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很多人一样,本人对《红楼梦》是百看不厌,年少轻狂时还曾经立志要在退休后以续《红楼梦》为业,连作品的名字都想好了,叫《红楼续貂》。但本人还算有自知之明,这个宏愿从来没敢对任何人提起过(据传吴宓当年因为别人以潇湘馆为名开牛肉面馆,就拎着手杖去  相似文献   

2.
参观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的曹雪芹故居.发现一件以前从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原来当年的曹雪芹,也曾当过“公务员”。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开宗明义奉献给了世人一首“好了歌”,似醍醐灌顶,如拨云见日,促人猛醒。他用极简明的语言把人生所极力追求的“位子”、“银子”、“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等东西看到了极致,给出了一个最明确的答案——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人生。时至今日,有人主张应把这一哲理解读得比曹雪芹更深一层,他们的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任炳 《前线》2009,(1):59-59
在生活中,这种现象也许并不少见:有人因某种因素的触发,思想突然发生转折,犹如一觉醒来,顿觉心明眼亮,蓦然回首,忽感天广地阔。犹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因中举兴奋过度而神经错乱,被岳丈一巴掌打得醒了过来。也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那块“命根子”玉石丢失而突发痴呆,玉石找回后又很快恢复常态。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奋斗》2001,(2):55-56
“假作真时真亦假”,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发现,早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实,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许多事实还在印证着它的另一方面:真作段时假亦真。  相似文献   

7.
赵大年 《前线》2008,(10):55-57
什么是京味?京味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色? 早年有人提出京味小说的概念,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京味小说之巅峰。老舍在《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中展现的人物故事、小胡同四合院的风土人情、优美幽默的北京语言,崇尚仁义的市民观念,充满了京味。  相似文献   

8.
马奔 《奋斗》2006,(1):64-64
顺治皇帝率领八旗劲旅攻入长城奠都北京建立清王朝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百年治理,满汉文化经过激烈碰撞、融合.中国历史进入一个疆域广大经济昌盛文化繁荣的盛世,这个盛世最显著的代表是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欧阳亮 《前线》2021,(3):93-93
网络热词“洗地”,是指替别人处理麻烦事情。据说源于某个警匪港片情节,指收人好处,替人抹事儿。在网络语境中,它泛指造舆论、带风向,对负面事件进行美化,通过洗地达到洗白的目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一段关于洗地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陈正万 《学习月刊》2010,(14):27-27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一个伊甸园式的大观园.园之美丽正如贾元春的诗句“天上人间诸景备”,园里住着宝玉和一些冰清玉洁的女孩子们,他们亲密相处,无忧无虑,修身怡情。读者尽管不能像宝玉那样与她们朝夕相伴,但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总象就在身边,总是那么“清爽”。  相似文献   

11.
刘永安的《入党四十年》,讲述了空军一级飞行员到书画篆刻家的心路历程。他刻的“国际歌”篆体印文1991年通过中央党校副校长转寄到江泽民主席手中。江泽民主席看后回信:“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下,作为共产党员,我们都需要不断坚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投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永春 《新湘评论》2012,(20):49-49
流逝的岁月不断地冲刷着人们的记忆,然而周恩来总理当年“回老家”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3.
龚益鸣 《学习月刊》2011,(23):54-55,53
如今讲经济建设是向前赶.讲文化建设似乎在向后看。于是,我也跟着向后看。这一看,便看到了那个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看到了那遥远的黄叶村。“风雨飘萧黄叶村.西山何处吊诗人?”是的,这说的就是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14.
李永春 《学习导报》2012,(20):49-49
流逝的岁月不断地冲刷着人们的记忆,然而周恩来总理当年“回老家”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之于文学,因着政治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交替呈现出三种状态:纯粹的艺术欣赏——翻读《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即可印证,毛喜读唐诗中“二三李”的作品,激赏“三李”中最少政治色彩的李贺的作品,都是千载之后诗心的感应;“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如是说,故特别看重《红楼梦》《阿Q正传》这样具有极高认识价值的艺术精品,对于自己所创作而有望成为艺术品的诗词则反复推敲,求之于人.一改再改;提倡“政治标准”第一,强调文艺的功利性,某种程度上要求文艺作品充当时代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贾元春回大观园省亲,看了贾府的戏班子所演之戏后,非常欣赏其中一个叫龄官的,便加点了两出戏,并吩咐道:"不拘那两出就是了。"戏班子的头儿贾蔷为了卖好,便自作主张定了两出戏,要龄官演。因为这两出戏"非本色之戏",龄官"执意不从","定要"演自己想演的戏。贾蔷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17.
张军 《学习月刊》2012,(11):52-53
褚遂良是唐初的大书法家之一.与虞世南、欧阳询等齐名,不仅如此,他还是造诣颇深的史学家.现存二十四史中《隋书》的“志”,即有相当部分出自他的笔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褚遂良先任起居郎.后任谏议大夫。谏议大夫好理解.就是给皇帝提建议、规劝皇帝过失的官.起居郎是干什么的?唐人杜佑的《通典》解释说。这种官职的工作是专门记录和编写皇帝的《起居注》的。  相似文献   

18.
马涛 《党史纵横》2011,(12):4-8
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的情况,毛泽东在1975年7月提出要调整文艺政策。在这之前,毛泽东已经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说,提倡读《红楼梦》、《水浒》。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于1975年8月就《水浒》这部小说发表评论。对此,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员芦荻进行了整理,8月14日,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即成为关于评论《水...  相似文献   

19.
朱健国 《唯实》2007,(4):94-95
李斯先生,近日在电视剧《秦始皇》中又见到尔,幸乎不幸乎?与《史记》中一笔带过不同,尔在剧中反复几次向秦始皇秘书赵高感叹自己从“厕鼠”变“仓鼠”的喜悦,殊为令人深思———虽然先生留在《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是《谏逐客书》,其实真正的独创性思想是“仓鼠论”:“人之贤不肖  相似文献   

20.
陈辉 《共产党人》2006,(21):50-51
1954年李希凡与蓝翎因合写两篇评论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论文,不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称他们为“两个‘小人物’”,把他们的文章称为“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一时之间,李希凡与蓝翎由默默无闻的业余文艺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