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郝安 《新湘评论》2004,(3):50-51
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两位执笔者都还是年轻人。如今150多年过去了,我来刭默洲马克思的故乡寻宗问祖。虽说周围都是资本主义世界,但处处能感觉得到它的批判者马克思老人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调侃说,只要记住"一巴掌又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哭"这句话,就记住马克思的生日了。卡尔·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的德国南部小城莫泽河畔的特里尔,今年的5月5日,是他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200年的风云变幻,200年的世事变迁,但马克思主义影响依旧。有人这样总结: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出发的。马克思不仅是一位极富影响力的思想家,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3.
高秀清 《湘潮》2014,(3):21-23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对于这一点,很多学习、研究党史的人都知道。但对于这样一位伟人,他30岁前的人生路是怎样走的,几次选择后,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其中一些细节的东西很多人不一定很清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革命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兴良 《求实》2004,1(5):24-27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哲学观”上的革命 ,而不首先是“本体论”上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也不是“主客统一的生存论哲学” ,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改变世界”的革命哲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革命哲学 ,必须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为坐标 ,把它看成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 ,任何把马克思哲学纳入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路或概念系统的尝试 ,都可能离开了马克思 ,而不是“回到”或“走近”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1835年10月,17岁的马克思离开故乡特利尔小镇,到波恩大学攻读法律.虽然学的是刻板的法律条文,他却以诗人的眼光来打量世界,以至于一向欣赏儿子天赋的老马克思不得不写信劝告:"你不应当要[求]法律课程温情而富有诗意."  相似文献   

6.
世界著名政治家、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生虽是在繁忙中度过的,但仍活了91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中最后一位离开这个世界的。归结丘吉尔成功的秘密,就是他终生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相似文献   

7.
胡甫开,永定县中川村人,一九一四年出生。他协助党创办“侨育中学”(简称侨中)时才廿五岁。在这之前两年,他已创办了“中川小学”。一位廿五岁的年青人,在短短的两年中,先后办起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在福建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一九四四年,他为教育献身,离开人间已四十多年了,但他的名字和他所创建的光辉业绩,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相似文献   

8.
迟来的会面     
一位是76岁的老党员,一位是44岁的青年党员。原来他们并不相识,但在危急时刻,年逾七旬的老党员奋不顾身地跳入湖中救小孩;不会水的青年党员机智地用一根扁担将一老一小两人拉上岸后悄悄地离开……事情发生在1999年,当年8月27日傍晚,鞍山市73岁的老共产党员魏秉库像往常一样在离家不远的孟泰公园散步。走到湖边时,他突然听到“孩子落水了!”的求救声。魏秉库丝毫也没有考虑自己已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并且已经有50多年没下水了。他立即纵身跃入3米多深的水中,奋力接近只有两只小手露出水面的孩子。老魏几下游到了…  相似文献   

9.
王凡 《党史博览》2003,(12):43-45
今年77岁的程汝明,1954年开始参与毛泽东的餐饮服务,1958年进中南海,在毛泽东家和另一位厨师李锡吾共同主厨,至1976年离开时,为毛泽东的家庭服务了19个年头.  相似文献   

10.
王武 《湘潮》2005,(11):32-33
时光荏苒,敬爱的培民书记离开我们已经3年多了,但我对他的缅怀之情却益发深切。这不仅是因为我曾与郑书记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感情,而且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位楷模,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培民书记是省委的一位老领导,而我是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年轻干部。以前,我只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什么科学,与现实相比,都是第二位,一旦不能为实践证明,这个科学的定义就要根据实践的要求修改自己的内容.实践引起种种的变化,推动科学的发展.所以任何理论,至多可以称为经典,至少不能称为顶峰.从理论发展史上考虑,康德、黑格尔够伟大了,但马克思更伟大.马克思学说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但决不是一句顶一万句.马克思没有说过社会主义政权可以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话,这些话列宁说了,而且用  相似文献   

12.
我觉察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他们国家的命运是和自己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说来也奇怪,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象。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他先后两次去莫斯科会见苏联领导人。蒋介石也只有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年,17岁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正早上不到9点,孙毓敏就来到位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排演场的办公室。73岁的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一副十足的明星范儿,丝毫看不出已是古稀老人。2005年,孙毓敏卸任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但她没有离开京剧,离开戏曲。自担任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会长以来,每天她都像往常上班一样准点到达办公室,忙着协会的事、京剧的事、徒弟的事……一刻也闲不住。老艺术家,"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偶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类自身再生产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内涵,然而多年来这一理论却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这在理论上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把人类自身再生产理论的含义错误地等同于“人类生殖”;二是对物质生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机械、片面的理解。这两者的实质都在于离开社会有机体总的生产或再生产过程去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只要我们深入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完整论述,就不难发现对这一理论的上述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概念是马克思1844年提出的,但这一概念只在马克思著作中出现过一次。150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未用过它。但我们应看到,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概念,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航程。  相似文献   

17.
早上不到9点,孙毓敏就来到位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排演场的办公室。73岁的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一副十足的明星范儿,丝毫看不出已是古稀老人。2005年,孙毓敏卸任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但她没有离开京剧,离开戏曲。自担任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会长以来,每天她都像往常上班一样准点到达办公室,忙着协会的事、京剧的事、徒弟的事...  相似文献   

18.
参加《张鸣岐的故事》出版座谈会,对我来说,无论是作为当年亲身参与宣传张鸣岐的新闻记者,还是作为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宣传干部,都感到非常激动。还记得当年我采访的一位省领导曾流着热泪说:“我们共产党人常说要把一切献给党,鸣岐同志就真正做到了。”诚哉斯言!张鸣岐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但辽宁的广大干部群众却仍深深地怀念他。无论是21年前还是21年后,张鸣岐同志都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第五集大道之行马克思的故乡特利尔市,是德国西部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清澈的摩塞尔河静静地从城边流过。市中心有座黑门,是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黑门附近的这幢小楼,就是马克思童年生活的地方。100多年前,这个家庭是相当富足的。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著名的律师。马克思的爱妻燕妮出身贵族,父亲是政府高级官员。青年马克思才华超群,当时的一位政论家说:“设想一下,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为一人——那么结果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凭着门第和才华,马克思不难获得世俗的荣华富贵。但马…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好父亲     
<正>亲爱的父亲,您36岁时生我,72岁时离开我,陪我整整度过了36年。您离世已15个年头了,但您却好象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您永远活在我心里。对我而言,女儿认为您是天底下最优秀的父亲。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我的好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