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70年前,为了挽救革命的危机,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那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没有它;中国革命不会取得胜利,新中国也不会诞生。而那些在长征中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艰苦战斗的老红军们,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在天津市,还有22名老红军健在。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市委老干部局的有关同志和本刊记者对这些老红军进行了走访。倾听他们追忆那动人的长征故事。  相似文献   

2.
叶心瑜 《福建党史月刊》2008,(8):I0004-I0004,49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寻找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经过创建、发展红军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4.
平静心态看成败□曹世玉记得毛泽东在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全国即将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行将开始的形势时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华夏大地上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而彪炳千秋。70年岁月的流逝,不朽的长征精神更凸显出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也为世界人民所称颂。近日,本刊记者就如何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问题,采访了著名长征史专家李安葆,并编发相关资料,以期对基层广大党员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孔德生 《理论学刊》2006,1(10):23-26
长征途中,毛泽东立党为公,挺身而出,凭借高超的斗争艺术,力促遵义会议的召开,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特别是对内挫败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对外赢得了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胜利完成长征,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充分体现了一位成熟政治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到遵义参观是我多年的夙望。今年6月11日上午要去遵义了,激动的一颗心就像长了翅膀。是的,遵义是中国革命重要的转折点。是红军长征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里程碑.在遵义确立了毛主席在我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的道路。因此,遵义是神圣的地方,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历经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稼祥同志,对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先进性建设。在不断变化的各种形势下,永远保持先进性,是我们党领导革命、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革命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既充分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又使党的先进性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0.
"西北学说"是大革命后期由鲍罗廷等提出的挽救中国革命的一项策略思想,其核心观点是"中国革命只有到西北建立军事基地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对1934—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对战略转移目的地取舍的历史考略和选址原则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伊始并没有事先计划把革命落脚地选在陕北,而是先后经过了北上湘西、初定川黔、再定川西、最后落脚陕甘四个阶段的动态调整,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最终确定在陕甘地区落脚是当时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转移陕北并取得民主革命的不断胜利,并不是贯彻"西北学说"的体现,也不是"西北学说"关于中国革命只有在西北建立根据地才能取得胜利的历史印证.把红军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而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视为是"西北学说"于中国革命之必然,实际上是典型的意志裁剪论、外力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从而必将陷入是非颠倒的历史虚无主义、主客倒置的历史唯心主义和动静混淆的历史先验主义,从而得出关于中国革命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田克勤 《新长征》2009,(9):22-25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充分表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永远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胜利。毛泽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位伟人。但作为一位伟大人物,毛泽东到晚年为什么会犯下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大的错误呢?这实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较量。红军长征的胜利,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共产国际束缚到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伟大转折,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波折起伏走向胜利发展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中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路红军由南向北进行了大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党内的错误军事路线,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核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判断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经过艰苦的牺牲奋斗,将为求生存被动进行的转移,转变为以抗日救亡为中心内容的主动进攻,并胜利地实现了革命中心的北移。而陕甘革命根据地则成为各路红军这次胜利转移的最终落脚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并最终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在这一过程中,由陕甘根据地扩大而成的陕甘宁根据地成为了发动新的革命高潮——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策源地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毛泽东的思想为全党全军所接受;实现党的领导核心的转变,开始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中国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实现了政治方向的转变,为人民军队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将要成为执政党的时候,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的这两个“务必”正点到了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要害。我们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极其艰难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依靠谦虚、谨慎的态度和艰苦奋斗、勇敢战斗的精神发…  相似文献   

17.
第三章艰辛探索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清 《党史文苑》2006,(11):20-21
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万千迫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跨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用共产主义思想抚育出来的红军指战员有着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长征精神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实践价值.它将激励我们踏上新的征途,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第三章 艰辛探索 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纪念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浓缩了革命前辈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抚今追昔,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纪念先烈,重温历史,感召未来,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激励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本刊特辟专栏,展现红军长征中最动人的故事,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