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 《党员文摘》2007,(6):44-44
82岁的美国退休老人哈维邦帕斯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可是一年多前他的老伴去世了.子女又全都在外地生活。大多数的夜晚.他都是一个人煮点燕麦粥或吃一个“热狗”来解决自己的晚餐。  相似文献   

2.
<正>陈家喜,二师二十一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长。熟悉陈家喜的人都知道他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常年奔走在地头和职工中间的书记,大家戏称他"陈不停"。"我们领导干部就要有眼色,眼里要有活。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不能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瞎指挥,走进田间地头掌握农情,走近职工生活了解民情,就是我的工作。"陈家喜如实诠释自己对工作最为朴实的理解。临危受命,激流勇进2011年,陈家喜被调到地处边  相似文献   

3.
看轻自己     
生活中自傲的人很多,真正能看轻自己的人不多。有的人有了一丁点成绩,就怕他人不知道,常常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有的人过于自信,不把他人当回事,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也不行,常常自我陶醉,止步不前。从这个意义上说,看轻自己并不是自轻自贱,而是求进的动力,是把取得的成绩当作起点。生活中凡能够看轻自己的人,不为成功所醉,不为别人的赞扬所昏,更不会目中无人,忘乎所以。他们用审视的目光看自己的不足,更加谦逊地去修炼自己,使自己的羽毛更加丰满,然后展翅高飞,尽展才华。看轻别人容易,看轻自己困难。学会看轻自己是件不容易的事。你先…  相似文献   

4.
感悟生命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人,整天忙忙碌碌,侍弄自己的小菜园。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城市工作,早就要接两位老人去过舒适的城市生活,可是老人却留恋生活了几十年的团场,不肯离开。很多人跟他开玩笑,说他老抠,不舍得  相似文献   

5.
正现年61岁的索南是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庆村已离任十九年多的村支部书记,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每一个牧民一样,过着传统而平淡的生活。索南的妻子早年离世,他听力上又有障碍,一个人拖儿带女,生活也不富裕。但他积极转变观念,在党和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指引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科学养畜,合理经营,一步步走上了富裕之路。索南在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后,没有只顾自己享乐,他想到的是扶贫济困,带领村里的群众们共同致富。  相似文献   

6.
<正>1986年,21岁的黄开寅告别相依为命的母亲,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五团。虽然,他在这里有亲戚,但是在那个年代每家的孩子都比较多,经济条件拮据,生活不易,亲戚家也不例外,一家人只能靠小叔一人的收入勉强维持简单生活。为了不给小叔增添负担,黄开寅主动请求小叔为自己找个活儿干,好自己养活自己。最终,他来到一○五团七连给承包户打工,这一干就是五六年。回想那些过去的岁月,给别人  相似文献   

7.
牌运人生     
胡志龙 《求贤》2008,(6):25-25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时常与家人打牌,可总是抱怨自己手气不佳,出牌时也懒洋洋地提不起精神。母亲见他沮丧模样便开导他:“生活就如同打牌,上帝在为每个人发牌,牌不好时也有可能靠着自己高超的技巧获胜。”  相似文献   

8.
现在是人有两怕。一是怕人说自己穷,穷是无能的代名词。一是怕人说自己太累,太累是愚不可及、不会享受人生的代名词。是人都喜欢别人说自己活得潇洒,一个根本不潇洒的人,你说他潇洒,他也会飘飘然,真潇洒几天。如果有人说你不潇洒,那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我在世上也活了几十年,原来真没有怎么认真考虑过潇洒的问题。现在让生活逼的,也不得不考虑考虑。  相似文献   

9.
新新说法     
每一批富翁都是这样造就的:当别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理解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李嘉诚谈富翁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大多数人不幸福,并非他们无法得到幸福,而是大多数人希望自己比别人幸福。——社会扭曲时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独身的梁锦松,曾被传是一个重工作而轻生活的人。但是,和他接触过的人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评价他是“情趣男人”。平日里开保时捷的梁锦松,并不认为做了财政司司长,就应该给人留下一种不苟言笑的严肃形象,因为他也是人,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不觉得自己在做官,只是出来为香港做点事。”的确,梁锦松一点也没有官僚的习气,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棋艺     
他刚来时同事们都唤他叫小李 ,是88级本科生 ,来自沂蒙老区 ,他以老区人的诚实与干劲对待生活对待工作。他实际工作能力很强 ,很快成了经营处的顶梁柱 ,但在政治上老不进步 ,和他一起到该厂报到的大学生、大专生们 ,大多混了个一官半职 ,可他还是个科员。他不明白 ,自己工作能力强 ,对人没坏心眼 ,自我感觉和同事和领导处得都不错 ,为什么自己就没有升迁呢 ?他总是反思自己 ,自己究竞错在哪里 ?他始终找不到这个答案。闲时 ,他常陪儿子下棋 ,并不失时机为儿子指点几招。他对儿子说 :“下跳棋就为自己多搭几座桥 !”搭桥———是下跳棋走的…  相似文献   

12.
敢于逃避     
如果不是因为胆怯而逃避,那么,能做到逃避的人就是具有真正生存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除了取决于他自己的才能、勤奋、个人修养和品味,还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生存智慧,也就是说他是否能做到顺天顺人顺己地发展自我壮大自我完善自我。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生必定是有很高生存智慧的人生,人与人的智能差异很小很小,差异大的是对待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阎肃是一位大家。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世人的公认。然而,生活中的阎肃,却非常低调。他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对上不伸手,周围拉紧手,工作有一手;做人就要像麦穗,始终低着头。和阎肃老师相处过的人,都说他平易近人,没见  相似文献   

14.
臧英,寿光市国税局稻田税务分局的一名普通税收管理员。几十年来,他与妻子分居两地,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始终没有动摇对税收事业的忠诚;32年来,他一直工作在基层,始终无怨无悔,从没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32年来,他不求鲜花和掌声,不施巧技于人前,始终把自己融进最朴素的工作,默默坚守着最简要的原则:正直为人、忠诚尽责。  相似文献   

15.
一位好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有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认识自己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己提出的一个很高深的命题。在"认识自我"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走进了一个误区:在评论、总结和交流的时候,总会自贬三分。当然,在交往中自贬一些未尝不可,但在内心深处绝对不能自贬。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  相似文献   

16.
谎言三叶草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在我心灵深处,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当它的每一片叶子都被  相似文献   

17.
正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护在前胸,时时刻刻戒备。睡在屋里的人可以酣睡,不担心自己一醒来发现屋子已经被拆,家具像破烂一样丢在街上。到杂货店里买婴儿奶粉的妇人不必想奶粉会不会是假的,婴儿吃了会不会死。买廉价的烈酒喝的老头不必担心买到假酒,假酒里的化学品会不会让他瞎眼。小学生一个人走路上学,不必顾前顾后提防自己被骗子拐走。江上打鱼的人张开  相似文献   

18.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诚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己的同志。上海的3年时光,虽然在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中生活,可是,瞿秋白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终于又能“回过去再生活一遍”,读书、写作,重新感觉这“最惬意的事”。可是,当他就要离开上海,离开鲁迅,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瞿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瞿秋白在从事文学  相似文献   

19.
草原的儿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级干部的子女如何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作风,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廷·巴特尔同志用自己的实践作出了圆满的回答。 一个将军的儿子,放弃唾手可得的多次返城机会,舍弃舒适豪华的城市生活和各种个人发展的机会,心甘情愿地置身于草原深处,甘当一个实实在在的牧民,做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28年来,他不张扬自己是高干子女,而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之中;他不谋取私利,而是无怨无悔、默默地奉献;他不追求一己的幸福,而将全部身心投入于事业的发展;他宁可自己遭受损失,也不让牧民群众承担一点儿风险……这种风尚、情操和精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个人的崇高和伟大,可以体现在他的举世伟业和惊天壮举,也可以寓于许多平凡的生活工作之中。身居领导岗位,两袖清风;身处工薪阶层,为帮助失学儿童,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普通百姓为支援灾区,匿名寄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敬业,一丝不苟地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14,(18):55-55
视网膜效应小李很想买一辆宝石蓝颜色的汽车,觉得这种颜色比较独特。但当他打定主意后,却不断发现街上出现这种颜色的汽车。这种"发现"在心理学中称为"视网膜效应",意思是当人们过于关注、追求某一种东西,或者是拥有了某件东西或某项特征时,就会比别人更容易注意到跟自己同样的东西或特征。成功学大师卡内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如何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拥有类似缺点的人,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