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铮 《侨园》2004,(6):26-27
上世纪70年代,香港“船王”董浩云先生捐赠出豪华游轮“环球探险家号”,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在环航世界的同时,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考察了解沿途各国的文化风俗,外界称之为“海上学府”。“海上学府”的学费昂贵,每个学期只有四个月,但每个学生的学费却高达两万美元。“海上学府”的教授均是世界顶尖级教授;学员则是世界各国选派出的最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余孝忠  李美娟 《侨园》2003,(4):18-19
一年前,南昌市安义县下达“放逐令”,107名县直机关和乡镇年轻干部,只凭一张县委组织部或人事部门开具的求职推荐信,只身到发达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谋职锻炼。这一类似“野外生存”的举措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年过去了。这107名干部返回家乡,盘点自己的打工生活,一个个心潮难抑。在他们看来,外面的世界并不精彩。从手中有权、兜里有钱、衣食无忧的机关干部,一下子变成要为自己一粥一饭而操劳的异地“民工”,每个干部都经历了巨大的心里落差和艰辛的社会磨练。  相似文献   

3.
沉默与敢言     
刘守英 《党政论坛》2013,(24):17-17
在浩瀚的语言世界里,“沉默”与“敢言”是一对难兄难弟,它们常被其他词语讥讽为“毫无用处的一潭死水”和“十足的闯祸专家”。对此,它们很难过,决定结伴而行,到外面去发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蔚 《瞭望》2007,(18)
这几天女儿一遍遍请求同意她与同学一起“五一”出游,都被笔者断然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外面太不安全”。她心里一万个不痛快,天天抗议:没有一个同学的家长像你!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依然很贫穷,所以在打开国门后,人们面对国外的“花花世界”时受到的心里冲击是可以想象的。很多人都被外面世界的繁华震撼了,并彻底拜倒在地,丧失了追赶的勇气。于是乎,我们小的时候,耳濡目染的都是各种关于外国天堂般美好的事例。比如日本小学生在夏令营中表现十分厉害,一个日本孩子完胜十个中国孩子,比如日本政府如何聪明地购买中国的资源而沉在近海以备后用,而中国政府却毫无知觉。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4,(12):25
如果天真的游客问巴黎人: “你们的中心在哪?”巴黎人 往往会反问:“你指什么的中心?”塞纳河将巴黎分为左右两岸,右岸是传统的资产阶级、贵族和官吏聚居的地方,是王宫府邸、商业大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而左岸是民主的摇篮、艺术家的天堂、大学生的乐园。在巴黎,人们很关心寓所所在地,毕竟,塞纳河左岸或右岸以及每个街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巴黎人历来关心政治。早在30年前,右岸的居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支持右翼党,而左岸的居民则支持左派。如今,左右两岸的精神与物质条件日趋相近,但塞纳河仍然是巴黎神话中两个不同世界的界河…  相似文献   

7.
某乡随大流种蚕桑,由于技术、管理很不上,头一、两年基本没赚钱。后来,乡里受“种烟得大利”的信息诱导,改弦易辙,投桑种烟,一口气种了1万多亩烟叶,配套的烟叶烤房也建了起来。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烟叶价下跌,烟农亏本,而附近种桑养蚕的却盈利颇丰。乡里后悔当初放弃蚕桑生产的做法。紧接着在频繁的失误面前,“结构准调、种粮保险”的思想开始抬头,乡里索性弃烟种粮。可不久,“外面的世界”又传来烟叶价格上扬的信息,乡里又一次吃了“后悔药”。与该乡相距10华里的某镇,种桑养蚕起步晚,且一开始就陷入蚕茧销路不畅的困境。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僻、边远地区,妇女作为一支日益自主独立的力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本与女大学生们同属一个世界的她们,如今在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宛如处在另一个“世界”里。 北京高校的女大学生们,利用暑假时间与北京郊区农村妇女开展“手拉手”的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了知识女性与农村妇女之间感情上的交流,为农村妇女组织开展工作拓宽了思路,也为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辟了一条新路。愿更多的女大学生、大学生、知识分子、城里人、社会各界人士,像北京高校的女大学生们一样伸出自己的双手,把这两个“世界”拉得近些、再近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加速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晓理 《瞭望》2002,(50)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甚嚣尘上,不知始作俑者来自何方,反正随声附和者越来越多。“世界工厂”使一些人为之自豪、激动,也使另一些人由此得出“中国威胁论”的推理。正所谓见仁见智。姑且不论“世界工厂”的概念本身就语焉不详,而盲目地使用这一说法,很容易使人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进行全面改革的洪流中,在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变化。农民想“致富”,工人想“效益”,而代表我们祖国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们,正在想什么?他们的思想有何变化?最近,我们到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同一些大学生和团的干部进行了座谈和交谈。我们发现,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同77级78级等前几届大学生相比,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下面,我们以武  相似文献   

11.
龚毅 《党政论坛》2008,(24):10-10
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面对来自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双方针锋相对锱铢必较,很可能会因一件针头线脑的小事,而引发一场“世界大战”。要想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你不妨顺水推舟,将错就错,也许能收到“化千戈为玉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自由鸣炮     
“自由”,这本是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奴隶最早发出的怒吼和要求。以后,每个披压迫阶级都有一部自由斗争史,每个代表新的生产力的先进阶级也总有一曲自由的凯歌。奇怪的是,欧美资产阶级只把自己尊为自由的代表,把他们的社会称作“自由”世界,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自由的社会。同样奇怪而又令人难过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有人也作如是观。对自由,或是噤若寒蝉不敢问津;或是嗫嚅趔趄不敢越雷池一步;或是心向往之,却把自由和“自由世界”划成等号。笔者有感于此,愿为自由鸣放一炮,以求  相似文献   

13.
不容错失的战略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2,(45)
中国人一直到现在都忘记不了近现代历史上曾错失的几次重大战略机遇。因为错失机遇,中国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前半叶间,度过的是风雨飘摇、国弱民穷甚至任人宰割的屈辱日子。 历史学家说,浑然不觉“外面的世界”而沉浸于“天朝上国”迷梦中,是导致错失重大战略机遇的主因。 上世纪后20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国力倍增,不仅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更使自己站在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起跑线上。 但中国还难以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被世界各国都看作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世纪头二十年,正以格外紧迫的心情,表现出非同寻常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激励     
不久前,清华大学团委邀请孙毅、王宗槐、张銍秀、徐斌、谭友林、王定国和我七名红军老战士,去参加他们组织的“青年学生新长征”活动总结大会,我们都很高兴,并分别给他们题了词,我的题词是:“继承发扬长征精神,为民富国强而奋斗。” 学生们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许多大学生利用暑期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后,感到不虚此行,很受教育。近一两年  相似文献   

15.
情商是一个人健康发展并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校大学生情商现状调查发现,在异性交往、网络游戏方面存在“过”的问题,而在关爱家人、关怀别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方面存在“不及”现象。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其根源在于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学校解决的途径可以从以理“养”情、触景“生”情、以事“迁”情和以法“矫”情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城市形象在于它有与政治、经济融为一体的文化软实力。巴黎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核心就是古典主义美学观。这使得巴黎在17世纪之后的每个时代都充满了“时尚”、“新潮”的现代性。并因领导着世界的文化潮流而具有世界性,使法国的政治、经济在世界上保持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探讨古典主义如何成为巴黎城市文化形象中永远的“现代活力”,对拥有着大量传统文化资源的中国,建设“现代”“世界”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世界公认的“足球之王”贝肯鲍尔到北京给中国足球上了“耐心”的一课。国家队在重大国际比赛中的不断失利,可以说从施拉普纳执教前直抵去年的亚洲杯。其间,来自国内的“改革还不到收获季节”的呼声就时有所闻。这类呼声甚至警告说,如果只看到足球改革可以一步到位,而看不到操练足球者的素质提高不能一步到位,就很可能因急功近利而影响足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但爱国主义教育也很难抓”,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感受。究其缘由,首先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大学生的整个观念系统乃至行为模式都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化。竞争观念、利益观念、自主观念等在大学生中得到了确立与弘扬,“经商热”、“TOFEL热”、“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9.
西方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论:西方思潮传播轨迹的一般描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潮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广为传播,掀起了持续十年之久的西方理论热潮。其“热点”几经游移,留下特有的历史轨迹。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个内容,四个阶段。所谓一条主线二个方向,即以人生探索为主线,围绕着对主观世界(自我)和客观世界(社会)的探索和认识两个方向而展开的;三个内容即西方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主要是哲学思潮、经济思潮和政治思潮;四个阶段即以1987年改革开放为起点,以1989年为研究终点,以83、85、87年为分界点而划分的时空顺序。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初,当中国社会重新向世界开放之时,本世纪著名的法国学者、社会活动家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便成为较早进入我国、并对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哲学流派。“存在先于本质”作为萨特哲学最基本的原理,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的核心观点。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本文着重分析“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对我国大学生产生过何种影响?我国大学生在接受这一命题之前和之中又是如何再造了这一命题的某些含义,使之产生了何种变形?这种再造和变形的条件与中介是什么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