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旧秩序的弊端凸显建立和谐世界的必要性。建设和谐世界,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构建和谐世界是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升华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夏明星 《世纪风采》2009,(10):34-36
联合国秘书长,是世界上最大国际组织的行政首长,常被看作是“世界的总管”。作为联合国的代表,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任命,其主要职能是:在大会、安理会和托管理事会的会议中,以秘书长资格行使职权,向大会提交关于联合国工作的年度报告和必要的补充报告,有权把其认为有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件提请安理会注意。此外,还可根据大会和安理会授权负责有关决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今时代,中美两国围绕国际秩序而展开的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中美战略竞争的缘起在于中美两国不同国际秩序观的冲突,其本质是关于国际秩序的合法性与权力。虽然中美战略竞争的领域几乎包括国际秩序的高政治领域和低政治领域,但国际秩序变革的走向并非仅仅取决于中美两国,也取决于除中美两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陈洁 《学习月刊》2012,(2):9-10
自1948年联合国停战监督机构成立以来,联合国先后采取60余次维和行动,遍及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120余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维和行动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历史相对短暂,对维和行动的性质及作用的主观认识,参与维和行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经历了一个从否定、不参与到有限度、选择性参与再到积极支持、不断扩大参与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处于变革转换之中,世界形势动荡不安,这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无意中形成的“长和平”稳定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上,冷战后形成了由美国一极主导的世界秩序,但是这种一极秩序是极不牢固的,受到了正在形成的多层次的多极秩序的挑战。这种多层次的多极秩序的形成要达到稳固的程度还有赖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和国际道德三个因素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赫德利·布尔认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稳定状态,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国际秩序由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三个要素组成;实践中则依靠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大国等机制加以维系。虽然布尔的理论只揭示了国际现实的一个侧面,但其以秩序为线索,通过"社会性"的角度考察国际社会的机理和国际关系的现实,奠定了英国学派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以新的视角理解国际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7.
商景龙 《实事求是》2007,4(6):20-22
在国际政治领域,"失范"是一个相对国际秩序而言并能从国际秩序的属性中获得其意义的范畴.国际社会"失范"现象产生于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存在着一种超乎民族国家之上并相对摆脱民族国家主权限制的力量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二是存在着民族国家的局限性对建立在普遍认同基础上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国际秩序规定着"失范"行为,和谐共存是国际秩序的一个属性,维护或建立国际秩序都是对"失范"行为的调整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9.
地处美洲的海地1804年宣布独立,虽然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全体公民、公民可直选总统和议员等。但海地多年来一直被独裁政府控制,虚假选举屡见不鲜。经济发展停滞不前,80%的人每天生活费不到2美元,失业率高达7成半,文盲率近8成。按照海地人自己的说法,独立迄今,他们“已经饿了200多年”。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组织促进国际和平的思想渊源久远,新自由主义形成后,国际制度(组织)和平论成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国际制度(组织)通过制止破坏规则者、在冲突各方中居中调停、传递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社会化和形成规范、产生相互认同感等功能,起着促进国家间合作、减少国家间诉助武力倾向的作用。但是这一理论在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绝对获益与相对获益、国际制度中的权力因素、国际制度的分配和正义以及理论的解释力等问题上依然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1.
商景龙 《实事求是》2007,195(2):25-27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它事关全球的发展和稳定。发展不是区域性问题,也不是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问题,而是全球性、全人类的问题。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制主义倾向,是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贯立场。建立国际安全新秩序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维护各国安全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使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得到保障。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正确处理在文化交流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2.
当代,知识经济的兴起推动了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这使精神文化因素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已被推到了人类发展动力源泉的前台。因此,文化建设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如何衡量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比起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低估之处,但如果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2400美元相比,又明显高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日本.  相似文献   

14.
张雪娇 《党史纵横》2002,(11):15-16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妄图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6月28日,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朝鲜、台湾和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宣布:“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这不仅是历史的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频繁而深入,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公共安全、体育卫生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表现出由批评者到支持者、由被动适应到积极主动拓展、由单纯注重政治性国际组织转向经济类国际组织等特征,并且不断淡化政治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经济全球化规则的一个制定者、亚洲乃至全球的"减震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言人"的"友好合作伙伴"角色,与世界主要大国在解决全球公共问题上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只有经过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找到认识存在问题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讨论人的存在问题必须先于关于一般存在的问题。也许正好相反。因为从原始意义说,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般存在者存在,即使是人成为本质自我的存在,他仍然以一般存在者的这种先在的存在形式作为自在的根据。如果否认这一点,那么认识人的存在又与存在问题有何关系呢?似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萨特提出了著名的存在主义命题:存在先于本质。因此,我们准备沿着一般存在者存在的性质、人的存在、主体的存在及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等这样的思路展开我们的讨论。其实,这样做的一个最基本的理由就是,我们尚不能像伟大的思想家那样“思”:追问“存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及不可自救的功能缺陷,因此存在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弥补市场不足提供了基本依据;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积极、适度、有效,从而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实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考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着眼于社会分层结构方面的身份壁垒问题、贫富分化和中产阶级问题、地位不一致问题、阶层意识问题,以及社会分层机制方面的公正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的社会分层状况对于社会秩序可能造成的影响,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太可能酿成大规模、整体性的社会抗争运动,但是局部的、以具体问题和诉求为目标的社会抗争事件则将不断零星出现,一些社会成员个体性的社会越轨行为也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