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979年1月1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三十年来,特别是去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取得执政权后,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快速发展,两岸政党之间也成功开启了对话和交流,台海之间如今更是基本实现了全面直接的双向“三通”。两岸关系初步呈现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  相似文献   

2.
白华 《两岸关系》2009,(6):34-35
第三次“陈江会”签署了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也发表了“陆资入岛”声明。在金融风暴远未结束、仍大大冲击台湾外贸订单及失业率的今天,“陆资入岛”不再是浪漫憧憬,此举也让台股—飞冲天,短短数日就大涨了近千点。股市猛涨,说明“陈江会”后对“陆资入岛”的期望,以及两岸搭起的经贸合作愿景,已让台湾股市远景可期。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距今已有20年时间。2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告台湾同胞书》所提出的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实行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主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两岸民众的广泛支持。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靠泊大陆港口运送两岸贸易货物的台湾商船已超过400艘次,运送货物超过1000万吨,两岸间海上航运市场已初步形成。在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两岸局势逐步缓和,经贸关系不断加强,祖…  相似文献   

4.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  相似文献   

5.
<正>近二三十年来,台湾的分裂势力在多元文化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旗号下利用语言文化问题推行其“台独”主张,对两岸文化“同中求异”“同中显异”“化同为异”,试图切断两岸的文化连接纽带,误导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都图谋推动文化“排中性”的加剧演进,路线图是由“语言台独”过渡到“文化台独”再迈向最终的“政治台独”和“法理台独”。  相似文献   

6.
3年前世人瞩目的“胡连会”,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3年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刚刚落幕的“胡吴会”,让两岸关系拨云见日、雨过天晴。  相似文献   

7.
陈筠 《两岸关系》2009,(9):18-20
8月8日,数十年不遇的超强台风“莫拉克”肆虐台湾,引发至今令人触目惊心的“八八水灾”,给台湾中南部民众带来巨大伤痛。台湾各界纷纷赈灾,大陆也在第一时问全力以赴,及时捐赠救灾的善款及物资。面对台湾近50年来未见的天灾,两岸同胞感同身受、心手相连,结成了坚实的救灾网。  相似文献   

8.
在蓝绿对立下,台湾社会南北发展也有不同,民意也各有特点。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23,(5):56-57
<正>近年来,温州以打造“筑梦温州”台湾青年服务品牌为抓手,努力建设温台融合发展“重要窗口”,走出了一条吸引台湾青年来温交流实习、就业创业的特色之路,被台青誉为“好近、好亲、好暖心的大陆城市”。累计组织两岸青年交流11000人次,其中台湾青年6000人次,吸引台青来温实习实践800人次。举办台湾青年人才对接会,提供高校和企业就业岗位近4100个,吸引1200多位台生参加。先后引进100余名台湾硕博人才在温州高校就业。  相似文献   

10.
单声 《统一论坛》2012,(1):21-21
台湾大选结束,马英九获得连任,从得票数我们不难看出台湾的民意,台湾老百姓祈望的是和平发展、是乐业的环境与和平安定的生活。民进党的失败正是败在他们的两岸政策上,既不认同“九二共识”,又对“台湾意识”和“台湾共识”讲不出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11.
韩国媒体几年前首次造出了“CHAIWAN”这个词.来预期两岸实现经济整合后的前景,但谁也没有想到,如今这个词已被台湾岛内媒体接过来,成了时下描绘两岸经济交往发展的常用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竞发端于去年9月爆发的金融海啸。  相似文献   

12.
一从总体上看,当代台湾的历史发展,是沿着“东西两岸”迈进的。所谓“东西”,是指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而“两岸”,则是中国的统一问题。由于近42年来特定的时空条件,二者在当代台湾文化变迁中,一直处于左右其它各种矛盾的中心地位,而且造成互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之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大政方针逐步建立起来。《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提出了“三通”的倡议,明确指出:“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同时表示希望两岸能尽快通航、通邮。《告台湾同胞书》突破了两岸关系的坚冰,是两岸经贸交流的先声。20年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经贸交流冲破了各种阻力,从暗到明,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中,开创性地先后提出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两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论述,构建了国家统一大业重要理论。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主张,不仅着眼于解决当下台湾问题,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同时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着眼于台湾问题解决的同时,推动两岸同胞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两岸一家亲     
如果说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体华夏子孙的渴望,那么想象台湾、神往台湾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情结。想起已故诗人顾城的诗《远与近》“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时很远”,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一个民族被分裂在两岸,只能隔海对峙观望,这实在是民族的不幸!我常常想:为什么泣血的愿望总被人为地阻挡?为什么深深的乡愁至今还没将浅浅海峡填满?为什么一些人总想抛弃和平,硬要一步一步走…  相似文献   

16.
1995年李登辉访美使中美关系恶化,台海局势紧张,两岸两会建立起的会谈管道也随之中断。经过两年多之后,形势起了变化,中美首脑两次会谈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克林顿总统对台宣布“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当局迫于形势,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态度来。去年11月以来,海协与海基会恢复了联系。祖国大陆方面曾几次提出结束敌对状态、实施政治谈判。虽然还没有得到台湾方面正式回应,但两岸民间从未间断接触、交流。今年以来,闽台双方讨论了金门——厦门“小三…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2008,(4):11-12
为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谈判与对话,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感召下,经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1987年底,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长达近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相似文献   

18.
袁成亮 《长白学刊》2010,(6):115-118
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中共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提法经历了从“台湾回归祖国”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转变。事实上,台湾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就已经回归祖国。十三大以前,中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不当提法与朝鲜战争后美国对台湾的武装侵略与干涉是密切相关的。随着1978年美国对台湾“断交、废约、撤兵”以及中关建交的实现,中共也逐渐注意到“台湾回归祖国”提法不仅不符合台湾的历史与现状,在客观上也不利于反对外国势力分离台湾的阴谋。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是中共依据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对台湾问题作出的精准表述。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即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推进两岸协商过程中,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即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所谓的“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共识的达成,排除了两会接触和协商以来所遇到的重要障碍,为签署相关协议创造了政治条件,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徐松涛 《台声》2004,(7):20-22
台湾“大选”虽己结束,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造成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阿扁“一人独裁”、蓝绿高度对峙、政党面临重组、两岸高度紧张,既是选后“强震荡、大重整、高危险”的台湾局势的真实写照,也是未来四年台湾局势的可能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