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1,24(2):59-62,68
中国逻辑史是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既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本土之外的传播与研究情况。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研究情况,既不是中国逻辑史考察研究的对象,更不能作为划分中国逻辑史历史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新加坡独特的民主模式的定性,是民主、威权还是专制,中国学者众说纷纭.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评析新加坡的民主制度,应该从民主的相对性、一党独大的性质、威权主义的性质、以人民利益为重、正在不断的发展几个视角出发.民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主的基本原则带有普遍意义,但没有一套固定的民主模式,实现真正民主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为我们架起了一个同西方对话的桥梁,在国外,这个词语已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另一种称谓,成为西方学者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解读。我们要让世界理解中国,就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逻辑解释自己的事情,从别人的研究范式中汲取营养。因此,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用“中国模式”与别国对话,同时始终要把“中国模式”的阐释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4.
比较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美两种模式的不同反应,我们发现中国模式的本质是干部行政逻辑主导市场资本逻辑下两重逻辑的融合生长。社会化和工业化都不是市场资本逻辑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因此形成了干部行政逻辑的现实基础。两重逻辑分界线大致经过了一个先上移、再下沉的运动,中国模式也相应经历了两重逻辑的承包结合、宏观调控和融合生长三个时期。目前中国模式处于以干部行政逻辑相对强化为内容的两重逻辑融合生长、逐渐成熟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历史、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与历史进程,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实践课题。根据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全面系统论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和逻辑起点,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精神、人与自然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以期防止认识上的片面和实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周峰 《岭南学刊》2010,(6):117-122
西方人道主义的思想,从对人性的追求,到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再到世俗的人道主义运动,都表明人道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哲学主张;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现实的运动。理性主张与时代问题之间不断互动的逻辑转换,构成西方人道主义多幅面孔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源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表明其理论发展逻辑与实践发展逻辑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中,“中国文明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文明模式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在 90年代中期以后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改革的逻辑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并认为改革的逻辑的转换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刘斌 《理论月刊》2000,(11):33-34
中国改革在90年代中期以后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改革的逻辑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并认为改革的逻辑的转换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曾说,不认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道路已成为模式,但这并未妨碍“中国模式”作为热点词汇在世界流播。纷纷攘攘的世界,缘何“中国模式”引来关注和热议,笔者以为有如下几层原因。其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创新,内涵丰富,至少具有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特征,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世界历史意义。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从实践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中国政治理念和思想的梳理,可以发现其中的政治逻辑和发生机理。传统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就是缺乏合法性追问的权力中心主义。这种现实政治的特征,与传统政治思想中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政治在权力中心主义的实现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现实政治的发展也强化了道德政治的思维和理念。两者相互攀援,共同作用,终于形成了十分稳定的以权力中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中国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反贫困实践,建立科学的反贫困制度,走出一条正确的反贫困道路,进行精准、持续的国家治理,进而形成的科学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符合经济规律,遵循一般逻辑,这是基本要求。同时,从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演变规律出发,由于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战略上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显著差异,金融中心建设处于特殊的宏观背景,面临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区域金融中心的内在要求。基于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应有的一般逻辑和中国特色的综合分析,提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宏观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要弄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观点或核心要义到底是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根本观点究竟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提炼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根本观点并厘清其内在逻辑,能够帮助我们做到纲举目张,更加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于毛泽东,奠基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证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厘清社会主义在价值、制度和体制三个范畴内的不同含义,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基点;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18.
西方渲染“中国模式”之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史以来,就从未有过放之四海皆准的一个普世发展模式。每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可能是预制的或定做的,也不能照搬照抄。凡是成功的例子,都是这个国家根据本国国情、结合国际环境并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通过反复实践探索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20.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认为,“中国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的文明形态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模式”的文明形态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模式”文明形态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