考察当代人本观在中国的深入过程,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13.
许润丽 《前进》2010,(4):46-48
一定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的界定,必须考虑该时期的特点。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主要任务是尽快从“文化大革命”和“继续革命学说”的阴影中走出来,要确立人性和人道的合法性,那么在当代,主要任务则是要面对转型时期产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而现实,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中国社会尚处在转型过程之中,必要的法律、制度体系还未建立完善,社会失序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这一概念是脱形于"公民社会"这一大范畴之下的理论模式,源于西方的历史经验及知识传统,其形态随着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而逐步显现出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从这一概念入手,可以探析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王勇 《人大研究》2008,(6):F0002-F0002
在中国,从1980年代对知识分子独立人格与良知的拷问,到1990年代知识分子作为市民社会的一部分,在自主性知识场域中从事规范化的学术研究,知识分子与国家体制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在这种知识与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中,法学家从作为自由精神象征的知识分子一部分,逐渐发展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部分。这种转型导致从法律内部来研究法律的注释法学成为法学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毋庸置疑,信任危机早已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热门话题。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有哪些表现?造成信任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消除信任危机的路径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已做过大量叙述和分析,并展开了不少讨论。笔者也试图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孙雅云 《人民论坛》2014,(4):204-20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欧美等国的有意文化渗透下,西方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分别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发展阶段探讨西方社会民主主义与中国的关系,分析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提供的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前,理论界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使命探讨了许多具有生长点意义的理论问题,但理论上的“生长点”还不等于实践上的“生长”,理论难题的解决要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实践的理解中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它是以实践为中介、通过实践来展开的。实践是现实世界生成变化的根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切认识和思考都要围绕“改变世界”的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使命,寻找创新的着眼点和路径是现实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