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有50多年听够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如何之大、富人如何花天酒地、穷人如何挣扎在死亡线上。事情也确曾如此。但没想到这种情况今天也落到我们这个批判者的国土上了。今天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已经超过美国,这是无人否认的事实。而中国的贫富差距又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即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具体说,即城里富人与农村贫困农民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众所周知,笔者无须在此赘述,只想就两个问题谈一点儿个人意见。第一个问题,城乡差距扩大,已经不是一般的经济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最大的政治问题。中国有13亿人口,有9亿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通过…  相似文献   

2.
吴声堂 《政法学刊》2003,20(4):31-3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遗产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上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完善税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持续增长应部分地归功于中国的中性政府,中性政府有利于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一个平等的社会更易于产生这样的政府.建国以来直到上个世纪末的中国政府具有中性政府的性质,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持续的贡献.但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政府的中性,并背离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巨大的贫富差距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隐患.因此,要坚持共同富裕这一正义标准并以法治的手段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问题,且呈扩大趋势。目前,贫富差距表现出扩大化、阶层化、群体化、两极化、政治化的特点。贫富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社会稳定构成了极大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贫富差距扩大不是改革的结果,而是改革不到位的结果。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须引起高度重视 贫富差距正呈扩大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说,现在贫富差距正在不断蔓延,要高度重视和研究。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国光认为.贫富差距扩大,中心问题是一部分人先富、暴富与大多数人不富或贫穷的矛盾。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崇富、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所所长李实指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0.4警戒线。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不均衡的突出表现是收入差距"全范围、多层次"逐步扩大.利益不均衡源于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及两次分配的制度性缺陷.这种差距的扩大若不能及时解决,社会各阶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产生过多的被剥夺感,其结果可能从经济利益的冲突转化为深刻的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全社会的利益均衡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内需,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减税措施.这些措施在稳定企业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刺激消费,稳定外需,扶持中小企业和促进就业,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能带来财政赤字扩大,贫富差距拉大,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交替出现的后果.本文从宏观调控角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角度以及综合效用方面来认识和评价减税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扩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现状和成因,得出结论:应该发挥税收制度在促进再分配公平中的作用,通过改革税制来解决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问题。具体而言,应该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建设遗产税等以健全中国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9.
朱冠錤 《行政与法》2008,3(3):44-46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我们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问题。既不能无视贫富差距的存在,也不能夸大当前的贫富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国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的本质区别,阐明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两极分化不可能成为现实,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这给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也让人们看到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应采纳"一体承认、平等保护"的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宪忠 《法律科学》2006,24(4):144-146
物权法必须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所有权在法律上给予平等的承认和保护。在我国,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内在和谐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不存在私有财产增加了公共财产就肯定减少的必然性。对现在我国存在的贫富差距的问题,应该从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角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失范现象,学界提出了“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两种矫治方案,但由于陷入过多的理论化、哲学化争论,缺少对其可实施的条件和制度改造的分析,难免流产。倘若换一条思路,基于“问题-解决”方案,从“市场-政府-社会”和“问题-原因-对策”框架切入,在尊重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不同的分配原则前提下,将法律作为政策的工具来执行,通过构建市场、政府和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补充的分配法体系,规范当前不同领域的分配失调行为,将有可能改善贫富差距过大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走向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大障碍。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产生中存在很强的被动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和程序体制不健全且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在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协调性也差。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发展中国家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与发达国家差距将不断缩小。我们应当吸取它们的经验,完善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积极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4.
精神病辩护:历史、社会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远升 《证据科学》2014,(5):596-608
精神病辩护制度在普通法国家具有长久之历史,特别在美国,其不仅具有比较完善的刑事责任能力法则,而且其精神病辩护的案件也备受社会各界瞩目。而精神病辩护制度、相关立法或者司法实践活动并不是与世隔绝、生活在真空中的产物,其受到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即使在精神病辩护制度最为发达的美国,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是,实际上精神病辩护并未获得多大的成功,从而形成想象与现实的落差。对于我国而言,应从精神病辩护制度之历史、社会与现实多个视角或者因素考虑,从而确立一种渐进的或者改良的中国刑事责任能力法则或者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立法体系的重新架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泉生 《现代法学》2000,22(5):130-133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的现行法律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差距颇大。为此 ,有必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重新架构我国立法体系 ,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法律发现的实证分析——以我国行政诉讼为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的发现主要指法官用来发现解决个案纠纷的法律规则而使用的法律方法。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法律发现进行研究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发现的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传统的成文法观念下,实际上存在着广泛的法官具有创造性的发现法律的活动。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中法律发现实践的价值分析,又可发现,法律的发现实践不仅弥补了法律的空缺,深刻地反映了法律到底应该是什么,而且维护了行政的活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在正视法律发现的正当性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改革现行司法制度,促进法律发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毅 《北方法学》2012,6(5):57-75
我国《继承法》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得到适当的修正,既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又关系着百姓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透过对时代背景的考察发现,《继承法》必须面对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加、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继承法》的修正不仅自身规范体系应协调一致,还应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统一,更需要与我国当代社会现实相适应。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条文的解读,展示了我国继承法基础理论适应时代的变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贫富分化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根本成因在于西方的个人主义观念及以此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社会法制度的缺失。矫正贫富分化的主要途径在于以整体主义观念为基础构建和完善社会法制度,这不仅符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各国社会立法的普遍做法,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观念相契合。但整体主义只是社会法的观念基础,而不是整个法学的观念基础。整体主义也并不意味着对个体主义的否定,二者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9.
王旭东 《行政与法》2005,(5):117-119
近年来,在探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时,出现了主张转采或兼采独立董事制度的声音。其核心观点在于:我国现行的监事会制度有监督软化之弊,应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落实公司中的监督权利。然而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制度是直接与一元制的公司权利结构相适应的,而我国目前是采取二元制的模式,因而应对其抱以冷静分析的态度,不宜轻言废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